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章
    这位难得的将才,还是荆州本地将领,若能为主公所用,对稳定荆州局势大有裨益!

    \"子璟身为荆州人士,对此三人的底细应当了如指掌。\"

    \"依你之见,该如何发落这三人?\"

    刘备向秦牧征询意见。

    秦牧略作沉吟,心中已有盘算。

    \"蔡和、蔡中皆是庸碌之辈,又出身蔡氏宗族,既难堪大用,也不可能真心归顺。\"

    \"唯独文聘乃当世良将,水陆战法皆精,主公务必设法收服此人。\"

    秦牧当即道出处置方案。

    \"文聘此人确有将帅之才。\"

    刘备点头称是,却又话锋一转:

    \"只是听说刘表待其不薄,且其家眷皆在襄阳,恐怕难以招降?\"

    这番顾虑不无道理。

    文聘与张辽情形迥异。

    昔年张辽被俘时孤身一人,归降自然了无牵挂。

    而文聘家小皆在襄阳,必不会不顾亲人安危轻易投诚。

    \"文聘早在刘表主政荆州前,便已镇守南阳新野,可谓荆州军中元老。\"

    \"刘表执政后重用蔡蒯两家,反将蔡瑁擢拔为武将之首,文聘却始终未得晋升。\"

    \"况且文聘出身南阳新兴文氏,族中仅他一人得任要职。\"

    \"属下不信,文聘对刘表任人唯亲的做法毫无怨言。\"

    \"更听闻此次是刘表强令其断后,等同弃子,方被我军所擒。\"

    \"文聘心中岂能没有怨怼?\"

    \"我们正好借题发挥,必能说动他归顺主公!\"

    秦牧这番剖析,将文聘的处境与心境清晰地呈现在刘备面前。

    刘备思忖片刻,颔首道:

    \"子璟深谙人心,又是荆州本地通,对文聘的见解自然最为透彻。\"

    “既然你说有机会劝降他,那我便试试。”

    这时,张飞突然插话:

    “子璟军师,大哥方才说过,文聘家眷都在襄阳,这就是他的软肋。”

    “光凭这点软肋,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又如何保证能说服他?”

    刘备闻言猛然醒悟,立刻看向秦牧。

    秦牧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笑意。

    “所以,需要用到蔡中和蔡和。”

    “这两个蔡家蠢材,主公需杀一个,留一个!”

    (还差五百多花就破万,恳请各位彦祖赐花一朵,助我达成,拜谢!)

    “留一个,杀一个?”

    刘备仍未听出其中深意,追问道:

    “子璟,杀一个留一个是何意,还请明示。”

    秦牧眼中寒芒闪现。

    “杀一个,自然是从蔡中、蔡和两兄弟中选一人处死!”

    “原因有二。”

    “其一,以蔡瑁为首的蔡氏兄弟,必是怂恿刘表对主公用兵的元凶之一。”

    “蔡氏兄弟欲置主公于死地,若主公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因此,主公须斩其中一人,既报复蔡氏敌意,亦震慑那些执意追随刘表与我为敌之徒!”

    “说白了,主公需以蔡氏之血立威,杀一儆百!”

    刘备沉默不语,细细品味这番话。

    自拜秦牧为军师后,他私下更敬秦牧为师,常虚心请教治国为政之道。

    在秦牧潜移默化之下,他的仁义之中,渐渐掺杂了几分霸术。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个对任何敌人都心慈手软的滥好人——

    哪怕对方欲置他于死地。

    其二,诛杀蔡氏族人,实为收服荆州人心之计。

    刘表偏爱蔡、蒯两家,州郡要职多由其掌控。

    即便昔日与蔡、蒯齐名的庞、黄二族,亦难分权柄,唯有驻守江夏的黄祖稍受重用。

    其余世家更不必提,莫说得利,连残羹冷炙亦难求。

    故而荆州境内,对蔡、蒯二族心怀怨愤却隐忍不发的豪杰大有人在。

    主公斩杀蔡氏子弟,便是向这些人表明心迹——待日后执掌荆州,必将打破蔡氏独大之局。

    如此,焉能不令那些受蔡、蒯压制的豪杰归附?

