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章 荒诞的‘回锅肉’
    徐亦的大学生活非常简单,平淡且规律:上课,下课,音乐室,录音室,图书馆。

    以及和室友保持着普通的交情。

    琴房里,键盘声最后一次停下。徐奕摘下耳机,屏幕上音乐工程的文件名是【起风了-回锅肉作品-最终DEMO】。反复调整了好几天,这首《起风了》的小样终于让他觉得可以了。

    他没有完全复制记忆中的原版,而是根据蓝星音乐市场的特点,尤其是沈薇嗓音的特质,做了一些细腻的改动:

    前奏还是那段熟悉的钢琴,但加了一点空灵如风铃般的电子音色,更突出“起风”的氛围。

    编曲上加强了弦乐的铺垫,副歌部分弦乐更厚重,更有情绪,好托住沈薇嗓音里那种带着故事的力道。

    他特意在几个转音和情绪顶点的句子留下换气和延展的空间,就像是提前为沈薇那略带沙哑的嗓音留好了位置。

    整首歌混得干净通透,人声被最大程度地凸显出来。

    尤其是沈薇声音里那些容易被人记住的细节。

    他一遍遍听着最终版小样。

    耳机里是音源模拟出来的清亮女声,技巧完美,但徐奕脑子里响起的,却是沈薇那种带着磨损感,仿佛自带故事的嗓音。

    他甚至能想象她唱到“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时,尾音微微发颤却倔强的样子。

    准备好了,是时候了。

    徐奕打开邮箱。收件人地址,是他好不容易从沈薇在小平台发的歌里顺藤摸瓜找到。

    是她签的那家公司“拾音文化”的投稿邮箱。公司不大,资源也有限,但口碑也还行,主要做独立音乐和新人培养,还有一位歌王呢,不过已经退出娱乐圈好几年了。

    不管怎么说,眼下正是徐奕最需要的“跳板”。

    他新建邮件,主题写得干脆:

    【新歌投稿《起风了》-指定演唱:沈薇】

    “拾音文化投稿部负责人,您好:

    冒昧联系。我是独立作曲人‘回锅肉’,有一首原创作品《起风了》,DEMO详见附件。

    这首歌写的是成长,离别和追寻,旋律和歌词都努力贴近真实情感。

    经过反复考虑,我认为贵公司歌手沈薇的嗓音特质(沙哑有颗粒感,叙事力强,内在有韧劲)和这首歌非常契合,像是为她量身定做。

    她声音里的故事感和漂泊气息,是诠释这首歌的关键。

    因此,本次投稿附带唯一要求:这首歌仅授权沈薇演唱。如非她唱,本人将收回授权,放弃合作。

    附件DEMO为小样,仅作旋律参考。

    若贵公司与沈薇认可作品,愿意合作,我可提供完整分轨文件,并线上协助录制,确保成品质量。

    期待您的评估与回复。

    作曲人:回锅肉”

    邮件发出。看着“发送成功”的提示,徐奕平静地关掉页面。

    没有激动,也不紧张,只有一种“棋已落下”的笃定。

    种子撒下去了,能不能发芽,就看拾音文化和沈薇的眼光了。

    他信自己的判断,也信这首歌。

    晚上,沪城一栋写字楼里,“拾音文化”投稿部。

    负责人林风头发有些凌乱,眼镜后面是一双因熬夜审稿而通红的眼睛。

    桌上堆着零食袋和咖啡杯,屏幕里塞满了未读邮件和试听文件。

    小公司资源有限,投稿邮箱对所有创作者开放,每天涌进来的歌质量参差不齐,垃圾和自嗨作品占九成九,找好歌就像沙里淘金。

    林风打了个哈欠,麻木地点开下一封邮件:【新歌投稿《起风了》-指定演唱者:沈薇】。

    “又是指定?”他撇撇嘴,早习惯了。

    很多投稿人都会“指定”歌手,有的是粉丝心态,有的是异想天开,真能契合歌手,水平又专业的寥寥无几。

    他随手点开附件小样,准备听个开头就关掉——例行公事。

    舒缓带点空灵感的钢琴前奏流出来,模拟人声干净地跟着旋律哼唱。

    林风原本懒洋洋靠着椅背,副歌旋律响起的瞬间,他微微坐直了一点。无意识敲桌子的手指停了下来。

    “从前初识这世间,万般流连…”

    当模拟人声唱到“心之所动,且就随缘去吧”时,那流畅优美,带着释然和淡淡伤感的调子,像初秋的凉风,一下子吹醒了林风麻木的耳朵。

    他猛地坐直,抓过耳机戴上,把音量调大。

    他反复听着副歌部分,眼睛越来越亮。

    这旋律的抓耳程度,歌词的意境,编曲的层次都远超今天他听过的所有投稿!

