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而依隐士习性,像御马监、皇家园林这般人来人往之处,自然应当排除。”

    “那么剩下的可能,就十分明确了。”

    解缙一番分析,

    令在场官员纷纷眼露明悟。

    有人连忙称赞:“解大人说得在理。”

    “陛下!”

    “陛下???”

    百官这才发现,

    不知何时,皇上像是隔绝了外界,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过了许久,

    朱元璋忽然回过神来。

    “朕明白了!”

    众臣齐齐望去,

    只见朱元璋猛地站起身来。

    “今日若无要事,就此退朝。”

    “詹徽、傅友德留下……”说到这儿,老爷子忽然看向后方的解缙。

    今日若不是他,恐怕至今仍无头绪。

    “解缙也留下。”

    “陛下,那臣呢?”蓝玉急忙问道。

    此时,见皇上神情如此,

    谁都明白,皇上心中应已有了答案。

    此刻让群臣退下,

    正是为了只留几位心腹。

    毕竟,

    此事关乎太子性命,是国家大事,

    不便让过多无关之人知晓。

    “你也一起来。”

    很快,

    早朝结束。

    朱元璋带着蓝玉、傅友德、解缙等人,径直登上马车。

    蓝玉亲自驾车。

    一路上,

    朱元璋并未说明去向,

    只让蓝玉一路驱车。

    直到出了皇城,

    蓝玉才问:“陛下,我们究竟要去何处?”

    马车内,

    朱元璋掀起窗帘。

    “若是咱猜得不错……”

    “咱问你,依宫中御医所言,能救咱标儿的,是位精研医道数十年的隐士。”

    “那么整个应天府,那些隐士高人最常去的地方,”

    “又恰好是皇家的核心田产……”

    “是哪里?”

    仿佛是为了让推断更显可信,

    老爷子的语气十分笃定。

    蓝玉也像是想到了什么,

    带着几分不确定地说出答案:

    “难道是……紫金山?”

    老爷子的语气更加急促,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对!就是紫金山!”

    蓝玉顿时领悟。

    紫金山!

    又称钟山!

    自大明定都应天府后,

    整座钟山周围三百里,皆划为皇家田产。

    除周边平原地带留作耕种之外,

    更重要在于——

    钟山本身,

    便是大明皇室陵寝,以及开国功臣的安葬之地!

    钟山北麓,安息着大明朝开国的数十位功臣。

    当中赫然可见:

    中山王徐达的坟茔!

    鄂国公常遇春的墓碑!

    曹国公李文忠的长眠之地……

    不仅如此。

    钟山东麓的正中区域,乃是皇族陵园。

    这些年间,

    因种种缘由早逝的皇族子弟,多半都安葬在钟山。

    尤为重要的是,

    大明第三代皇长孙的陵墓,同样坐落于钟山!

    大明开国第一任皇后——孝慈高皇后,便安息在孝陵之中。

    而孝陵,

    正是皇室专用的陵园。

    甚至那座陵寝内,至今仍保留着皇上的寿穴!

    咚!咚!咚咚……

    不知何故,

    想到这些的蓝玉,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为何偏偏是钟山?\"

    车厢内,

    老人低声自语。

    蓝玉握紧缰绳的手,不自觉地加重了力道。

    若论大明疆域内何处最令这位老人伤怀,

    无疑便是此地。

    当年皇长孙朱雄英八岁夭折,

    皇上悲痛欲绝,连朝会都为之停罢,满朝文武皆忙于皇长孙的殡葬事宜。

    那日情景,蓝玉记忆犹新:年仅八岁的皇长孙入葬时,

    文武百官皆身着素服,

    亲自将灵柩步送至钟山。

    这几乎是储君才能享有的礼仪!

    然时隔未久,

    一夜狂风暴雨,地动山摇……

    皇长孙的遗骸竟不知所踪。

    事后龙颜震怒,值守侍卫尽数问斩。

    同年八月,

    马皇后因忧思成疾,不幸病逝,

    亦安葬于钟山。

    自那以后,

    皇上再未踏足钟山!

    即便清明祭奠、忌日追思,也只在宫中祠堂举行……

    随皇上征战多年的蓝玉深知,

    不来此地,

    非因皇上心硬如铁,

    而是难解心结!

    唯恐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可如今……为救治太子……竟要前来求取灵药!

    那位隐士,当真会在此地吗?

    蓝玉凝神思索之际,

    忽觉钟山轮廓已清晰可见。

    因山顶常年缭绕紫金祥云,

    故又得名\"紫金山\"!

