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小妾文里的路人甲
    “准备好银票,拿好户籍,路上小心些!早点回去吧!”,

    随后便让楚父回家了……

    家里这几天都在忙着砍柴,摘野果,捡干货……

    下午从山上回来,楚二伯在家没事做,考虑着明天去镇上问问大哥和三弟,有卖庄子的消息吗?

    傍晚,楚父风风火火的回来了,叫着楚二伯去堂屋,高兴的对着爹娘,说:

    “爹娘,有好消息,明天去看庄子,你们看咱们谁去?大哥没空,我去问他了。”

    楚父沉思了片刻,家里的柴有不少,耽误两天时间再砍柴也没事,便说道:

    “明天我和你二哥,还有你都去,家里现在没啥大事。”

    楚父觉得可行,叮嘱着说道:

    “爹你拿好户籍文书,还有钱,明天让二哥赶车吧!”

    楚二伯开心的保证道:

    “没问题,我现在就去喂马”,

    说完就跑出去了……

    楚奶奶无奈的笑笑,二儿子现在活泼了好多……

    随后又拿出来十两碎银递给楚父说:

    “这是你们出门的花销,请人吃饭用!”

    楚爷爷拿着大头的银票……

    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着粥和咸菜,都很满足,饭后早早去休息,都等着明天有好消息呢……

    第二天一大早,没在家吃早饭,就赶着马车上路了……

    到镇子上,楚爷爷看守马车,楚二伯去买馒头,带着路上吃,楚父去寻李鑫和王三……

    大家都向着楚爷爷这边汇合……

    几人汇合后,楚父和楚爷爷坐到车厢里,楚二伯在外赶车,王三坐到马车另一边,准备着指路,李鑫坐着自家马车在后边面紧随其后,马蹄“哒哒”……

    路上楚二伯和王三聊了起来里,彼此说着,聊着天,感叹道:

    “原来三哥和王五哥是一家人啊,这不是巧了,这匹马就是在五哥那里买的,用着不错……”

    楚二伯一路上说笑着……

    马车里,楚爷爷沉默着,听着儿子一下说那么多话,心里是高兴的……

    过了中午才走到驿站,准备在这里吃饭,饭后再去庄子看田地……

    饭后,李鑫告辞说道:

    “慕之兄,我就不去庄子上了,这会回去,晚上就能到家!”

    楚父也知道人家忙,这出来一次就是买庄子的,没买成,可不是要回去再看看别的吗?也不可能一直陪着你,

    便说道:

    “好的,李兄,等我们下次遇到一起吃饭!路上小心!”

    “好,快去忙吧!”李鑫上了马车,说道。随后进了车厢,走了……

    到了庄子上,楚爷爷就在打量着周围环境……

    楚二伯跟着王三去了解田地的情况,还有周围的水源情况……

    楚二伯和王三先看了院子,确定没问题后,又围着土地转了转,随手抓起土看看土地状况,确认了水源位置,走到山坡处也查看了一番……

    经过楚二伯的三寸不烂之舌,花了三百八十八两买下了田地和小庄子……

    楚爷爷一路观察着,看楚二伯的眼神里都流露出一丝欣慰,不在父母身边,儿子也成长起来了,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儿子独当一面的欣慰和感慨!

    楚二伯再次看了一眼庄子的后山那一片缓坡,问到:

    “王三哥,这后边的山地要卖的吗?”

    王三一听就知道有机会出售了,说道:

    “现在就在官府挂靠着,还没人买,你这是想要买下?”

    楚二伯连忙点头,问道:“是啊,这价钱?……”

    “这好说啊,官府给的价钱不高,一亩山地一两半银子,大概有三百多亩山地”

    又抬手指着说道:

    “看房子那边的山坡上吗?从那里到赵家村的河边都是包在里边,那河水是和赵家村共用的,到时候给田浇水方便,至于山上还有没有泉眼就不知道了……”

    楚二伯觉得买来可行,山地是不交税的,要一次性买下来使用权,连忙说到:

    “好嘞,我去和我爹说一声!”

    楚二伯从地里跑过来,说:

    “爹,我想把那片山地也买了,拿来种红薯和土豆,高处种果树,可以吗?”

    楚父心里正感慨儿子成长了,听到儿子又要买山地,思考片刻,点头同意了。

    而后说道:

    “行,你去谈价钱,我带着银票呢!”

    楚二伯高兴的应到:

    “好的,爹,谢谢爹!”

