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章
    \"各地豪强士绅的所作所为,咱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元末之时,那些 污吏强占民田,就连咱爹娘去世都无处安葬。\"

    \"多亏徐达、汤和两位兄弟帮着四处奔走,幸得善心人相助,才让二老入土为安。\"

    说到此处,老爷子眼圈微红。

    但众人都明白,这位老人心中已另有计较。

    果不其然!

    老爷子声音陡然转厉,连声痛斥 。

    \"因此,对那些为祸地方的豪强士绅、贪赃枉法之徒,见一个,杀一个!\"

    \"见两个,杀一双!\"

    \"纵有千百之众,咱也要除恶务尽!\"

    \"直到这大明——\"

    \"重现朗朗乾坤!\"

    老爷子振臂一挥,仿佛要驱散笼罩在大明上空的阴霾。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时朱彪本想劝诫父皇言辞过于严厉,但转念一想,此刻正是父皇推行新政的关键时刻。

    若是从前,他早就出言劝阻。

    但如今他已领悟父皇的深意,便不再阻拦。

    也正因此,他刻意避开了那些投来恳求目光的官员。

    \"既然无人反对,咱就当你们默认了。\"

    老爷子再度起身。

    这一次,他收起了先前的戏谑神情,面色肃然。

    \"为防 污吏再度横行——\"

    \"咱决定......\"

    \"即日起,废除人头税,改行田亩税。\"

    \"按亩征收银两!\"

    \"如此,百姓家中人口再多,也不必担忧赋税加重。\"

    \"反观那些脑满肠肥的豪强士绅——\"

    \"吃了多少,就给咱吐出来多少。\"

    老爷子步下玉阶,居高临下。

    属于大明帝王的威严,霎时笼罩整座殿堂。

    朱元璋目光缓缓扫过每位官员的面容,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让咱好好看看!\"

    “现在……还有谁敢反对?”

    “让咱看看,现在……还有谁敢反对!”

    满朝文武一片寂静。

    这一次,老爷子不再是简单的询问,而是严厉的质问。

    一时间,似乎真的没有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触怒龙颜。

    老爷子见状,眉头微皱,心中暗想:这些官员是真的被震慑住了,竟然如此顺从?

    他总觉得这份寂静透着几分不寻常,却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既然如此,他便直接道出了今日的第三项决策。

    ……

    朝堂之下,工部侍郎林志恒心知自己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尽头。

    作为工部二品大员,今日竟在朝堂上公然与开国皇帝对立。

    所幸他提出的还算是正常的“反对”意见,否则此刻早已被锦衣卫带走。

    他心里清楚,今日皇上是铁了心要推行新政,谁也阻止不了。

    然而让他困惑的是——那位昨夜号召众人同心协力的礼部尚书,为何至今不曾露面?

    明明约定好由他这个工部侍郎率先发难,其他官员从旁策应,待局势成熟,再由礼部尚书出面一锤定音,让皇上知难而退。

    可如今,这位领头人迟迟不现身,反倒是皇上以雷霆手段将反对派各个击破,甚至还拉拢了一批官员。

    莫非那老狐狸见势不妙,将自己当作了弃子?

    想到这里,他不禁怒火中烧。

    这个老匹夫!

    ……

    此刻朝堂上,无人关注一个失势侍郎的心绪。

    翰林学士黄子澄暗自庆幸地擦了擦额角的汗珠,不禁为自己的审时度势感到欣慰。

    回想前些时日,他曾在御前口无遮拦,堪称朝中最敢直言之人。

    而今却能安然无恙,这更让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力。

    虽然对今日的新政仍存疑虑,但若从百姓福祉考量,他不得不承认:这些政策若能落实,大明的国力与财政必将迎来显着提升。

    未来的史册上,定会铭记今日。

    或许会留下那传世的四个大字。

    “洪武盛世!”

    黄子澄心中暗想。

    然而当陛下提出第三条举措时,连他也难以保持镇定。

    “咱这第三条,说来简单,众卿可要听仔细了。”

    皇帝重新落座,神情坚决。

    今日无论如何,他都要将这三大新政推行下去。

    以往他未能察觉大明潜藏的危机,

    但如今,皇孙已入梦示警……

    若再不加重视,

    便是愧对这帝王之位,

    更辜负了孙儿的一片赤诚!

    “这第三条——是关于商税!”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百官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惊愕。

    “敢问陛下,莫非是要再降商税?”

    一位官员壮着胆子出列试探。

    他心思机敏,特意从颂扬的角度切入:

    “今日陛下所颁俱是利国利民之策,

    想来此项亦然。

    臣早朝途经市集,见花甲老翁清早设摊谋生,

    心中实在不忍。

    若陛下能减免此等小贩税赋,

    真乃心系苍生,百姓之福!”

    皇帝抬眼望去——

    这不正是方才高呼“暂缓再议”的臣子么?

    不由朗声大笑:

    “好个心系百姓的臣子!

    有些事说开了也好。”

    他微微前倾身子,语气渐缓,

    神色却愈发锐利:

    “咱这三大新政,刀锋所向皆是那些欺压良善的豪强士绅!

