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章:开学典礼后,族人仇恨起
    第84章:开学典礼后,族人仇恨起

    金秋八月,天高云淡,豫学堂在河南众京官、外官,和豫省各界人士的募捐下,创办而成。  正式招收豫省京官、外官和豫省各界人士的子弟入学。

    学生课程共分十一门:经学、修身、国文、历史、地理、博物(即动物、植物、矿物)、格致(即物理、化学)、数学、外国文、图画、体操。

    所聘老师有国文馆的毕业生,有水师堂的毕业生,有留洋归国的留学生,其中还有翰林出身、又留学西洋的徐季龙,有进士出身的金镯候先等一些名望很高、影响很大的德高人士。

    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豫学堂名誉督办,法部侍郎张劭予为豫学堂名誉副督办,马吉樟为豫学堂监督校长。

    豫学堂在各省所办的学堂中,属场地最大,耗资最多,学制最全,师资最强,生活条件最好,管理最严谨、完善的学堂。

    创办之始所募捐的六万两白银,除办学开支之外,剩余的银两金存入了当铺,每年提取利息,作为豫学堂的常年经费。

    而豫人所捐的六万两白银之中,青霞一人所捐白银三万两,再加了她资助二哥马吉樟的一万两,就占总捐款的三分之二分。

    青霞捐款之大,震惊了豫省的京官、外官和豫省各界人士。  豫学堂即将开学之际,筹办学堂的全体人员,联名写请柬,邀请青霞到京。  参加定于九月初一举办的开学典礼。

    青霞很想开阔一下眼界,认识在京地有学之士。  接到请柬的她,脸上洋溢激动的微笑,决定乘着秋高气爽,带着三岁多的小鼎元、淑女,和几个随身仆人,立即起程北上。

    当她路过歇马营时。  她所捐巨款修建的青石桥,正在竣工验收之中。  秋阳高照之下。  上百个工人和十几个能工巧匠,正挥舞着手里的工具,做最后的修整。  在工地上做监工地管家、护院,和刘宪德,一看到青霞一行人路过,都停止了正忙碌的工程,热情地迎围上来。

    这座青石大桥。  从1903年初春开始兴建,到今年秋竣工,前后历经两载,现在,终于竣工验收了,今年秋季,如果天再降有大汛,那从这条官路上路过之人和贾鲁河两岸地黎民百姓。  再也无有溺水被淹之虞了。

    工地上的民工和能工巧匠们,一听说是捐巨款兴建这座大桥的刘青霞路过,全部停下手里的活计,奔围上来,争先恐后观看年轻俊美又端庄大方的刘青霞。  他们敬畏尊重的心情,就像拜仰从天而降的女菩一样。  青霞一边与他们寒喧。  一边观赏着将要竣工地青石大桥。

    这座青石大桥共五孔,桥高三丈余,桥长十二丈,桥宽两丈五,桥面设有双行道,桥两边修有青石栏杆,栏杆全部雕刻有吉祥的龙龟鸟兽等图案。  两边各镶有六个青石龙头,雕刻威仪而绝美。  整座青石大桥,如一条威仪俊灵的巨龙,横空飞架在整个贾鲁河之上。  气势壮观威仪。  而又不失坚固厚重。

    青霞望着将要竣工的青石大桥,心里很欣慰。  将要踏继续上路之时。  马俊生知县听说贾鲁河大桥要在今天竣工验收,也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驱车前往,来到工地上察看。  正赶上青霞也在,他知道青霞此去离开尉氏,是去北京参加豫学堂开学典礼的,所以,他一看到青霞,便快步迎上去,躬身揖礼说:“刘夫人,此次进京,代我马某向袁大总督和贵兄马大人问好呀!”

    “马知县为官父母,一心为民,拙妇一定将马知县的敬重之语捎到。  ”青霞也谦恭地与马知县回礼。

    常言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宪德为了丰厚的酬金,整天以监工名义在工地在悠荡,此时听说青霞带人离开尉氏,是北上进京去地,并且,还是因为豫学堂开学典祀而去。  心中禁不住疑窦顿生:这个刘马氏,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如此爱出风头,爱在人多的场合上招摇,十二弟不在了,她不好好打理生意,去参加什么学堂的开学典礼做什么?再说了,豫省与京城如此遥远,人家偏偏让她去参加开学典礼做什么?莫不是她……

    刘宪德想着想着,脸色立时拉了下来。  不过,他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内幕和经过,也不好忘下论断。

    青霞自信地认为,翻修刘氏故居的时候,她多出五千两白银,又给了刘宪德超出预算的一万多两银子;又出资出地,自办私学,让刘氏族里地后人免费入学读书;刘氏族里的人凡是六十岁以上者,皆可以免费供给养老费用;修建贾鲁河桥的时候,明明用不上刘宪德做监工,可为了买就他刘宪德的私心贪欲,息宁刘氏族人对自己的嫉恨和仇视,仍然付给刘宪德昂贵的酬金,聘用他做闲职的监工。  总而言之,我青霞出银给刘氏族人办了这么多的福利,你们这些刘氏族人该心满意足了吧!可青霞怎么也没想到,她刘青霞的银子,自己却做不得主,只有用在刘氏族人的时候,刘氏族人才心满意足,凡是用在刘氏族人以外,就是再功在千秋和事情,也如同割刘氏族人地肉一般,刘间氏族人恨之入骨。

