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章 撰稿
    王忠雷头天还说不想和一个孩子计较。

    可等他睡一觉醒来。

    发现公司里不知道是哪个大嘴巴,将他被李元青制服的事情,传的人尽皆知!

    更有小道消息媒体胡编乱造。

    <李元青回国不顺——小强龙难压地头蛇!>

    撰稿人先是泄露了李元青的行程。

    相当于直接告诉圈内圈外。

    风头正盛的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元青正在北京。

    连他具体下榻哪家酒店都通过信息被有心人猜到。

    刘如梅醒来的比儿子要早,竟然在门口发现了未知粉丝送来的鲜花。

    李元青调侃自己竟然在国内有粉丝。

    老妈则是担心隐私泄密导致的危险。

    当天便要更换住所。

    刘奕菲在得知此事后,立即邀请元青哥哥能到家里来住。

    “不管是哪家酒店,都有可能泄露隐私。

    元青哥哥,你不如来我家里。

    顺义离市区虽然远了点,可这里安静,不会打扰到你和阿姨。”

    李元青调笑道。

    “茜茜,你就不怕引狼入室?

    万一,我被可爱的你吸引,把持不住自己怎么办?”

    “不会的,我相信元青哥哥。

    你已经给了我妈妈承诺,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到。”

    刘奕菲心里隐隐有些小期待。

    和元青哥哥近些,生活该变得多有趣啊。

    既然佳人诚挚邀请。

    李元青眨着大眼睛望向自己的妈妈。

    “你未来儿媳主动邀请,当婆婆的总得给个面子吧。”

    刘如梅无语道。

    “人家妈妈还没同意呢。

    你就这么草率的登门?”

    这话才刚说完。

    刘晓丽的号码便打到了刘如梅的手机上。

    既然已经是姐妹了,邀请来家里做客便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解决了住所问题。

    文章内容带来的麻烦还在持续。

    撰稿人爆料。

    李元青回国后,大胆预测华国市场即将迎来巨变。

    并和小钢炮立下一个赌约。

    关于电影《英雄》的票房。

    也不知道撰稿人是不是真联系到了小钢炮。

    他在文中写道。

    【冯导凭借他对国内市场的敏锐感知。

    认为《英雄》在国内或许会创造一个不错的成绩,但也仅限于一亿华币左右。

    《英雄》的主战场还是在海外。

    它要挑战的对手应该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而对李元青的评价则是。

    【李导出道和成名都在好莱坞。

    他完全没有接触过国内市场,根本不能理解国内盗版横行的猖獗。

    仅是他自己拍过的五部长片和一部短片。

    盗版光碟随处可见。

    甚至,笔者还打听到,因为李元青正在竞争金球奖、奥斯卡,所以有人将他迄今为止所有作品做成合集。

    打算近期投入市场。

    或许,等这篇文章登报之时。

    读者就能在路边摊看见‘李元青作品合集’。】

    最后。

    撰稿人提了一嘴李元青和王忠雷的矛盾。

    【二人在酒局上因理念不合产生了争执,据说二人还动了手。

    年轻人气性大可以理解。

    但大打出手实在有失体面。

    小李导的家人应该好好教育他,强龙不压地头蛇。

    更何况,小李导还不算强龙。

    或许只是一条正在成长的蟒蛟,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小强龙吧。

    这里面还蕴含着我们对他满满的期待咧。】

    李元青将这篇文章拿给张昭看。

    张昭猜想道。

    “这应该是小王总让人写的吧,倾向性很明显。

    其中的诸多细节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除了王家兄弟,没人有告诉记者乃至雇人创作的动机。”

    李元青摆摆手道。

    “谁派人写的,一点都不重要。

    就算猜准了,对方也不会承认。

    我之所以将这篇文章拿给你看。

    是想告诉你。

    咱们也应该收买属于青奕影业的媒体。”

    张昭好奇道。

    “这怎么收买?

    总不能去收购一两家媒体单位吧。

    国内也不会允许咱们这样做。”

    媒体是喉舌,岂能被轻易染指?

    李元青笑道。

    “我没那么傻。

    传统媒体正在走下坡路,现在花钱砸他们身上,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要把目光放在新媒体上。

    网络媒体的重要性会在接下来几年里愈发凸显。

    我们要找的人也应该在互联网上。”

    “你有目标吗?”

    “没有,我只是提醒你。

    在组建公司时,不要落了公关媒体这一块。

    将来再遇见这种情况,应对会更及时更准确。”

    张昭发现,哪怕自己已经做好的新公司发展方案再完美,规定各部门职能划分再清晰。

    总还会为自己遗漏的细节。

    好在,公司不算真正起步。

    船小好调头,现在增加这部分也依然来得及。

    而今天。

    李元青和张昭商谈最重要的内容是——制定培养青年导演计划。

    “首先,任何计划都需要物质支撑。

    培养导演们也都需要砸钱。

    所以,这个计划可以先预支公司账上一千万华币。”

    张昭嘶了一声,苦笑道。

    “一千万会不会太多了?”

    哪个青年导演要是敢上前一次性申领一两百万。

    张昭都敢直接报警告对方诈骗!

    真以为人人都可以是李元青?

    张昭自己就是导演出身。

    他可太清楚,普通青年导演能拿到几十万的投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一千万华币,每人几十万,起码得有二三十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这一点,就更不现实了。

    所以,张昭认为,该计划经费砍半都绰绰有余。

    李元青认可张昭所说,可这件事不能按照张昭提的建议实行。

    因为青奕影业尚处草创阶段。

    它需要打响名头,不止是因为它的创始人是李元青。

    一千万,就算今年花不完。

    剩下的钱,留给明年被挖掘的好苗子。

    “千金买马骨。

    一千万华币,真要是成功培养并签约一两个好导演。

    你觉得这一千万难道赚不回来吗?”

    张昭点点头。

    “这一点是我欠考虑了。

    一千万就一千万吧,在严格把关下,能投几个是几个。”

    “这个思想稍微正确了一点。

    这笔钱哪怕亏了也不要视其为‘亏了’。

    最后,会用别的形式回到咱们手里。”

    “那,投递的电影类型有限制吗?

    商业?爱情?文艺?”

    “现阶段就能投文艺。

    商业片投资,亏钱概率大。

    对了,不管投资了哪个项目。

    都要交给刘奕菲或者刘晓丽再看一遍。

    她们要是对角色感兴趣,可以把刘奕菲考虑为备选。

    等她日后出了名,作为首选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