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2章 讲述缘由
    太极宫,两仪殿内。

    李渊如坐针毡,心神不宁。他总是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个时辰前,他让内侍通知太子和齐王前来,都这么久了还没有动静!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 一名内侍连滚爬爬地冲进大殿,脸色惨白如纸,声音带着哭腔喊道:

    “秦王……秦王殿下他……他带兵围了太子和齐王!玄武门……玄武门外杀声震天!太子殿下和齐王殿下……恐怕……恐怕凶多吉少啊!”

    “什么?!” 李渊霍然起身,浑身剧震,眼前一阵发黑,险些晕厥过去!

    他虽然早有预感,但亲耳听到这噩耗,依旧如同被一柄重锤狠狠砸在胸口!气愤、悲痛、失望、无力……种种情绪瞬间淹没了他!

    “逆子!这个逆子!他……他竟真的敢……手足相残!” 李渊气得浑身发抖,胡须乱颤,猛地一拍龙案:“快!速速摆驾!朕要亲自……”

    他话未说完——

    “嗡——!”

    殿内中央的空间,毫无征兆地如同水波般剧烈荡漾起来!一股难以言喻的庞大威压瞬间弥漫整个大殿!

    “护驾!快护驾!有刺客!” 殿内侍卫惊恐万状,纷纷拔刀冲上前,将李渊团团护在中间,尽管他们自己也被这超出理解的异象吓得双腿发软。

    李渊惊骇欲绝地看着那扭曲的空间,心脏狂跳!下一刻,数十道身影,如同鬼魅般,凭空出现在大殿中央!

    当李渊看清来人的模样时,他整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僵在了龙椅前,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他看到了什么?!

    两个李世民?!

    一个浑身浴血、手持利剑、眼神复杂阴鸷!

    另一个……身着玄金衮龙袍、气度超凡、不怒自威,容貌与二郎一般无二,却仿佛九天之上的神只!

    还有……本该在玄武门生死相搏的建成、元吉?!他们竟然好端端地站在那里,除了衣衫有些破损,气息竟似比之前还要健旺?!

    还有……观音婢?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恭?侯君集?……怎么好像都有两个?! 还有一些气质空灵、宛如仙人的陌生男女?!

    “你……你们……” 李渊手指颤抖地指着下方,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理解眼前这匪夷所思的景象,“是人是鬼?!建成?元吉?世民?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无视了那些紧张得快要崩溃的侍卫,上前一步,对着龙椅上那位既熟悉又陌生的“父亲”,微微拱手,声音平和的说道:

    “父皇,不必惊慌。朕来自另一方时空,亦是您的儿子,李世民。此来,非为恶意,乃为化解一段尘世劫难。”

    “另一个时空?!亦是朕的儿子?!” 李渊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死死盯着下方那个气质超凡的“李世民”,艰难地咽了口唾沫,颤声问道:“此……此话何意?”

    李世民神色平静,缓缓解释道:“宇宙浩瀚,并非唯一。诸天万界,存在着无数相似而又不同的世界。”

    “或许在某个世界,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大唐,也有一个您,有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朕,便是来自那样一个与尔等世界极其相似的‘平行时空’中的大唐。”

    “竟有此事?!” 李渊倒吸一口凉气,他虽然难以完全理解“平行时空”这种概念,但结合眼前这活生生的两个儿子、以及那起死回生的神迹,由不得他不信!

    他缓缓坐回龙椅,目光复杂地看着下方,声音依旧带着颤抖:“那……那你为何而来此界?”

    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与感慨:“父皇,此事说来话长。且容儿臣,从头细细道来。”

    李渊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荡的心绪,点了点头。

    李二郎、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殿内所有内侍、侍卫,无不屏息凝神,竖起了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这超越了他们认知的奇闻,足以颠覆他们的一切!

    只见李世民随手一招,一道流光自他腰间一枚看似普通的锦囊中飞出,落在地上,瞬间化作一张通体由温润白玉雕琢、镶嵌着各色宝石、散发着淡淡灵光与皇道威严的龙椅!这凭空造物的手段,再次让殿内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李世民沉稳地在那张龙椅上坐下,姿态从容,仿佛他才是此间主宰。

    他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带着魔力,将众人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在朕的那个世界,武德九年,玄武门外……”他顿了顿,目光掠过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继续道:

    “……朕,亦如这个世界的‘我’一般,率众伏击。最终,朕……胜了。大哥建成,四弟元吉……皆殒命于玄武门前。”

    “轰!”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

    李建成和李元吉浑身一颤,脸色煞白,下意识地后退半步,看向李世民的眼神中充满了后怕与恐惧!

    龙椅上的李渊更是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老泪纵横,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另一个世界的儿子讲述这骨肉相残的结局,依旧让他心如刀绞!

    而李二郎,则面无表情,唯有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如果没有这个“自己”的阻止,此刻,他手上也已沾满了兄长的鲜血。

    李世民没有停顿,继续讲述:“朕……迫父皇退位,登基为帝,年号贞观。”

    他语气平静,仿佛在诉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往事。

    “然,即位之初,内忧外患。渭水之畔,朕不得不与突厥签下城下之盟,暂缓兵锋……”

    他讲述着贞观初年的艰难,天灾人祸,民生凋敝…… 殿内众人,包括李渊和李二郎,都听得面色凝重,仿佛看到了一个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的大唐,百姓的苦难仿佛近在眼前,令人扼腕叹息。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