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章 大汉集团二代CEO:“萧规曹随”和“喝酒摸鱼”的躺赢宗师
    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汉初的丞相办公室,去拜访一位深谙“摸鱼哲学”却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躺赢大师”——曹参同志!

    (终极宇宙超级温馨提示:本文将以一场“职场反内卷实践”的视角,解读这位“无为而治”的祖师爷。历史为骨,戏说为肉,躺平为魂,旨在提供一场轻松有趣的阅读体验,绝非严谨史学论文。请备好枸杞保温杯,准备观看一场“如何用最省力的方式成为一代名相”的终极职场智慧!)

    朋友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是一家巨无霸企业(汉朝)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公司上市(刘邦称帝)后,你的老同事、CEO(萧何)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最后活活累死了。

    董事会(吕后和汉惠帝)找到你:“老曹啊,萧总走了,CEO这个位子,你来坐吧!”

    你上任后,大家以为你要大展拳脚,搞点新业务,弄点新政策。

    结果你倒好:

    ? 所有规章制度,全部照抄萧何的,一个字不改。

    ? 所有人事任命,全部用萧何时期的老干部,一个不换。

    ? 你自己天天在办公室里开派对、喝大酒,工作能推就推。

    底下员工看不下去,跑来想给你提点建议。

    结果你二话不说,拉着他一起喝酒,直到把他灌趴下,啥正事也说不成。

    神奇的是,公司在你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下,不但没垮,反而业绩稳定,股价平稳,国泰民安。

    你成了史上最轻松的CEO,还赢得了千古美名。

    这位堪称“反内卷第一人”、“职场摸鱼的天花板”、“躺平学的终极宗师”——

    就是汉朝第二任丞相,曹参。

    他的职业生涯,如果用一部职场摸鱼史来概括,那就是:

    《我的上司萧何卷死了,于是我决定躺平》

    《论“不作为”是一种高级管理艺术》

    《从战场杀神到酒桌战神:我的职场转型之路》

    《如何优雅地告诉老板:别瞎折腾就是最好的管理》

    《员工想给我提KPI?先干了三杯再说!》。

    准备好了解这位大佬是如何用“躺赢”的方式名垂青史的吗?

    故事开始!

    早年“卷王”生涯:沛县“打架王”的逆袭!

    曹参,沛县人(今江苏沛县)。

    和刘邦、萧何一样,都是沛县公务员天团的成员。

    他当时的职位是“狱掾”,相当于县监狱的典狱长,而萧何是“主吏掾”,算是他的上级。

    这老哥早年可不是什么躺平选手,而是个十足的“卷王”,特点就两个字:能打!

    刘邦在沛县起兵时,曹参就是核心骨干。

    从此,他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打仗模式”:

    ? 灭秦阶段:跟着刘邦西进关中,打开封、打洛阳、打峣关……

    一路打过去,最后“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

    身上受了七十多处伤,打仗最多,功劳最大!

    是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 楚汉战争阶段:刘邦被封汉王后,曹参被封为建成侯。

    之后还定三秦(打回关中),他又是主力。

    在韩信手下干活时,他参与了几乎所有重大战役:

    ? 打章邯、平三秦,他在。

    ? 韩信“暗度陈仓”,他在。

    ? 韩信“背水一战”灭赵,他在。

    ? 韩信降服燕国,他在。

    ? 韩信“水淹龙且”破齐,他还在!

    可以说,韩信所有的军功章里,都有曹参的一半汗水。

    刘邦论功行赏时,大家都说:“曹参功最多,宜第一。”(曹参功劳最大,应该排第一。)

    但最后刘邦把萧何排了第一,曹参排了第二。

    曹参心里估计有点小意见,但这为他后来的“躺平”埋下了伏笔:老子当年这么拼,功劳还不是被写材料的(萧何)拿走了?没劲!

    职场转型:从“战狼”到“咸鱼”!

    刘邦称帝后,开始论功行赏。

    曹参作为功勋第二,被封为平阳侯,食邑万户,妥妥的顶级富豪。

    之后,刘邦派他去辅佐自己的大儿子齐王刘肥,当齐国丞相。

    到了齐国,面对这个庞大的诸侯国,曹参有点懵。

    打仗他在行,治国他没经验啊!

    于是,他搞了一次大规模的“专家咨询会”,召集了齐国的几百个儒生,问他们怎么治理国家。

    结果这帮人七嘴八舌,一人一个主意,吵得不可开交,没个统一方案。

    曹参头都大了。

    这时,有人告诉他,胶西有位叫盖公的老先生,精通“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而治”。

    曹参立刻派人把盖公请来,奉为上宾。

    盖公就给他讲了一通大道理,核心思想就四个字:无为而治。

    别瞎折腾!

    别瞎指挥!

