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应天城龙江港,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太子朱标亲率文武百官,在此迎接自倭国凯旋、并押运着第一批巨额白银的陈飘和王保保
港口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当那庞大的船队缓缓靠岸
当一箱箱贴着封条,沉重无比的银箱被精锐士卒小心翼翼地抬下船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一些老臣激动得热泪盈眶
朱标站在最前方,脸上带着温润而欣慰的笑容
陈飘和王保保二人快步上前,躬身行礼
“臣等幸不辱命,倭国已定,首批白银三百万两,现已运抵,请殿下查验!”陈飘说道
“二位爱卿辛苦了!快快请起!”
朱标亲自上前,将二人扶起,目光在陈飘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满是心疼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朗声宣布
“陈飘,献奇策,造利器,勘探矿脉,于国有大功,特封为陈国公,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赏金千两,帛千匹!”
“王保保,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助平倭国,整军有方,特封为归义伯,赐府邸,赏金五百,帛五百!”
旨意一下,众人反应各异
王保保封伯也算妥当
但陈飘以如此年纪,并无显赫军功
竟直接封了国公,与李文忠并列,还是让不少人心中震动,看向陈飘的目光充满了复杂
陈飘面色平静,上前一步,躬身谢恩
“臣,陈飘,谢殿下隆恩!”
没有激动,没有惶恐,仿佛这滔天的富贵于他而言
不过是水到渠成
这份沉稳,更让朱标和少数明白人高看一眼
封赏完毕,本该是皆大欢喜
然而,百官队伍中,却有不少人开始伸长脖子
目光在陆续下船的军士队伍中焦急地搜寻着,低声交谈着
“王大人,看到我家那小子了吗?就是跟着陈......陈国公去的那个?”
“李兄,你可瞧见我家二郎了?怎么没见人影?”
“是啊,我家那不成器的也没看到......”
这些官员,大多是将自家子弟塞入军中,指望跟着去倭国镀层金,混点军功回来的
如今大功臣都回来了,还带回了巨额白银
怎么自家孩子连个影儿都没见着?
渐渐地,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
不少人的脸色从期待变成了焦虑和不安
陈飘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冷笑
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幕
一位胆子大的官员,实在按捺不住,趁着气氛稍缓,凑到陈飘身边,陪着笑脸,低声问道
“陈......陈国公,恭喜高升!那个......不知国公在倭国可见到下官那不成器的犬子?他随军出征,下官这心里,实在是惦念得紧......”
他这一开口,仿佛打开了闸门,立刻又有几位官员围了过来
七嘴八舌地询问自家子侄的情况
“是啊陈国公,我家那小子......”
“小侄他......”
陈飘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目光扫过这些焦急的面孔
语气平和,说出的话却让众人心里咯噔一下
“诸位大人放心,贵府的公子们在倭国都好得很”
他顿了顿,在众人稍稍放松的眼神中,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
“倭国新定,百废待兴,石见银矿更是重中之重,需要大量可靠的人手驻扎管理”
“诸位公子皆是青年才俊,正值为国效力之时,本公与曹国公商议后,已将他们悉数留在了倭国,分派至各矿场,港口,新建卫所等处历练”
他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锐利
“年轻人,多经历些风雨,见见世面,总是好的”
“总比留在应天,整日里飞鹰走马,惹是生非要强得多,诸位大人都是国之栋梁,想必也能理解这番苦心,支持子弟在海外为陛下、为太子殿下分忧吧?”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把为国效力的大帽子扣得结结实实
那群官员顿时傻眼了!
留在倭国了?
全留下了?!
那可是蛮荒之地
听说还在闹残余倭寇!而且归期未定!
有人急了,也顾不得礼仪,脱口问道
“陈国公!这......这何时能回来啊?”
陈飘看了那人一眼,认得是某个伯爷
他儿子在倭国属于最低一档
能不能活下来全看运气
他心中毫无波澜,脸上却露出几分无奈
“归期?这可说不准,倭国局势虽定,但根基未稳,银矿开采更是长远之计,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总要等那边彻底安稳下来,有了可靠的人接手,才能让诸位公子回来嘛”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再说了,诸位公子在倭国一切都好,吃穿用度皆有保障,还能时常给家里写信报平安”
“怎么,诸位大人是信不过本公和曹国公的安排?还是觉得在倭国为朝廷效力,委屈了自家孩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最后这句话,语气微微加重,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那些官员顿时噤若寒蝉,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信不过?谁敢说信不过两位新晋国公?觉得委屈?更不敢承认!那岂不是对朝廷安排不满?
他们这才猛然意识到
自家孩子简直就是被扣在倭国的人质!
这位年轻的陈国公,手段何其老辣!
不仅用他们的子侄填了倭国建设的坑,还顺便拿捏住了他们这些当老子的!
至少在倭国彻底稳定之前,他们谁敢在朝中给陈飘使绊子
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家孩子的安危!
看着这群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憋屈模样
陈飘心中冷笑更甚
想摘桃子?想躺着分功劳?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既然把子弟送来了,就得有做苦力的觉悟!
你们写的那些家书,哪一封不是经过我的人审核
专挑好听的念给你们听的?
想让他们回来?老老实实在倭国待着,干满年限,活下来再说吧!
朱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出声干涉
他乐见其成,陈飘此举,既解决了倭国用人的燃眉之急,又无形中敲打了一批勋贵官员,有利于朝局稳定
他适时地开口道
“陈国公思虑周全,安排得当,诸位爱卿,子弟在海外为国效力,乃是荣耀,朝廷绝不会亏待他们,待他日功成归来,孤必不吝封赏!”
太子发话,一锤定音。那些官员纵然心中百般不愿,千般担忧,也只能憋着
纷纷躬身称是,脸上挤出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