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南极冰原的夜幕被暴风雪搅得天翻地覆。时速超过百公里的烈风卷起冰碴,如同无数把无形的锉刀,疯狂地打磨着一切凸起之物。黛、武藤明和七个孩子藏身的冰洞,在自然的狂怒中瑟瑟发抖,洞口那道由武藤明用切割下的金属板勉强加固的屏障,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仿佛随时都会被撕碎。
洞内,唯一的照明是黛怀中《伏尼契手稿》散发出的、稳定却微弱的辉光,这光芒如同一个温暖的精神力场,勉强抵御着外界物理与精神的双重严寒。孩子们蜷缩在一起,年龄最小的央金忍不住低声啜泣,但很快就在格桑无声的拥抱和其他孩子传递过来的、微弱却坚定的精神安抚中平静下来。他们的恐惧是真实的,如同洞外刺骨的寒风,但一种更加坚韧的东西——一种被理解、被赋予了力量的认同感——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风暴至少还要持续六小时。”武藤明靠在洞壁,闭目倾听着风雪的咆哮,凭借着他过去在极端环境下训练出的经验判断,“但‘创世纪’的追踪器不会因为天气而完全失灵。风暴一停,甚至可能在风暴减弱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过来。”
他睁开眼,目光扫过洞内每一个孩子,最后落在黛身上。“我们带着他们,不可能完全摆脱追踪。这里距离海岸线还有超过两百公里,中间是‘创世纪’控制的冰原。”他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陈述着不容回避的现实,“硬闯,是死路。分散,他们单独生存的概率几乎为零。”
这是基于纯粹军事和生存逻辑的、令人绝望的评估。
黛没有立刻反驳。她轻轻抚摸着《伏尼契手稿》,感受着其中由信念编织的“灵网”。与之前不同的是,此刻的灵网中,除了那些遥远而残存的节点,更增添了七个明亮而鲜活的光点——正是眼前的孩子们。他们的精神波动虽然稚嫩,却带着一种未被世俗污染的纯粹与强大的潜能。
“格桑,”黛看向那个黑发女孩,她的感知力最为敏锐,“你能感觉到……除了追兵,这片冰原下面,还有什么吗?任何……不一样的东西。”
格桑闭上眼,小小的手掌平贴在冰冷的洞壁上,她的眉头微微蹙起,仿佛在倾听大地深处的心跳。良久,她睁开眼,带着一丝困惑和确定:“有……很多‘线’,像蜘蛛网一样,埋在冰下面。有些线是‘创世纪’的,亮着冷光,在动。但还有……还有一些线,是暗的,沉睡着,像……像冻住的河流。”她指向东南方向,“那边,有一条特别粗的‘暗河’,它好像……通向一个很大的‘空’的地方。”
武藤明立刻摊开那张简陋的、标注着“创世纪”已知设施的地图,与丹增留下的古老航线图进行比对。他的手指沿着格桑指示的方向移动,最终停留在一个区域——那里在“创世纪”的地图上是一片空白,但在丹增的古图上,却用一个极其抽象的、类似水波流转的符号标记着。
“一条……被遗忘的前代文明通道?或者地下冰河?”武藤明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如果格桑的感觉没错,这可能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但入口在哪里?如何开启?”
抉择:传承之火与放手一搏
就在这时,双胞胎姐妹梅朵和拉姆突然同时伸出手,指向地图上那个抽象符号旁边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点。她们的精神力场微微波动,在黛的灵网中投射出一幅模糊的景象:一片看似平坦的冰原,下方深处,有一个结构复杂的、非自然的金属凸起,其表面刻着与程云雀带来的那块令牌碎片上相似的、反向的衔尾蛇纹路。
“钥匙……”梅朵和拉姆异口同声地说,目光齐齐投向黛怀中那本《伏尼契手稿》。
黛瞬间明悟。那条“暗河”,很可能是一条古老的地下交通线,或许是“播种者”遗留,或许是与“创世纪”技术同源却走向不同分支的另一个前代文明遗迹。而开启它的“钥匙”,正是她所承载的、融合了多种文明“灵性密钥”的《伏尼契手稿》!
这是一个希望,但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激活一个未知的前代设施,谁也无法预料后果。
“我和武藤去找到并开启入口。”黛做出了决定,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但我们需要有人在我们吸引追兵注意力的时候,保护这里,并在我们发出信号后,带领大家进入通道。”
这个任务,极其艰巨。它需要敏锐的感知以避开巡逻队,需要坚定的意志抵御恐惧,还需要足够的智慧判断时机。
出乎意料地,格桑站了起来。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孩,此刻眼神中却燃烧着与她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决绝。“我去。”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我能‘看’到他们,能带大家躲开。而且……”她摸了摸脖颈上项圈留下的灼痕,“我知道怎么让那些‘铁眼睛’暂时变成瞎子。”她指的是利用她对能量的细微操控,干扰小型侦察单位的传感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孩子也纷纷抬起头,眼中虽然还有怯意,却没有退缩。央金握紧了小拳头,似乎想证明自己也能帮忙治愈伤口;双胞胎姐妹紧紧靠在一起,用同步的思维传递着支持。
黛看着这些在绝境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心中百感交集。她想起了林婆的教导,想起了“守夜人”的真正含义——不是永远将弱者护在身后,而是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让他们也成为守护者。
她深吸一口气,将《伏尼契手稿》中关于能量遮蔽、环境感知的一部分基础频率,通过灵网小心翼翼地分享给格桑和其他孩子。“记住,”她郑重地说,“《庄子》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但我们今天,偏要在这‘不可奈何’中,走出一条‘未竟之路’!保护好自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分兵:暗夜中的双线
计划已定。风暴稍歇,天际透出朦胧微光时,黛和武藤明便如同两道幽灵,悄然离开了冰洞,向着格桑和双胞胎指示的那个坐标点潜去。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并开启通道入口,这将是孩子们,也是他们自己,唯一的生路。
冰洞内,格桑接过了临时指挥权。她将孩子们分散在洞口几个最佳的隐蔽和观察点,利用黛分享的精神力技巧,结合她自身的天赋,构筑起一个微弱却有效的预警网络。央金则负责用他刚刚觉醒的能量安抚能力,缓解年纪较小孩子的紧张情绪。
武藤明在离开前,将他身上仅剩的一枚微型爆破装置和一把信号枪留给了格桑,并教会了她最简单的使用方法。“如果……我们没能回来,或者通道无法开启,”他看着女孩的眼睛,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就用这个制造混乱,然后……向海岸线方向跑,不要回头。”这是他能为这些孩子们做的,最后的、也是最坏的打算。
格桑紧紧握着那冰冷的金属装置,用力点了点头。
洞外,风雪虽减弱,但严寒依旧。黛和武藤明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茫茫冰原之上,他们的每一步都踏在未卜的命运之上。
洞内,格桑和孩子们屏息凝神,所有的感官都提升到极致,准备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以及……那代表希望与传承的信号。
前路依然迷雾重重,危机四伏。但在这南极的永夜之中,无论是离开的探索者,还是留下的守护者,都已然踏上了各自的“未竟之路”。这条路,由责任、勇气与希望铺就,通往一个或许存在、必须去追寻的明天。
《礼记》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此刻,这“大道”正由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却拥有共同信念的人们,用他们的脚步,艰难地丈量着。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