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章
    "周瑜就会率领四万水军趁势渡江,一举歼灭我们的五万大军,夺取夏口!"

    "这就是周瑜的全盘计划!"

    诸葛亮听完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黄盖诈降与周瑜火攻之间的关联。

    "这般环环相扣、天衣无缝的计策,当真是精妙绝伦!"

    "周瑜能想出如此奇谋,确实非同小可。"

    "但这等完美计策仍被师父识破,师父真乃神人..."

    诸葛亮心中感慨万千,看向秦牧的眼神更加崇敬。

    听完秦牧的详细分析,老刘也不禁后背发凉,惊出一身冷汗。

    "如此缜密的计谋,若非军师点破,谁人能识?"

    "要是让周瑜得逞,我和这几万将士岂不是要被烧得灰飞烟灭?"

    刘备心有余悸地说道。

    秦牧压低声音继续说道:

    "既然已经看穿周瑜的布局,接下来就简单了,我们只需将计就计..."

    他把应对之策一一道来。

    "好一个将计就计!"

    "就按子璟的计策行事,等着周瑜带着四万江东军来自投罗网!"

    ......

    南岸,江东军营。

    某处军帐内。

    军医正在为黄盖更换伤药。

    哪怕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挨上这四十军棍也得半死不活,更别说黄盖这样的老将了。

    鞭痕纵横的脊背早已皮肉翻卷,鲜血淋漓,看得人心里发毛。

    帐幕轻晃。

    周瑜领着朱治、鲁肃迈入军帐。

    医官见主帅亲临,慌慌张张就要行礼。

    周瑜摆摆手制止他出声,眼神示意其退下,亲自取过金疮药要为黄盖敷治。

    医官会意退避。

    白衣都督单膝跪在榻前,指尖捻着药粉轻轻洒在狰狞伤口上,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待包扎完毕,周瑜才长长舒了口气。

    始终咬紧牙关的黄盖也泄了力道,整个人瘫在床褥间。

    等他颤巍巍转过头,赫然发现方才为自己疗伤的竟是周瑜。

    "都督?怎敢劳您..."

    老将军浑浊的眼底满是错愕。

    周瑜拭去指尖残药浅笑:"老将军为伯符大业伤筋动骨,周某略尽绵力也是应当。"

    黄盖喉头微动想撑起身子,被周瑜温凉的手掌按回榻上。

    "区区皮肉伤算甚!当年追随文台公血战沙场,末将什么刀伤箭疮没尝过!"

    老将军虽面色惨白却笑得豪迈。

    周瑜正色拱手:"江东虎臣当以公覆为最。此役若胜,老将军当居首功。"

    "待伯符开疆拓土之日,今日苦肉之计必成千古佳话。"

    这番话说得黄盖伤口都不觉疼痛,沙哑笑声震得帐幔微颤。

    "什么功劳不功劳!只要能助伯符拿下荆州,莫说四十军棍,便是要老夫项上头颅也尽管拿去!"

    老将军笑声未落,帐外忽传急报——

    黄盖见朱治竟在此处,诧异地问道:

    "君理,你本该去北岸假降,为何会在这里?"

    朱治微微一笑,拱手答道:

    "老将军,都督的苦肉计精妙绝伦,刘备已经完全中计。"

    "就连那个号称料事如神的秦牧,也没能看破都督的计策。"

    "他们君臣二人,对老将军的诈降深信不疑。"

    听闻此讯,黄盖喜不自胜,忍着伤痛撑起身子。

    "公瑾公瑾,伯符果然有眼光,你真是当世张良!"

    "伯符得你辅佐,实乃天意,何愁大业不成!"

    黄盖激动万分,对周瑜赞不绝口。

    这位孙家老将,此刻对周瑜已是心悦诚服。

    周瑜笑而不答,眼中闪过一丝自得。

    鲁肃却忍不住问道:

    "秦牧向来算无遗策,他真的毫无怀疑吗?"

