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0章 御赐良缘(一)
    其实?,很早之前,春芽第一次站在栖迟院门口,看着“栖迟院”三个大字,想到此院名的由来时,她心中已经知道景衡内心真正的渴望。

    “栖迟”出自《诗经·陈风·衡门》?,原文为“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为在简陋的衡门之下可以游息安身,表达了隐者安贫乐道的情怀。

    而此情怀和她心中向往的田园安逸恬静的生活不谋而合。

    所以在天宁寺福缘树下,春芽才会写下这样一句包含两个人共同心愿的话。

    而聪明睿智的景衡,早已从日常相处中感受到春芽与自己心意相通,心灵契合。

    两个有缘人,看对眼了,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几句话就能知道他(她)就是他(她)此生等待已久,苦苦寻觅的人,是可以一生相伴到老的亲密爱人。

    如今,心心相印的两个人在月光下相拥了许久,仿佛要将过去分离的时光全都弥补回来。

    直到夜风渐凉,景衡才万般不舍地松开环抱春芽的手臂。

    春芽主动握住他的手,一直将他送到大门外。

    看着他上了马车,直到马车消失在巷口,才带着满心的甜蜜与憧憬,转身回府。

    接下来的日子,扬州林、李两府彻底忙碌了起来。

    全都围绕着林景衡与李春芽这场备受瞩目的婚礼运转。

    虽说皇帝赐婚已是天大的恩德,但该走的礼数,一样也不能少,而且要办得格外隆重风光。

    婚事的筹备,遵循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套颇为繁琐却又充满仪式感的流程。

    第一步,“纳采”和“问名”。

    正式提亲和交换双方的生辰八字。

    虽然两个孩子早已情投意合,皇上也开了金口。

    但林府还是请了扬州城最有名望的官媒人,郑重其事地带着聘书和象征吉祥的礼物,浩浩荡荡去了李府。

    李安和张氏早已准备妥当,笑容满面地将媒人迎进门,收下了聘书,这婚约便算是按礼法正式定下了。

    媒人同时仔细询问并记录了春芽的生辰八字,带回林府。

    第二步,“纳吉”。

    林府将春芽的生辰八字与景衡的合在一起,请了德高望重的天宁寺方丈弘明大师卜算,结果自然是上上大吉。

    林府再次派人,带着更丰厚的礼物。

    有大雁、美酒、绸缎等,去李府“报喜”,这婚事就算正式定下了。

    第三步,“纳征”,下聘礼。

    这是最能体现男方诚意和实力的环节。

    林府可谓是拿出了十二分的重视,准备的聘礼极其丰厚。

    除了规定的玄帛、束帛外,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董摆件,以及专门为春芽打制的全套赤金头面首饰,琳琅满目,足足抬了一百零八抬。

    浩浩荡荡地从林府出发,穿街过巷,引得扬州百姓纷纷驻足围观,惊叹不已。

    李府也早有准备,得体地收下了聘礼,并回赠了相应的礼物。

    双方同时商定,将婚期定在了二十天后的黄道吉日,十一月二十九。

    最后,便是最重头的“亲迎”了。

    婚期前几日,两府已是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整个扬州城各级衙门官吏全都来了。

    十一月二十九,大婚正日。

    林府内外装饰华丽喜庆,红绸高挂,灯笼成排,宾客盈门,喧闹非凡。

    吉时将至,新郎官林景衡身穿大红色的六品吉服,头戴乌纱,胸前系着大红绸花,更衬得他面如冠玉,神采飞扬。

    新郎官心中激动难耐!

    这是他期盼已久的日子,做梦都想明媒正娶春芽,与他心中的挚爱两情相悦,朝夕相伴。

    他在赞礼官的引导下,于府中祠堂前行了告庙礼,禀明先祖。

    然后便翻身上了装饰华丽的迎亲骏马,带着庞大的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前往城西李府迎娶他的新娘。

    与此同时,李府内,春芽在天不亮时就被唤醒,由全福夫人为她梳妆。

    穿上内务府特赐的,绣着精致鸳鸯石榴图案的大红嫁衣,戴上沉甸甸的珠冠。

    最后,一方绣着龙凤呈祥的红色盖头,轻轻落下,遮住了她的视线,也遮住了她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娇美容颜。

    李安和张氏看着一身嫁衣、即将离家的女儿,又是欣慰又是不舍。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抵达了李府。

    李府中门大开,披红挂彩,但想要顺利接走新娘,可没那么容易。

    这第一道关卡,便是符合士大夫家门身份的“催妆”古礼,“诗文考较”。

    既是礼仪,也是雅趣,更是对新郎一方才学的见证。

    以林景瑜、林景瑞为首的林家子弟们,作为男方的代表,精神抖擞地站在府门前。

    景瑞清了清嗓子,率先吟诵了一首文采斐然的《催妆诗》。

    菱花镜里点朱唇,

    巧种嘉禾动乾坤。

    今朝桃夭逢嘉会,

    不负相思良缘配。

    诗句中饱含着对新娘李春芽贤德才情的赞颂,以及对这对有缘人的美好祝福。

    此诗句引起林、李两府的叫好声,尤其景瑜的喊声最响亮,又是拍手又是握拳振臂欢呼:

    “好!二哥好样的!李小公子让开吧,别让新娘子等急了。”

    引的林府众人欢笑着,一起边起哄边要往前挤。

    李府这边,也早有准备。

    众位仆人手牵手把紧府门口,坚定挡住林府众人。

    李府这边打头阵的正是年仅十岁、穿着一身喜庆新衣的李小公子,李春义!

    他人小气势却不小,往前一站,像个小大人似的,有模有样地拱手回了一首《答催妆诗》。

    林家公子临风姿,

    长姐亦是凤凰枝。

    此去林家为佳妇,

    莫忘灵雀巢中期。

    诗句虽略显稚嫩,但对仗工整,表达了对新郎林景衡才学的肯定,也流露出对姐姐即将出嫁的不舍。

    年龄虽小,却初显才能,引得围观的街坊邻居们又是惊奇又是喝彩。

    景瑞环顾四周热闹场景,低头沉思片刻,不慌不忙抬头开口,流利的对出四句诗句。

    十里红妆映日辉,

    皇恩浩荡赐婚配。

    佳偶天成结连理,

    永结同心比翼飞。

    这四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周围林府和李府众人,就连看热闹的围观群众全都一起捧场欢呼起来。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