    山势险峻奇绝,峰峦如巨龙盘踞,拔地而起。

    四周群峰环抱,

    因山脉绵延,地势辽阔,

    除核心区域外,

    其余山地皆有隐士结庐而居。

    邻近峰峦更建有闻名遐迩的道观佛寺,

    确是隐士清修的理想之地。

    \"陛下,到了!\"

    马车缓缓停驻。

    深知这是皇上十年来首次重返旧地的蓝玉,

    悄然回首探看。

    只见车厢内的老人目光深远,

    蕴含着无尽的追忆与沉思。

    \"钟山!钟山!\"

    \"朕终究还是回到这里了。\"

    一声悠长的叹息后,

    老人在蓝玉搀扶下步下马车。

    身形佝偻的老人第一眼便望向特定方位,

    随即陷入往事追忆。

    记忆中的身影渐渐清晰,

    老人独自伫立,遥望远方,

    久久不曾移步……

    ps:求鲜花、求评价票,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看。

    只要数据能涨,哪怕是一朵鲜花、一张评价票、一张月票,或者一次催更,

    作者一定拼命加更!

    此时,桃源空间内。

    “终于到了,看来我的思路是对的!”

    “只要不直接提及具体地点和身份信息,”

    “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就不算违规。”

    朱雄英心中喜悦。

    系统的核心限制让他不能透露自己的位置和身份,

    但换个表达方式,一样能达成目标。

    眼看着老爷子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

    朱雄英正准备继续观察,

    这时——

    【叮!】

    【恭喜宿主,成功引导大明洪武帝抵达钟山地域。】

    【事件完成度评价:四星!】

    【奖励:初级特殊能力宝箱一个。】

    嗯?

    朱雄英听到提示,略感意外。

    评价?特殊能力?

    刚苏醒时,新手礼包里就送过一个特殊能力——

    《布控外界》。

    能在桃源空间中间接影响现实世界。

    只是这个能力有限制:

    范围仅限于钟山一带,

    影响活物也需要时间慢慢施加。

    比如这次能让信鸽送药,

    就是他长期驯服信鸽、并将能力运用纯熟的结果。

    此外,自苏醒以来,他一直在为离开做准备,

    将在桃源签到的各种奖励,

    也都布置到了外界,

    “回神丹”就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没有“布控外界”这个能力,

    他就无法影响大明世界,更谈不上离开……

    而这次令他惊喜的是,

    系统竟再次送来了“初级能力宝箱”?

    【宿主请注意,系统奖励与事件过程相关,过程越精彩,奖励越丰厚,即“事件完成度”!】

    【系统对事件完成度设一星至五星评价,】

    【四星及【本次宿主以字谜方式使过程更曲折精彩,影响朝堂百官,评价为四星!】

    【因此,宿主获得一次“开启宝箱”机会,】

    【是否打开?】

    嗯?

    朱雄英敏锐地注意到“事件完成度”和“影响人物”这两个关键词。

    “评价星级和什么有关?”

    【回答宿主:与参与人数、过程精彩程度及影响力相关!】

    原来如此,

    朱雄英默默记下,随即应道:“打开宝箱!”

    【叮!】

    【恭喜宿主,获得《造梦师》能力!】

    【造梦师:随宿主心意,可为目标人物制造梦境!】

    “造梦吗……”

    朱雄英点头表示明白,

    接着又想到什么,

    赶紧问道:

    “那下一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建立紧密联系!】

    【宿主若想离开桃源空间,需构建紧密联系,以免被遗忘,进而继续推进计划。】

    【只要不违反核心规则,宿主可自由发挥。】

    【当事件完成时,系统会自动向宿主发送提示。】

    “原来是这样!”

    朱雄英再次点头。

    建立紧密联系吗?

    确实,如果老爷子他们拿到药之后就忘了自己,那一切就都白费了。

    毕竟,最终的目标是自己能够离开。

    不过。

    现在他又接触到了新的名词、获得了新的能力!

    朱雄英的想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参与人数、事件的精彩程度、还有影响力,也就是引起的轰动?”

    “再加上造梦师的能力!”

    “我之前制定的计划,似乎可以更加完善了!”

    朱雄英低声自语,心中确定了计划,再次将目光投向外界的景象。

    ……

    “皇爷,皇爷……”

    此时。

    后方马车里的傅友德、詹徽以及解缙也赶了过来。

    他们先看了看蓝玉。

    发现他脸色复杂。

    两人都猜测,皇上可能是触景生情了。

    “走吧,先在附近找找看……”

    朱元璋回过神来,眼神复杂地望向四周的山地。

    这里虽然是皇家的田产。

    但一眼看去,山脚下的一些平地上,仍然种着庄稼。

    这些都是依靠山地生活、开垦农田的农民所为。

    老爷子对种地的老百姓。

    怀有一种朴素的情感。

    即使他们名义上是在耕种皇家的土地。

    老爷子也从不追究。

    在他看来。

    如果是官员侵占皇家田产,那是自寻死路。

    但如果是百姓。

    他反而希望他们继续开垦。

    只要种出的粮食增多。

    那就是好事!

    在大明洪武年间,这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以农业为基础。

    尤其是老爷子。

    对农民百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此时。

    老爷子带着蓝玉等人,随意找到一位在田里劳作的老农。

    “老哥,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老爷子原本想找个借口,打听山中有没有着名的隐士。

    没想到这位穿着粗布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老人。

    却愁眉苦脸地皱起了眉头。

    “完了,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