    现在,她要北上进京,并不知道刘宪德正因为她地进京正心怀不平,正悄悄向人打探北京方面为什么邀请她青霞参加开学典礼的。  而是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尉氏,怀着憧憬地心情北上进京去了。

    自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刘家在北京的店铺便不复存在了。  青霞因为管理不便,顾及不来,再加上没有合适的人选做统率大掌柜。  便也没在北京及河北繁城,重设店铺。  所以,青霞来到北京,只得暂住在二哥马吉樟家里。

    青霞一到北京,便受到了袁世凯、张邵予和二哥马吉樟等众京官地隆重欢迎。  在为青霞接风的盛宴上,袁世凯举杯盛赞青霞:“青霞女士乃豪门女杰,豫省之骄傲。  中华之楷模,为兴办豫学堂捐巨资。  我袁某真是佩服您呀!”

    法学部张邵予也举杯盛赞青霞:“功在豫省,利在子孙,女士此义举,将流芳后世,激劢后人。  ”

    二哥吉樟也举杯为称赞七妹:“小妹青霞,虽为女儿身,自小就有男儿豪志。  十岁之时,因不服我笑她是小七丫,便背诵出‘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的诗名回击我,谁知现在,果真是豪情不让须男呀!连我这个做二哥的,不得不甘拜下风了……”

    青霞自小,虽身在豪门世宦之家。  怎奈女孩子闭门不出,两耳不暗世事;出嫁之后,随夫巡视,见到的都是商贾之人,现在,猛一面对这么多豫省京官。  竟然羞涩起来,提前想好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端着酒杯的她,支吾了好一阵,只能说出:“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九月初一,豫学堂举行了隆重地开学典礼仪式,数百名豫省学子,和学校教师及学校杂工,全部身着斩新整齐的服装。  齐聚操场。  心情激动,神情昂杨地试目以待。  等待着台上地学堂督办,学堂副督办,学堂监督校长及豫省捐银的众京官训话。

    辰时,一阵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之后,身为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第一个站起身,面向豫省众学子,中下等身材又体魄健壮的他,情绪高涨,不能自持,一把推开文秘递给他的演讲稿,面向台下,肚子里像是憋着千言万语而又说不出来一样,圆睁着眼,肥厚的嘴唇张了几张,才情绪激动地即兴演讲:“各位尊敬的师长们,各位辛苦地校务们,还有各位热心求学的学子们,今天,我们豫省的豫学堂,终于创建成功,使我豫省的学子们得以在里面安心求学,沐浴知识新学,可是,我的豫省学子们,你们要知道,豫学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那它是怎么来的呢?可能各位学子会说,是我们豫省地各位京官捐银创建的。  可是,我袁某今天要大声地告诉你们,这座豫学堂不仅是我们的豫省京官捐银创建的,它还有豫省的刘夫人的捐赠地巨银……”

    袁世凯讲到这里,双眼有些潮湿,他接过随从人递给他的毛巾,擦了一把饱满的脸颊上浸出的汗珠,又趁机抹了一把潮湿的双眼,接着说:“刘女士乃我们豫省的开封尉氏人,偏居一隅的她,一听说我们要兴办豫学堂,功在豫省子孙,立即捐银三万两。  她所捐的三万两白银,几乎占我们豫省京官总捐银的三分之二。  今天,刘女士也被我们邀请到了开学的典礼现场……”

    袁世凯话没讲完,全校师生全部鼓掌咆谢。  在热烈地掌声中,袁世凯转身邀请紧挨他而坐地青霞,起身给豫省的学子们讲话。

    青霞自小到大,从没有经历过这样大地公众场面,幸亏二哥吉樟提前给她准备的有讲演稿。  但是,她握讲演稿的手,仍不听使唤地颤抖哆嗦,念出的讲演稿也结结巴巴:“各位豫省的学子们,今天乃豫学堂开学盛典之日,青霞不胜荣幸……”

    青霞越讲越激动,讲着讲着,竟然也丢下讲演稿,即兴发挥起来:“青霞虽一女子,却怀有抱国之志,憎恨洋人欺我中华之罪行,豫省的学子们一定要奋发好学,重振国威,为强盛我中化民族做出贡献……”

    豫学堂的开学典礼结束之后,青霞在二哥的陪同下,游玩了几天北京的盛景,回到尉氏刘家大院的时候,却看到春草的丈夫刘钱柜,浑身伤累累卧躺在床上,而春草则泪流满面的哭泣不止,而刘铁则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