    第一斧设立征粮司,粮税折银,断其爪牙;

    第二斧革新田制,绝其兼并土地的念想——

    咱非要剜了这些人的眼珠,

    教他们再不敢窥伺百姓赖以生存的田地!”

    御座上的笑声带着凛冽寒意,

    虽在笑,却让不少官员脊背发凉。

    “至于这第三斧,”

    皇帝眯起双眼,“正是商税新政!

    便如谢卿所言,咱要让街头小贩税赋愈轻,

    杂捐渐少。待大明府库丰盈之日,

    贫苦百姓非但无需纳税,

    朝廷还要反哺于民!”

    这位花甲之年的开国君主,

    在朝堂上掷地有声地描绘着盛世蓝图。

    此时百官神情各异:

    前排重臣眉头紧锁,

    后排年轻官员却已攥紧双拳,目光灼灼。

    “陛下圣明!此策若行,实乃万民之幸!”

    顷刻间,颂扬之声此起彼伏,响彻殿宇。

    “看样子,陛下是打算降低商税了!”

    “以往的税率是三十取一,不如现在就改为五十取一如何?”

    官员们笑语盈盈,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许多人更是暗自长舒一口气!

    看来,今日的朝会,他们并未损失太多,反而有所斩获。

    毕竟,一旦商税下调,

    往后家族的重心,便可向商业倾斜。

    这些年来,

    众人早已心知肚明,

    哪个行当利润最丰,各自心中都有一本账。

    朝堂之上,商税一降再降,

    早就让不少人赚得盆满钵满。

    况且,

    说实在的,

    与冒险贪占百姓田产、终日提心吊胆相比,

    经商纳税,

    才是真正“有远见、有谋略”之人所选择的道路。

    如今,

    那些声名显赫的商贾,哪一个背后没有地方豪族或朝廷大臣的支持?

    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际,

    老爷子也朗声大笑,神情愉悦。

    “太子啊!”

    “方才朕还担心,提出这第三项商税政策,”

    “会招致众人反对。”

    “如今看朝中官员如此欣喜,”

    “不正说明,朕的臣子们还是深明大义的嘛!”

    “好!甚好!极好!”

    老爷子频频点头,笑声不绝。

    而百官们也纷纷谦辞,表示不敢当此赞誉,

    同时对老爷子的“三策”献上最真诚的祝贺。

    然而——

    紧接着,

    官员们的笑声却戛然而止,

    再也笑不出来了。

    只见老爷子再次起身,

    双手虚按,示意众臣肃静。

    随后郑重宣告:

    “此事便如此定下了!”

    “自即日起,我大明商税,改为按级征收!”

    “贫苦谋生者,税率递减;”

    “而豪富巨室者……”

    言至此处,

    老爷子目光徐徐扫过群臣,

    接下来的字句,

    一字一顿,如金石相击,铿锵有力:

    “无限提高!!!”

    哗——

    老爷子话音落下刹那,

    百官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整个奉天殿内,

    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听得清清楚楚。

    众臣个个目瞪口呆,

    脸上再无一丝笑意!

    许多官员的眼角不住抽动,

    全场静默,鸦雀无声。

    这……

    皇上这一招,

    分明是将所有人摆了一道。

    “分级征税?”

    “这是何意?”

    有人难以置信地低声自语,

    终于回过神来。

    不少人面色骤变,

    这一招,比前两招更为狠辣!

    老爷子的三刀,

    刀刀砍在要害之处!

    “陛下,万万不可!此举无异于驱逐富户,恐生大变啊!”

    有官员高声疾呼。

    他们可以让一步,

    甚至让两步,

    但绝不能再退第三步。

    否则,若这三大举措落实,不仅会重创他们的核心利益,还将成为未来长期失血的创口。

    这样的条件摆在东南士族面前,绝无一人会应允。

    眼看方才暂时退却的群臣再度群起反击,工部侍郎林志恒又一次挺身而出。他咬紧牙关,愤恨地瞪向身形高大的礼部尚书。若此刻再不增援己方势力,众人唯有坐待屠刀降临!

    虽心念如此,他动作却毫不迟疑:“陛下,此事当从长计议。单是税法改制,短期内推行一种新制已属劳民伤财,如今竟要同时施行三种!纵览史册,也未见如此剧烈的变革。即便臣等竭力奉行圣意,此令一出应天府,必遭四方抵制!”

    林志恒把心一横,厉声疾呼:“若强行推行,恐生民变!”

    此刻连朱彪也焦灼不已。见群臣如此反应,他心知父皇的诏令又触及了这些人的底线。朝堂之上,大多官员本就出身显赫,纵有寒门子弟亦受士族恩惠。为官愈久,这般牵扯愈深。若再相持,只怕真要将这些人逼至绝境。

    对朱彪而言,每延宕一刻都是煎熬。当下最紧要的,是即刻陪同父皇前往钟山,寻得那座小院。他所求既非丹药,亦非万两黄金,而是与儿子朱允熥共同推演出的那个答案!此刻在他心中,这个答案远比在此与群臣周旋重要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