    "子敬的顾虑不无道理。"

    "秦牧有个叫诸葛亮的 ** ,当时确实提出质疑,怀疑老将军诈降之事。"

    "诸葛亮的疑问,想必也是秦牧的意思。"

    "幸好都督早有所料,预先设下苦肉计。"

    "我便让他们派细作来南岸查证,看老将军是否真的被当众责罚。"

    "此言一出,诸葛亮便哑口无言,疑虑全消。"

    "秦牧全程未发一言,想必也被都督的计策所骗。"

    朱治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黄盖这才放下心来,对周瑜的深谋远虑又是一番赞叹。

    周瑜忽然问道:

    "诸葛亮?秦牧的 ** ?此人是何来历?"

    “禀都督,那诸葛亮年方十五,尚是稚子。”

    “探知此人出身乡野,家世较之秦牧更为寒微,乃襄阳郊外耕读之子。”

    “然秦牧破例纳此子为徒,其间缘由令人费解。”

    “更听闻前番草船诈箭之计,实为此少年谋划。”

    朱治将所获情报逐一陈明。

    闻知诸葛亮不过田舍儿郎,周瑜起初面露轻蔑。

    待听闻草船借箭竟是此子手笔,顿时面色铁青。

    “如此诡计,非秦牧所谋,竟出自其徒?”

    “此子年未弱冠,且出身寒门?”

    周瑜眸中闪过惊疑之色。

    转瞬之间,怒意攀上眉梢。

    败于秦牧尚可释怀。

    遭其门徒戏弄,实乃奇耻大辱!

    更可恨者——

    此徒竟是黄口孺子!

    躬耕田野的布衣小儿!

    周瑜指节泛白,强抑羞恼。

    “寒门劣徒配乡野村师,倒是相得益彰。”

    他敛去怒容,唇边浮起讥诮。

    “纵使秦牧师徒联手,仍难窥破公瑾妙计!”

    “足见秦牧终非都督敌手。”

    黄盖适时进言奉承。

    周瑜负手而立,傲色尽显。

    帐中众将信心倍增,俨然胜券在握。

    忽见鲁肃蹙眉进言:

    “都督此计虽可惑乱刘备、秦牧,助黄老将 ** 舟迫近。”

    “然敌军战船机动灵活,若见火攻必四散规避。”

    “届时恐仅焚其水寨,难尽毁其舟师。”

    ---

    "如此刘玄德便可调遣水师阻截我军后续渡江部队。"

    "若我军未能及时登陆北岸,使刘备获得重整军心的机会,公瑾歼灭五万敌军的谋划岂非落空?"

    周瑜神色陡变。

    黄盖、朱治同时变色。

    鲁肃的点拨令他们骤然察觉计策破绽——

    火攻精髓在于摧毁敌军水师。即便未能全歼刘军或夺取夏口,只要断绝其水路控制权,江东战船便可封锁江汉粮道,迫其退守襄阳。届时荆南四郡传檄可定。

    "公瑾,子敬所言确有道理。"

    "若不能焚毁敌军战船,老夫这四十军棍岂非白受?"黄盖语带埋怨。

    周瑜负手踱步,忽而展颜一笑:"诸位多虑了。"

    "此连环计策早有后手——铁索连舟之策。只需再遣降将过江,必解此患。"

    帐中众人面面相觑。铁索连舟?这又是何等奇谋?

    ---

    (

    ---

    "可借他人之口向刘备献策,以铁索串联所有战船,组成稳固船阵。"

    "战船相连后铺设木板,宛如水上城墙,士兵战马通行无阻。"

    "刘备军中多北方将士,铁索连船正好解决他们晕船之患,必会欣然应允。"

    "待敌船相连,我们再用火攻时,看他们如何及时解开锁链逃生!"

    周瑜边说边绘制连船示意图,众将恍然大悟。

    黄盖等人愁容渐消,赞叹道:"妙计!铁索连船真是绝妙!"

    "刘备还以为是良策,殊不知自掘坟墓!"

    "公瑾此计让人叹服!"

    黄盖拍案叫绝,对周瑜钦佩不已。鲁肃虽仍有疑虑,却一时无言。

    沉默片刻,鲁肃忧心道:"计策虽妙,但秦牧智谋过人..."