    届时主公外攻刘表,内有荆州豪杰策应,何愁荆州不破?

    刘表闻言恍然。

    遂连连颔首,叹服道:“子璟杀一人竟有如此深谋,备受益匪浅。”

    此言即表明老刘认可秦牧之策,决意诛杀蔡中、蔡和其中一人。

    此时,张飞猛一拍脑门,大悟之余又生疑惑。

    “军师,既杀蔡氏好处这般多,何不干脆砍了蔡中、蔡和那俩龟孙?”

    刘备亦面露不解,望向秦牧。

    秦牧淡然一笑:“方才我已言明,欲招降文仲业,需杀一留一。”

    “留下那蔡氏子弟,正是为令文聘归心。”

    刘备与张飞相顾茫然。

    秦牧未再多言,只轻笑道:“且留此悬念,待至新野,刘表自会替主公劝降文聘。”

    此言一出,刘备及众将皆惊。

    张飞使劲掏了掏耳朵,满脸难以置信。

    文聘明明是刘表麾下大将!

    刘表怎么可能反过来劝自己的部将投降敌人?

    除非他脑袋被驴踢了,才会干出这种荒唐事!

    “子璟,你说刘表会让文聘归降我们?这……这……”

    刘备惊诧不已,话都说不利索了。

    秦牧笑而不答,抬手向南一指:

    “主公抵达新野后,自会明白。”

    “我们得抓紧南下,尽快拿下新野,免得刘表回过神,派兵死守。”

    刘备满腹疑问,却不好再追问。

    只得按下疑惑,下令全军继续南进,直扑新野。

    两日后。

    刘备大军兵临城下。

    果然不出秦牧所料。

    刘表如惊弓之鸟,绕开新野仓皇南逃,直奔汉水北岸的樊城。

    新野守军仅剩千余人,形同虚设。

    刘备大军一到,守军稍作抵抗便开城投降。

    二月末。

    刘备不费一兵一卒,夺取重镇新野。

    兵锋直逼汉水,仅一步之遥。

    消息传开,荆州震动。

    ……

    樊城。

    溃兵垂头丧气,陆续涌入城中。

    城内人心惶惶,四处流传刘备即将渡江的谣言。

    刘表被迫从襄阳调兵万余,紧急增援樊城,勉强稳住局势。

    府衙内。

    刘表揉着太阳穴,闭目听取战损汇报。

    “此战折损过半,军械辎重尽失。”

    “近六万斛粮草未及焚毁,全被刘备缴获。”

    刘表此刻心如刀绞,眼前战报显示仅有不足两万残兵逃回樊城。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他在荆襄大地堆积如山的威信正在崩塌。比起折损的士卒,更令他揪心的是这场败仗对其声望的致命打击——堂堂汉室贵胄坐拥八郡沃土,竟败给那个仅据弹丸之地的织席贩履之徒。

    \"早知如此...\"刘表枯瘦的手指攥紧案几,檀木发出不堪重负的 ** 。案上竹简倒映着他扭曲的面容,仿佛看见襄阳街头已有士族交头接耳:\"景升公连新野小儿都敌不过,如何守得住这千里荆襄?\"

    阶下蔡瑁眼底精光闪烁,玄色官袍随躬身动作泛起波纹:\"主公,蔡氏三百死士随时听候调遣。\"这话说得漂亮,既表忠心又暗显实力。旁边蒯越立即会意,象牙笏板在掌心转出半轮明月:\"江陵蒯氏愿献三年粮赋以充军资。\"

    刘表喉结滚动,悬着的心终于落回腔子里。他缓步下阶,亲手扶起两位重臣时,袖中密藏的鱼鳞甲地图发出轻微摩擦声——那是昨夜与儿刘琦密议时绘制的退守江夏路线。此刻却化作齑粉,飘散在透过雕花窗棂的夕阳中。