    来自老父亲的肯定是多么高兴的事啊!连忙去交涉了……

    楚父也感慨二哥的口才,上次买马的时候很惊喜了,这次更是有魄力……

    楚二伯这边和王三说好,又赶着马车往县城里去,在县城住一晚,明天去县衙签文书,拿地契……

    傍晚,进了城,就近找了间客栈,吃了晚饭,住了一晚……

    第二天,等到衙门上衙,楚父,楚二伯和王三才进去,楚爷爷在外边看着马车(正宝贝着呢)……

    楚父问了衙门文书,知道那片地是一个人的,这是全家要进京城,把这边产业处理掉,怕放一起卖,卖不出去,才分开卖的……

    钱文书淡淡的说道:

    “这山地有三百五十多亩,庄子也谈好加价了,你给九百两就行……”

    楚父连忙把银票,外加五两碎银递给钱文书,钱文书满意的点了点头,知道是个识趣的……

    转身进了内间去做新文书……

    楚二伯面色平静,心里激动着,待钱文书拿出田契,需要按手印时,楚二伯激动的看着三弟重重的按了手指印上去……

    欣赏着新鲜出炉的,薄薄的一纸地契,恍惚间觉得捧着全家的责任和希望……

    拿到新地契,楚二伯连忙感谢钱文书,一脸高兴的和弟弟,王三出了衙门……

    随后几人在衙门门口结算了中介费,王三面带笑容的告辞离开……

    楚爷爷激动的拿着钥匙,带着两个儿子上了马车……

    楚爷爷父子三人把马车赶到一个僻静的巷子口,商量着说道:

    “这两天咱们把庄子上安排好,再回去,这大冷天的来回跑太折腾了。”

    楚父一脸赞同说:

    “好!”

    楚爷爷又说:

    “老二,你看怎么安排?”

    楚二伯正高兴的眉飞色舞呢,猛的听到爹喊他,就把想法说了出来说道:

    “爹,我觉得要买人”,

    说着还憨笑着挠挠头,又继续说:

    “这庄子不能空着,买的人可以放心用,这样我们没空过来的时候,他们也能看着房子和地,到时候种地要雇人种,今年还要准备良种,农具,最好有牛,春天找果树种上,嗯……我就想到这些……”

    楚爷爷看老二想的挺全面的,便说道:

    “先按你说的做,要先去买人,买东西,这几天去庄子上住,一会你去挑人。”

    说完就赶着马车去找牙行……

    掌柜的看到楚爷爷三人进门,微笑上前,说:

    “这位大哥,想买什么样的人?”

    楚二伯上前说:

    “能种地,会赶车的……”

    掌柜的王大上了茶,回说道:

    “行,先喝茶,我去后边领人……”

    说着就去了后院,半盏茶的功夫就带来了要找的人……

    一家三口,中年男女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男孩子……

    另一家,一家两口,是更老一点中年夫妻

    ……

    这是两家人……

    掌柜的介绍到:

    “这是三十多岁的夫妻王柱和他媳妇顾大丫,这是他们儿子王齐,这两位是张大旺和他媳妇田妞,不到三十岁……你看?”

    楚二伯问到:

    “你们怎么要卖身的,能说吗?”

    掌柜的说道:

    “哦,这个啊,他们是从其他地方买来,是家里人把他们卖了,他们三口是家里老大家的孩子娶媳妇,这两个也差不多,不受家里待见,也没孩子,就被卖了……”

    楚爷爷,楚二伯都无语了,他们村子有好多年没卖过人的,挺平和的……

    楚父没说话,在县城里见过各种借口卖人的,这样的也不稀奇……

    掌柜的看他们都不说话,便说道:

    “放心,他们都是死契,也不会有家人来找麻烦,种地做活是一把好手……”

    就这样花了三十五两买了五个人……

    呃!还没马车贵……

    几人出了店铺,楚爷爷和楚父带着五人去找布庄买衣服买布匹,买的几个人都是空手,只有满身补丁的衣服遮体,楚二伯去牛马行买牛……

    祥云布庄里

    老板娘,赵氏微笑着说:“这位大哥,要买什么布料啊?”

    楚爷爷环顾四周看了下布匹,指着门口的人,说道:

    “拿一般的成衣来五套,就门口那几个人能穿的”

    老板娘连忙看了看门外,说:

    “好的,还有吗?”