    这歌,有爆的潜质!绝对有!

    紧接着,他的目光落在邮件正文那几行关键字上:

    【指定演唱者:沈薇】

    【沈薇小姐的嗓音特质…堪称量身定做】

    【唯一指定演唱要求】

    林风皱起了眉。沈薇?他手底下那个签了两年,有点特色但一直不温不火,性格有点闷,的姑娘?这歌…真适合她?

    带着怀疑和一点好奇,林风点开公司内部服务器里存的沈薇录音资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特意挑了几首最能体现她声音特点的片段,尤其是那首翻唱的《老城里》。

    他戴上耳机,先播《起风了》DEMO的副歌,接着立刻切到沈薇《老城里》的高潮。

    奇迹发生了。

    DEMO里清亮模拟人声唱的旋律,和沈薇那略带沙哑,深沉有故事感的嗓音,在他脑子里一下子重叠了!

    林风甚至不用刻意比对,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

    ‘这歌的旋律走向,情绪起伏,尤其是副歌那种需要韧劲支撑的释怀感,简直像照着沈薇那略带磨损感的嗓子写出来的!’

    他立刻打开音频分析软件,把DEMO人声旋律线和沈薇的声纹特征快速比对。

    结果明明白白:

    这首歌的主要音域完全落在沈薇最舒服,也最有表现力的中音区!

    几个需要情绪爆发的高音点,正好卡在她嗓音“沙哑中带亮”的极限位置!歌词里“漂泊”,“成长”,“近乡情怯”的意境,也莫名贴合沈薇身上那种疏离又倔强的气质。

    “量身定做”…邮件里这个词,一点没夸张。这契合度,高得离谱!就像有人拿着沈薇的声带模型,一个音一个音雕出了这首歌。

    巨大的惊喜砸中林风。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首质量这么高,潜力这么大的歌,居然指名道姓,非沈薇不唱?沈薇这是要熬出头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住激动,目光又回到邮件落款:

    作曲人:回锅肉

    回锅肉?

    林风的表情一下子变得特别古怪,想笑又觉得有点无厘头。

    作为一个偶尔也看网文放松的中年人,这名字的“出处”他可太熟了!这不就跟那个横扫网文圈,开创仙侠新风,神秘得连文坛大佬都想见一面的顶级大神“红烧肉”吗?

    虽然只差两个字,红烧肉,回锅肉…这ID起得,也太偷懒了吧!明显是“红烧肉”的铁杆粉,连起名都要跟偶像凑个盘儿!

    林风几乎能脑补出来:

    一个才华横溢但可能有点宅,有点中二的年轻作曲人,一边沉迷《凡人修仙传》,一边写歌,顺手就把自己的马甲也冠上了偶像的“菜名系”风格,只不过换了个更“家常”的……

    “噗…”林风没忍住笑出声,摇着头自言自语:

    “行吧行吧,红烧肉的粉丝是吧?这名字…还挺有‘味道’。管你是红烧肉还是回锅肉,只要歌是‘硬菜’就行!”

    这点荒诞感没削弱他的兴奋,反而让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多了一种奇妙的喜剧色彩。

    他不再纠结这个有点搞笑的ID,巨大的惊喜已经占满了心头。

    林风毫不犹豫,立刻抓起内部电话,手指因为激动有点抖,拨通了总经理的号码:

    “喂?陈总!快!放下手里的事!听我说!我们可能...捡到宝了!天大的宝!

    跟沈薇有关!跟一首叫《起风了》的歌有关!作曲人ID叫‘回锅肉’!

    就是跟那个网文大神‘红烧肉’只差两个字的‘回锅肉’!

    我估计是红烧肉的书迷....

    哎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歌!歌太牛了!简直像是给沈薇嗓子写的!你赶紧过来听!快点!”

    电话那头陈总有点懵:“回锅肉?红烧肉?老林你说菜名呢?”

    林风看着屏幕上“回锅肉”的署名和《起风了》的DEMO,哭笑不得:

    “不是菜!是写歌的人!哎呀你过来听就知道了!快点!来晚了这‘回锅肉’凉了怎么办!”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