    \"德珪...\"老迈的州牧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将未尽之语都震碎在帕上猩红中。跪伏的蔡瑁盯着青砖地缝里蠕动的蝼蚁,嘴角勾起无人察觉的弧度。

    刘表脸色骤变。

    蔡瑁言辞恳切:\"我家受主公厚待,理当誓死效忠。\"

    \"听闻两位胞弟落入刘备之手,恳请主公遣使前往新野要人!\"

    刘表面色阴晴不定,强压怒火。败给刘备已令他颜面尽失,如今却要他向那大耳贼低头求人?这简直是在他伤口上撒盐!

    话到嘴边,终究咽了回去。面对这位既是姻亲又有钱的小舅子,他明白不能轻易表露不满,只得沉默以对。

    这沉默便是拒绝。

    蔡瑁眉头紧锁,语气渐冷:\"若两位弟弟遭遇不测,主公如何向家姐交代?我这个做兄长的又该如何向族人解释?难道要我说主公为保颜面,见死不救?\"

    他眼中含泪,话里藏针:\"届时就算我再三解释主公的难处,只怕族人也难以谅解。\"

    刘表背脊发凉——这分明是威胁!若对蔡中蔡和置之不理,恐将失去蔡氏支持。堂堂州牧竟被下属要挟,他不禁攥紧拳头。

    \"蔡将军对主公忠心可鉴,既是得力干将又是至亲家人。\"旁人的劝说声响起:\"若主公袖手旁观,确实会招致非议。\"

    他们恐怕会说主上冷酷无情,连至亲之人的性命都置之不理,又怎会真心守护这一方百姓?

    长此以往,只怕会令主上民心尽失。

    蒯越语重心长地剖析其中利害。

    蒯氏与蔡氏血脉相连,两家世代联姻,早已休戚与共。

    这番话实则暗示,若不顾蔡氏兄弟死活,蒯家也必生怨怼。

    失去这两大世族的支持,荆州之主的位置岂能坐得安稳?

    刘表长叹一声,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

    你们都不明白老夫的难处。

    他们既是我的忠心部属,又是我妻族兄弟,岂能见死不救?

    只是我们先前攻打刘备不成反遭败绩,如今再派人去要人,实在是...

    刘表虽表明态度,却也道出心中顾虑。

    大丈夫能屈能伸,眼下与刘备议和不过权宜之计。

    一来可救回蔡氏兄弟,二来可稳住刘备,争取时间调集各郡兵力再图大计。

    主上这是为大局暂忍一时之辱,世人只会赞叹主上有越王之志,谁会耻笑?

    蒯越洞悉刘表心思,巧舌如簧地为刘表铺好台阶。

    话已至此,刘表再无选择。

    他深吸一口气,只得摆手道:

    就依你们所奏,速派使者前往新野议和要人。

    新野城内。

    我已命人张贴布告,因你立下大功,特免新野百姓一年赋税。

    你看这样可好?

    刘备将刚拟好的告示含笑递给秦牧。

    秦牧接过细看,顿时明白刘备深意。

    刘备知他是新野人氏,故免家乡赋税。这张告示就是要让新野百姓明白,这份恩惠从何而来。

    正所谓功成名就不归故乡,如同锦衣夜行无人知晓。

    老刘这番安排,分明是要给他撑场面,让他体体面面回老家,好好风光一回。

    虽说荣归故里这种事儿,听着是有点俗气,还带着几分显摆的意思。

    但秦牧这人向来懒得装清高,心里那点俗气的念头,也不藏着掖着。

    老刘能把事情想得这么周到,处处顾及他的感受,这一点确实让他心里一暖。

    既然老刘诚心诚意,秦牧也不推辞,大大方方一拱手:

    “多谢主公,那我就替乡亲们,先谢过主公的好意了。”

    话音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