    楚爷爷想了想,家里有钱了还没给家里人买过衣服,随后指着布匹,说道:

    “这褐色的,深灰色的,黑色的各拿一匹。”

    随即又指着棉布说:

    “褐色,黑色,青蓝色,黑蓝色,土黄色,粉色各一匹,针头线脑也来两份……”

    老板娘没想到是大客户,连忙说道:

    “好的,您稍等!”

    把要卖的布匹搬出来,打着算盘,说道:

    “嗯,七两九钱银子,再送你些碎布。”

    说着就拿了小包袱皮把碎布装了起来,和布匹,衣服放一起……

    楚爷爷又看到有棉被,问道:

    “这棉被怎么卖?”

    “哦,这棉被五百文一床,有八斤重”,随后小声的说道:

    “我这有陈棉,要不要看看,才进的货?”

    楚爷爷一听有这好事,高兴的说道:

    “我看看”……

    随后跟着去后院了,查看了棉花的情况,就是颜色泛黄,不影响使用,又买了一百斤棉花连带着做被子的布料,针线,又花了六两半……

    几人把东西装上车,又马不停蹄地去买米面粮油盐……

    楚二伯赶着牛车高高兴兴的回来了,看到他爹高兴的说:

    “爹,你看看这牛行不行?”

    楚爷爷摸着老黄牛,欣慰的说道:

    “嗯,不错,膘肥体壮的!”

    楚二伯憨憨的笑着……

    几人看天色不早,紧赶慢赶的到了驿站,吃过晚饭,开始休息……

    驿站里,张大旺和田妞说着话,田妞哽咽着说:

    “当家的,咱这是遇到好人了!”

    张大旺紧紧的搂着田妞说:

    “是啊,以后我好好干活,让东家满意,让你吃饱饭……”

    “嗯!”

    这边一家三口也说话,王齐高兴的说道:

    “爹娘,以后咱们都不用挨骂了!”

    王柱很高兴,说道:

    “嗯,我好好干活,养活你们没问题!”

    顾大丫点头说到:

    “是啊,咱们多干活,让东家高兴!”

    这一天又买东西又赶路的,楚爷爷父子三人早早地睡了,等着明天去庄子上,还要收拾归置东西呢……

    第二天早上,几人吃过早饭,楚二伯赶着牛车,拉着王柱几人,前面楚父赶着马车拉着楚爷爷,一起去庄子里……

    到了庄子上,抬头便注意到门口的牌匾上写着“赵家田庄”四个大字……

    大门前的倒座房有些破旧,在门槛之外静坐,但比村里的要好很多……

    楚爷爷带着几人走进了大门,安排田妞和顾大丫打扫这几间倒座房,晚上住……

    门洞幽深,跨进去门槛,日光斜斜滑过青砖,将整座院落悄然裹入静谧的怀中。

    正对着大门的,便是那堂堂正正的三开间客厅,推开中间一扇雕花木门,早上微凉的风悄然溜进堂屋。

    厅内光线氤氲,花梨木的幽光映照出尘,桌椅肃立无言,在这里可以会客,吃饭,喝茶,聚会,聊天……

    东西厢房各两间,东厢房是厨房和餐厅,厨房里锅碗瓢盆都有,放置东西的橱柜有两个,紧挨着放了一口大水缸,灶台旁码着整整齐齐的柴……

    餐厅的桌椅板凳齐全,安静的等着使用他的人……

    楚爷爷让张大旺和王柱带着王齐收拾厨房,中午可以在这里做饭,吃饭……

    院子里挨着东厢房的一角有一口水井,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着它的主人……

    西厢房一间房子里放着两个空着的大缸,还有几张桌子和凳子叠罗汉似的堆在一起,另一间屋子里贴着墙放着几个箱子,楚二伯过去打开看了看,高兴的大声说道:

    “爹,这里有旧被子,正好拿出来晒晒,晚上应该能用了。”

    楚爷爷点点头,面带喜悦的说道:

    “你去安排吧!”

    楚二伯兴奋的跑出去,高声说道:

    “好嘞!”

    楚父在四处查看着房子的情况,好安排人来修缮一下……

    楚二伯喊来田妞和顾大丫,安排她们晒被子……

    又继续跟着楚爷爷向后走……

    绕过厅堂,中间是一条笔直的甬路,左右各有两个小院,

    西边一个院子里有翠竹,竹竿青翠如刃,风吹过沙沙作响;

    后一个院子种着石榴,夏日石榴花应该也是热情似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