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2章 天降皇赏
    当满载粮食的车队驶入济南府时,灾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地官员大大松了一口气,心中感激不尽:

    “林御史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些粮食来得太及时了!”

    随粮队而来的还有玉米食品的制法。

    很快,灾区各处支起了大锅,炒玉米花的噼啪声和玉米粥的香气给绝望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这种御麦花真好吃,又香又脆!”

    “御麦饼干能放好久,出门带着也方便。”

    “御麦饴糖块最受孩子喜欢,吃了也有力气。”

    玉米这种原本不为人知,不受重视的粮食,以“御麦”之名,因为这次赈灾行动而声名鹊起。

    许多灾民表示,来年一定要种植这种耐旱高产的作物。

    此事过去一个多月,已是正月中旬,扬州的寒冷稍降,天气有转暖迹象,冰雪已经开始消融。

    朝廷的嘉奖令终于抵达了扬州。

    这一日,林府正门大开,香案早已设好。

    宣旨太监曹公公面带微笑,立于案前,高声宣旨。

    林正清率领全府上下及扬州一众官员,恭敬跪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山东雪灾,生灵涂炭,朕心恻然。

    巡盐御史林正清,心系黎民,勇于任事,救生民无数,功莫大焉。

    特擢升为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运使,兼督粮道,总管淮扬盐政,协理南粮北调事宜。”

    “举人林景衡,公忠体国,才智卓着,襄赞有功。

    特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待诏,待春闱后赴任。”

    “尔父子临危不乱,为国分忧,甚慰朕心。

    此次赈灾中扬州出力的官员具有封赏,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林府上下及各官员叩谢皇恩。

    接过圣旨,林正清心中感慨万千:

    皇恩浩荡!当初冒险一试,终得善果。

    林景衡看着父亲手中恭敬托举的那卷沉甸甸的圣旨,心中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赐同进士出身”,这六个字抵得过千金万银,意味着即便春闱失手,他也有了立足官场的根基。

    但轻松只是一瞬,他清楚知道,接下来的春闱自己非但不能松懈,反而更要拼尽全力。

    经过这次救灾,他亲眼见识了官场险恶,也真切明白了权力为何物。

    它不仅是顶乌纱帽,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官位越高,能调动的资源就越多,能护佑的百姓也越多。

    他握紧了拳头,心中暗道:这条仕途,他必须走下去,而且要走得更高、更远。

    曹公公笑着对林正清补充道:“林大人,皇爷对您呈上的那几样小食甚是喜欢。

    尤其是那饴糖块,说是‘别有朴拙之味’。

    这‘御麦’之名,便是皇爷尝后御笔亲定。

    咱家离京时,皇爷还特意嘱咐,皇爷还特意嘱咐,那献粮、献技之人,功不可没,亦当重赏。”

    林正清闻言心中明了。

    皇帝这是要将祥瑞之名与实惠之恩分开赏赐。

    将这天降祥瑞的“名”收归皇家,而他们林家与李安父女,则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与“权”。

    他连忙再次谢恩,挥手示意管家林福奉上准备好的赏银。

    曹公公身后的跟班小太监接过收下。

    林正清恭敬道:“有劳公公费心。

    那种植嘉禾、精于‘御麦’之法的良民李安及其女,宅邸便在城西。

    下官这就让犬子为公公引路。”

    林景衡闻言,立刻上前,拱手道:“曹公公,请随晚生前来。”

    不多时,皇家仪仗队便到了城西李府门前。

    李府门前围的水泄不通,人声鼎沸。

    扬州城的百姓哪见过如此阵仗。

    先是大名鼎鼎的林府,又是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李府。

    同一天受到如此隆重的天子嘉奖,全都好奇兴奋的围堵观看。

    李安早已得到消息,带着全家老少,妻子张氏、女儿春芽、儿子春义,以及丫鬟兰香、红杏和几个丫鬟、小厮、老仆等,在门口跪迎。

    众人心中皆是激动惶恐交织。

    这样的恩赐他(她)们这些个奴仆,或者曾经半年前还是奴仆的人,何曾见过经历过?

    曹公公再次展开一卷黄绫,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扬州庶民李安,寻献嘉禾,有功于社稷,朕心甚悦。

    特赐冠带,授承事郎(正七品)散官衔,旌为义民。

    另谕:尔专司‘御麦’育种之务,一应所需,可呈文两淮盐运使司或南京户部,由内帑支给。

    此嘉禾乃天赐祥瑞,着即更名为‘御麦’,天下州县当广植之,以裕民生。钦此。”

    李安听罢,激动得浑身轻颤,猛地头叩下去,声音都有些哽咽:

    “草……草民李安,叩谢皇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一个普通商户,半年前还是奴仆的人,得此天恩,简直是梦中都不敢想的事。

    曹公公微微颔首,却并未立刻将圣旨交付李安。

    而是稍作停顿,目光转向跪在李安身侧的春芽,继续宣道:

    “民女李氏春芽,蕙质兰心,天授机杼,巧思精研,献‘御麦’烹制之法。

    于赈济有功,于推广有利,甚得朕心。

    特赐封为‘嘉禾乡君’,享八品秩俸,旌表其功。

    望尔勉励不懈,日后于‘御麦’膳食一道,多有进益。钦此——”

    这后半段圣旨,如同又一记惊雷,将在场所有人都震住了!

    李安和张氏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女儿,又惊又喜!

    春芽自己也完全懵了,愣愣地抬头望着宣旨的曹公公。

    她……她也有封赏?还是什么“乡君”?

    这乡君是什么地位?比知府小姐秦婉清地位如何?

    曹公公看着这家人惊喜过度的模样,和蔼地笑了笑。

    将圣旨合拢,递向仍处于震惊中的李安和春芽:

    “李承事郎,李乡君,接旨谢恩吧。”

    春芽这才回过神来,慌忙依着方才父亲的样子,深深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民……民女李春芽,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安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接过了那卷沉重又荣耀的圣旨。

    他起身,示意张氏奉上一个早已备好的沉甸甸的赏封。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