    老百姓打完仗,只想安安稳稳种地生孩子,你别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法令去骚扰他们。

    政府只要抓好大事,维持好秩序,剩下的,老百姓自己会搞定!

    曹参一听,茅塞顿开!

    “哦!!!!!!”

    这太对他的胃口了!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治国方针!

    不用天天熬夜开会,不用琢磨奇葩政策,只要……啥也不干?

    于是,他在齐国全力推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

    当了九年齐相,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纷纷夸他是“贤相”。

    在这九年里,他完成了从“战场卷王”到“治国咸鱼”的华丽转型,并且深深爱上了这种“躺赢”的工作方式。

    终极“摸鱼”时刻:入朝为相,萧规曹随!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老大汉朝丞相萧何去世了。

    消息传到齐国,曹参立刻对门客说:“快!收拾行李!准备进京!我要当丞相了!”

    果然,没过几天,朝廷的使者就到了,召他回长安接任相国。

    曹参上任后,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期待新官上任三把火。

    结果他的第一把火,就让所有人傻眼了:

    ? 所有萧何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全部保留,一个字都不改。

    ? 所有萧何任命的官员,全部留用,一个都不动。

    他自己呢?

    天天从早到晚就干一件事:喝酒。

    朝廷里的大臣和下属们看不懂了,纷纷跑来想找他谈谈工作,提点新建议。

    曹参的反应是:绝不说“不”!

    他热情地拉着来人:“哎呀,工作的事不急,先喝酒!喝酒!”

    把人灌得酩酊大醉,啥正事也说不成。

    第二天还想来?

    接着喝!

    久而久之,大家都摸清规律了:曹丞相办公室就是个酒吧,谈不了正事。

    连他相府的后花园,都成了下属们白天喝酒、唱歌、喧哗的场所。

    其他官员看不下去,就请曹参去逛一圈,意思一下,管一管。

    结果曹参去了之后,非但没管,反而叫人拿来酒,坐下跟他们一起喝了起来!

    喝高兴了,还跟着一起唱歌喧哗!

    彻底没救了!

    老板约谈:汉惠帝的困惑!?!

    眼看丞相天天在办公室开派对,年轻的小皇帝汉惠帝刘盈坐不住了。

    他心想:“老曹啊老曹,先帝让你辅佐我,你这不是欺负我年轻吗?”

    但他不好意思直接批评老臣,就把曹参的儿子曹窋叫来(曹窋在宫里当中大夫),对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私下问问你爹:‘高祖刚去世,皇上年轻,您当丞相,天天喝酒,是怎么忧国忧民的?’”

    曹窋放假回家,就找了个机会,按照惠帝的意思委婉地问了曹参。

    结果曹参大怒,抄起鞭子就抽了儿子两百下,骂道:“滚回去伺候你的皇上!天下大事不是你该议论的!”

    曹窋委屈巴巴地回宫告诉了惠帝。

    惠帝也火了,这老曹也太不给面子了!

    下次上朝时,惠帝就责怪曹参:“是我让曹窋问你的,你怎么把他打了一顿?”

    曹参赶紧脱帽谢罪,然后问了一句灵魂拷问:“陛下您自己觉得,跟先帝(刘邦)比,谁更圣明?”

    惠帝:“我哪敢跟先帝比!”

    曹参又问:“那陛下觉得,我跟萧何萧丞相比,谁更能干?”

    惠帝:“emmmm……你好像不如萧丞相。”

    曹参一拍大腿:“陛下说得对啊!先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现在陛下垂拱而治,我们臣下恪守职责,遵循旧章,不就好了吗?”

    惠帝一听,恍然大悟:“哦!!!有道理啊!好了,你接着喝酒去吧!”

    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

    曹参的“摸鱼”,不是真的躺平摆烂,而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政治智慧:

    1. 尊重前任:萧何的政策是经过考验的,最适合汉初休养生息。

    2. 保持稳定:朝令夕改才是大忌,不折腾就是最好的发展。

    3. 抓大放小:皇帝和丞相把握好方向,具体事务放手让各司其职的官员去做。

    他用一种看似极端的方式,扞卫了汉初最重要的基本国策,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吃瓜总结——

    曹参的一生,是一场从“拼命卷”到“智慧躺”的华丽蜕变。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1.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正确的战略方向(休养生息)上躺平,胜过在错误的方向上瞎折腾。

    2. 最好的管理,有时是少管理:信任前任的规划,信任下属的执行力。

    3. 职场终极智慧:不争即是争:不和老板争辩,不和同事争功,不和下属争权。

    反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美名。

    4.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萧何累死了,曹参喝酒快活,活得长,还青史留名。

    这对比太鲜明了。

    曹参,这位大汉的“躺平宗师”,用他的实践向我们证明了:有时候,“无为”恰恰是最顶级的“为”。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