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9章 首长亲自过审情书:这小子,有想法!
    林伟的脚步声,在门口停下。

    他没有立刻进来。

    张勤抬起头,停下了笔。

    几秒后,门开了。

    “通过了。”林伟把那张申请表放在桌上,上面盖着一个红色的“准许”印章。

    “信写好后,交给我。”

    “好。”

    张勤拉开抽屉,拿出所里统一配发的信纸和信封。

    她想了很久。

    最后,只写了寥寥几句。

    “周怀瑾同志:”

    “闻君伤势,甚为挂念。望安心休养,早日康复。”

    “另,天工科技城项目,有劳费心。”

    没有落款,没有多余的问候。

    她把信纸折好,装进信封,递给林伟。

    林伟接过,转身离开。

    从头到尾,两人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张勤重新拿起笔,看着白板上那堆复杂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公式,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的世界,又只剩下了这些。

    接下来的日子,枯燥,且疯狂。

    “169号,你这个思路,跨度太大了!从晶体结构直接跳到宏观力学模型,中间的变量怎么控制?”

    “控制不了,就用穷举法。让计算机去算。”

    “那需要多大的算力?我们现有的超算跑一个月都跑不完!”

    “那就优化算法。”张勤头也不抬,在另一块白板上“刷刷”写下一串新的算法逻辑,“用这个,三天。”

    会议室里,一群白发苍苍的专家停下手中的笔,看着那个年轻的背影,面面相觑。

    “还有,”张勤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补充了一句。“

    ‘利剑’的气动外形,我觉得可以再优化。现在的鸭翼布局太保守,高速机动下,涡流控制会是个大问题。”

    “可以试试……主动气动弹性剪裁。”

    郭院士端着茶杯刚走到门口,听到这句话,手一抖,茶水洒了些出来。

    主动启动弹性剪裁?

    这可是连美国人都在摸索的概念!

    他看着那个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169号,眼神复杂。

    这丫头,脑子里到底装了个什么?

    实验室里的气氛,在悄然改变。

    一开始,大家对这个空降来的、代号169的年轻女孩,是审视,是怀疑。

    现在,是震惊,和敬畏。

    没人再叫她“169号”。

    “169,你来看下这个数据。”

    “169,这个模型我建不出来,你帮我看看?”

    她成了整个项目组,事实上的技术核心。

    她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吃饭,工作,睡觉,三点一线。

    直到一周后的下午。

    郭院士把她叫到了办公室。

    “有个电话,你可以接。”

    他指了指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

    张勤愣住了。

    电话铃声,恰在此时响起。

    她走过去,深吸一口气,拿起了听筒。

    “喂?”

    “闺女?”

    是林文静的声音。

    张勤的鼻子,瞬间就酸了。

    “妈。”

    “哎!闺女!你……你还好吗?在那边习不习惯?吃得好不好?”林文静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我挺好的。”张勤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松,“就是项目忙,全封闭,不能出来。你们呢?”

    “我们好!我们好着呢!”旁边的张建军抢过电话,声音洪亮。

    “你别担心家里!你李爷爷李奶奶天天叫我们过去吃饭,你李霄哥的妈妈,天天给我们送菜!院子里的菜都长疯了,吃都吃不完!”

    “那就好。”

    “你……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林文静又抢回了电话。

    张勤沉默了一下。

    “……还不知道,可能……要很久。”

    电话那头,也沉默了。

    “你照顾好自己就行。”许久,林文静才开口,“家里有我们,有国家,你什么都不用操心。”

    “嗯。”

    挂断电话。

    张勤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郭院士看着她,没说话。

    良久,张勤转过身。

    “郭院士,谢谢。”

    “谢我干什么。”郭院士摆摆手,“你爸妈那边,安全是最高级别。你安心搞你的研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

    “我明白了。”

    张勤走出了办公室。

    那天晚饭,她多吃了一碗米饭。

    ——————————

    又过了一周。

    京市,高层会议室。

    长桌主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听取各部门的汇报。

    “……‘捕蝉行动’进展顺利,根据169号提供的线索,我们在东南亚的几个关键节点,都取得了突破。”

    老人点了点头。

    “169号,她最近怎么样?”他忽然问。

    一个负责人站了起来,翻开手里的报告。

    “报告首长。169号同志状态很好。她已经完全融入了‘利剑’项目组,并且提出了多项颠覆性的技术构想。郭院士的评价是……她一个人,至少把项目进度往前推了五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

    “生活上呢?”老人继续问。

    “也很平稳。前几天,按您的指示,安排她和家人通了电话,情绪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看得出来,她正在强迫自己适应新环境。”

    “嗯。”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是块好钢。”

    他顿了顿,又问:“她之前申请的信件,有回信了吗?”

    “有了。”负责人从文件里抽出一封信,“昨天刚到的,深市那边转过来的。按规定,我们先进行了审查。”

    “拿来我看看。”

    秘书接过信,递给了老人。

    另一个部门的领导探过头,笑着打趣了一句:“能让咱们169号同志惦记的,这周怀瑾,不简单呐。这友谊,够深的。”

    “何止是深呐。”

    旁边一个戴眼镜的领导,扶了扶眼镜,慢悠悠地开口。

    “我刚看了审查记录。这信里写的,可比‘友谊’要复杂得多。”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严肃的气氛顿时一松。

    几个刚才还靠着椅背的领导,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往前凑了凑。

    主位上的老人也抬起头,看向他。

    “说说看。”

    戴眼镜的领导清了清嗓子,拿起面前的文件副本。

    “前面都是场面话,感谢关心,汇报工作。重点在最后。”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才慢悠悠地念。

    “信里说,这次受伤让他想明白,有些人,比事业更重要。”

    “还说,不知她何时能归,但若有归期,万望告知。”

    戴眼镜的领导说到这,放下文件,声音压得更低,模仿着一种郑重的语气。

    “因为,有些话,想当面,亲口对她说。”

    他拖长了音,最后四个字才轻轻吐出来:“关、于、我、们。”

    会议室里,安静了。

    几秒后,不知是谁,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哎呦!”一个领导一拍大腿,“这小子,有想法啊!”

    “何止是有想法!这是明晃晃地挖墙脚啊!”

    “我听说,李存续家那个大孙子,跟咱们169号,关系也不一般呐。”

    “这下热闹了!”

    老人看着手里的信,那句加了着重号的“关于我们”,让他也忍不住笑了。

    他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这个周怀瑾,倒是个敢想敢做的。”

    他抬起头,看向秘书。

    “这封信,原文转给169号。”

    “另外,”他想了想,补充道,“把李存续给我叫来。我有点事,想跟他聊聊。”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