    话未说完,黄盖便打断道:"子敬何必长他人志气?"

    "秦牧确是奇才,但终究是人非神。公瑾此计天衣无缝,岂会被看破?"

    "若真被识破,我黄盖甘愿葬身长江!"

    此时的黄盖,对周瑜已是深信不疑。

    ---

    他甚至以自己的性命为誓,坚持支持周瑜。

    鲁肃不敢再多言,只得沉默不语。

    "公瑾,你认为第二个诈降的人由谁担任更为合适?"黄盖结束与鲁肃的争执后,重新回归正题。

    周瑜早有决断,立即答道:"依我之见,蒯越是最佳人选。"

    蒯越?众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周瑜会提名此人。

    朱治质疑道:"此人虽扶持刘琮与刘备对抗,但江陵失陷后,蒯氏族人大多落入刘备手中。若此人顾及家族安危,假意投降实则投靠刘备,又该如何是好?"

    黄盖随即附和。

    周瑜淡然解释:"若蒯越有意投靠刘备,早在江陵失守、刘表身亡时便可行动。他之所以仍扶持刘琮投奔孙策,无非一个'利'字。"

    "刘备占据荆州后重用秦牧等寒门之士及文聘等小族,打击蒯、蔡两大豪族。即使蒯越投靠刘备,也难获重用,蒯氏更不可能重现刘表时期的辉煌。"

    "他心有不甘,才坚持对抗刘备。只要我们以孙策的名义许诺,夺取荆州后仍让他担任别驾,并仿效刘表重用蒯氏子弟,他必定欣然接受。岂会临阵倒戈?"

    周瑜带着讽刺的笑容,将蒯越的处境和心思剖析得明明白白。

    众人恍然大悟。黄盖不禁赞叹:"公瑾慧眼如炬,令人叹服。蒯越确实是实施连环计的最佳人选!"

    冬日寒风凛冽。

    周瑜轻轻挥手,神色从容:

    “请蒯异度前来相见。”

    ……

    刘备迎着刺骨冷风,走遍水寨各处,慰问在冰天雪地中操练的将士。直到傍晚,才回到营帐,围着炉火饮下一杯暖酒。

    “子璟,黄盖假降已有多日,为何周瑜迟迟不动?”刘备抿着酒,眉头微皱,“莫非被他瞧出了端倪?”

    秦牧仰头饮尽杯中酒,笑道:

    “主公勿忧,周瑜尚未施展那铁索连舟之计,此时怎会贸然火攻?”

    “铁索连舟?”刘备握着酒杯,面露疑惑。一旁冻得微微发抖的诸葛亮,同样感到诧异。

    “子璟,何为——”

    话音未落,陈到疾步入帐:

    “禀主公,南岸有一文士渡江而来,自称襄阳蒯越,求见主公!”

    蒯越?

    刘备颇感意外。

    此人曾是刘表心腹,与蔡瑁齐名,刘表死后誓死不降,宁随刘琮投奔孙策,怎会在此刻突然渡江求见?

    刘备百思不得其解。

    “周瑜竟派了蒯越前来,倒是出人意料。”

    秦牧感叹,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子璟,蒯越此来,究竟何意?”

    刘备仍是一头雾水。

    秦牧目光微动,沉吟道——

    “我猜这蒯越定是来投奔主公的,主公不如先收下他再说。”

    刘备心中存疑,还是叫人传蒯越进来。

    不多时。

    这位昔日的荆州第一谋士,怀着复杂心绪走进营帐。

    见到刘备的刹那,蒯越心头一颤,熊熊恨意瞬间涌上心头。

    想他蒯家原本稳居荆州世家之首。

    身为家主的他更是权倾一时,在荆州可谓呼风唤雨。

    正是眼前这个刘备,硬生生将他从荆州文官领袖逼成了丧家之犬,让蒯氏一族走向衰败。

    仇人相见,岂能不恨?

    他强压怒火,挤出笑容恭敬行礼:

    “襄阳蒯越,拜见刘州牧。”

    这一声“刘州牧”,已是表明归顺之意。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