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4章 乐观的人
    眼看着麦子就要成熟了,老天爷像是睡着了一样,一直下雨,看不见下面百姓的现状。

    这时候天气预报还没有普及,对天气的预估,都是凭着多年种地的经验。

    “火烧云了,西边有火烧云了,明天是不是要晴天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很多人顶着毛毛细雨,跑出家门,向着西边望去,真的有一片红彤彤的云彩。

    “真的是火烧云,看来,明天能晴天了。”

    “也该晴天了,这都下了多少天了!”

    “唉,麦子没借上多少力,但是苞米,黄豆借力了。”

    “可不是,老天爷不能把所有窗户都关上。

    今年小麦减产是避免不了的了,秋天,多采点山,怎么也饿不死。”

    ……

    听着大伙自我开解的声音,清妍也觉得心里敞亮了不少。

    突然就想起上辈子网上的段子,说东北人抑郁的少,很会自我开解,不和自己较劲。常说的话就是,“反正都这样了,来都来的,这有啥……”

    是啊,方正都这样了,着急上火也解决不了问题。

    带着对晴天的向往,整个大队都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清妍醒来,立马下地,拉开窗帘,天晴了。

    走出屋子,东边,初升的太阳,映红了地平线。

    “媳妇,你醒了,天晴了,下午可能要收麦子了。”

    余庆林左手拎着镰刀,右手拎着一土篮子野菜进来。

    “真好,咱爹会很高兴,这段时间,又旱又涝的,他嘴上的泡就没断过。”

    “那咋整,他当着大队长,能不操心吗?”

    余庆林太了解他爹了,大队上的事情比自家事情重要多了。

    “因为有爹和李会计,罗队长他们这样的干部,咱们大队才能过得比其他大队好一些。

    不过,光靠着种地,想要发家致富也不容易。”

    “现在政策不允许,很多事情,不好操作。”

    余庆林想着自己和杨树他俩偷摸做的事情,找机会和媳妇说一下。

    “总有一天会改变的,不会一直这样的。”

    清妍小声嘀咕一句,离那一天,还有几年的时间。

    “咕咕……”

    后院传来余庆林喂鸡的声音,六只鸡,已经长大不少了,明年,家里鸡蛋就不缺了。

    四只鸡,每天怎么也能下三个鸡蛋吧。

    吃过早饭,余庆林去余家了,看看他爹有什么安排。

    自从他大哥走了以后,余庆林去爹娘那边的次数多了。

    没办法,家里三哥腿脚不方便,爷奶年纪大了,他要多看顾一些。

    “庆林,你爹说下午收麦子了,太阳出来了,麦子不能糟践了。”

    余爷爷满脸笑容,发自内心的高兴。对于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收割粮食更让人高兴了。

    “指定不能糟践,爷,你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吧。”

    “嗯,我老孙子说不能糟践就不能糟践。”

    余爷爷就喜欢他家庆林,看着他就觉得万事不愁。

    爷俩在院子里唠着闲嗑,大喇叭里传出来余队长的声音。

    “所有社员注意了,下午开始收麦子,下午开始收麦子。所有人都不可以请假,全员出动,全员出动。”

    ……

    下午,场院上人声鼎沸,队上能动的人都来了。

    “现在开始分配任务,各小队队长带好头,我们要和老天爷比赛,抓紧把麦子收回来。

    这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下了,多收回来一点是一点。”

    “放心吧,大队长,大伙心里清楚,这时候,要是还有人偷懒,那他是不想在二道沟大队混了。”

    “就是,咱们二道沟大队的老少爷们,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的。”

    “我们妇女也能顶半天边,也不会掉链子的。”

    有厉害的大娘,嚎唠一嗓子,引得大伙哄堂大笑。

    “好了,开工了!”

    大队长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有序的奔向属于自己的战场。

    余庆林他们这样的青壮年,挥舞着镰刀,不停的割着麦秆。

    力气小,干活慢的的女人被安排在后面捆麦子。

    现在,一切以收麦子为重,其他的,都要靠后。

    全大队的人都出动了,就连余川林也磕磕绊绊的扛着麦捆,往场院运麦子。虽然他不想干农活。但是,他娘的钱被他爹收去了,又被他爹狠狠收拾几回,也消停了。

    马寡妇的儿子马壮也从林场回来了,经过一年的劳动改造,他变可不少。可能是在林场被教育了,回来以后,不再招猫逗狗,好好上工了。

    清妍和钟大夫把煮好的消暑茶送到地头,让干活的人喝上一碗,解渴又消暑。

    知青点的知青也都下地了,学校放暑假了,老师也要干农活的,不然,粮食从哪来。

    总之,男女老少齐上阵,顶着太阳,干的热火朝天。

    天公作美,一连五六天都是大晴天。

    最先割下来的麦子已经晒干了,开始脱粒。

    地里还有一少部分麦子了,看来,今年的麦收有惊无险的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半天的时候,天又阴了,感觉要下雨。

    场院上,大队干部组织社员,把晾晒得差不多的麦子收进仓库,还有一点没脱力的,赶紧脱粒。

    如果被雨水一浇,容易生芽子。

    地里割麦子的,抡起镰刀,快速的割着,最后一点了,怎么也不能扔在地里。

    “大伙加把劲,最后一点了,赶紧收回去,这雨马上就来了。”

    罗队长一边挥舞着镰刀,一边招呼大伙加快速度。

    眼看着,最后一点麦子割完了,雨滴也落下来了。

    “快,先把麦子捆好,往场院运。”

    罗队长指挥着,其他人也加快手上的动作。

    还好,剩的不太多。

    十几号人,动作麻利的捆麦子的捆麦子,挑着麦捆往场院去的步伐也很迅速……

    在大雨来临之前,所有的麦子算是收了回来。

    “老天爷也算开恩了,最后一天才下雨,不当误啥事。”

    “可不咋地,剩下这点,咱们用火炕都能炕干了。”

    “那是,咱们谁家没有两铺火炕,木头有的是,烧呗。”

    ……

    虽然下着雨,但是大伙脸上没有愁苦的模样,说说笑笑,说着接下来要怎么弄。

    场院上,一张张满足的笑脸,让人觉得,一切苦难都会过去的。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这都不算事”

    ,“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这样的话,孩子从小听到大,已经深入骨髓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