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项目瓶颈,他提出的建议(沿用了旧习惯)
返程后的第一周,项目便陷入了意料之外的瓶颈。
林未晚坐在设计部的工位上,指尖悬在鼠标上迟迟未动,屏幕上是反复修改了七遍的方案初稿,红色的修改批注密密麻麻,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困住。合作方突然提出要增加文化IP融合的板块,要求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融入传统榫卯结构元素,既要保证视觉美感,又要兼顾实用性,这对整个设计团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连续三天,设计部的灯都亮到深夜。林未晚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眼底布满红血丝。她尝试了多种组合方式,可要么是传统元素显得突兀,要么是过于晦涩难懂,始终达不到合作方想要的“形神兼备”的效果。
“未晚姐,还是没头绪吗?”新来的助理小周端着一杯热咖啡走过来,脸上带着同样的倦容,“顾总监刚才已经来看过两次了,脸色不太好。”
林未晚闻言,心脏微微一缩。返程那天在机场的决绝,此刻仿佛还在眼前。她刻意避开与顾时砚单独接触,这几天的项目汇报都是通过邮件进行,即使在会议室碰面,也只是公事公办地打个招呼,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
“再想想办法。”她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却暖不透心底的凉意,“你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我来盯着。”
小周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那你也别熬太晚了,顾总监刚才特意交代,让大家注意劳逸结合。”
林未晚“嗯”了一声,没有抬头。顾时砚的关心,如今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负担。她怕自己稍不留意,就会再次沉溺在他刻意营造的“同事情谊”里,重蹈覆辙。
办公室里的人渐渐走光了,只剩下林未晚一个人。窗外夜色渐浓,城市的霓虹灯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重新坐直身体,点开文件夹,翻看着之前收集的榫卯结构资料,眉头越皱越紧。
不知过了多久,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林未晚以为是小周落下了东西,头也没抬地说:“是不是忘带什么了?”
没有回应。
她疑惑地抬头,却撞进了一双深邃的眼眸里。顾时砚站在门口,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领带松了些许,眉宇间带着明显的疲惫。他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显然也是刚从自己的办公室出来。
“顾总。”林未晚下意识地站起身,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顾时砚点了点头,走进办公室,目光落在她电脑屏幕上的方案上:“还在改?”
“嗯,”林未晚低下头,避开他的视线,“还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顾时砚走到她身边,微微俯身,目光落在屏幕上。他的气息带着淡淡的雪松味,萦绕在林未晚鼻尖,让她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拉开了一点距离。
顾时砚的动作一顿,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指着屏幕上的一处设计:“这里的榫卯结构太具象化了,放在现代商业空间里会显得很厚重,不如试试提炼线条元素,用抽象的方式呈现。”
林未晚愣住了。提炼线条,抽象呈现?这是她以前惯用的设计手法。那时候她刚入行,经验不足,面对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总是束手无策,是顾时砚一点点教她,让她学会抓住核心元素进行简化和创新。
“还有这里,”顾时砚的指尖轻轻点在屏幕上,声音低沉而清晰,“色彩搭配太沉闷了,榫卯结构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的美感,可以尝试用浅色系打底,再用深棕色勾勒线条,既能突出主题,又不会显得压抑。”
林未晚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浅色系打底,深棕色勾勒线条,这是她最喜欢的配色方案。以前每次设计类似的项目,顾时砚都会默认让她用这个配色,他说,这个颜色最能体现她细腻的设计风格。
这些细节,他竟然还记得。
林未晚抬起头,看向顾时砚。他正专注地看着屏幕,眉头微蹙,神情认真,仿佛只是在履行一个总监的职责,指导下属修改方案。可那些精准到极致的建议,却处处透着他对她设计习惯的了解,像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无法抹去。
“顾总,”林未晚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您怎么会……”
顾时砚转头看她,眼神平静无波:“什么?”
“没什么。”林未晚低下头,掩饰住眼底复杂的情绪,“我会按照您的建议修改的。”
顾时砚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抓紧时间,明天上午给我新的初稿。”
“好。”
顾时砚转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却又停住了脚步。他没有回头,只是声音低沉地说:“别熬太晚,注意休息。”
说完,他推开门,走了出去。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寂静。林未晚看着屏幕上顾时砚指出的修改点,心里五味杂陈。他的建议确实精准地击中了方案的痛点,按照这个思路修改,应该能满足合作方的要求。可他提出的那些细节,那些沿用了她旧习惯的设计思路,却让她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他到底是故意的,还是只是巧合?
林未晚摇了摇头,试图驱散脑海里的杂念。她告诉自己,顾时砚只是经验丰富,对每个设计师的风格都了如指掌,这些建议不过是他专业能力的体现,并没有其他意思。
可心底的那丝悸动,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她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按照顾时砚的建议开始修改方案。提炼榫卯结构的线条,用浅色系打底,深棕色勾勒轮廓……每一个步骤,都像是在重温过去的时光。那些被她刻意遗忘的记忆,一点点涌上心头。
那时候,他们是设计界的黄金搭档。顾时砚负责整体把控和客户对接,她负责具体的设计执行。他总是能精准地抓住她的设计亮点,也总能在她陷入瓶颈时,给出最恰当的建议。他们一起加班,一起讨论方案,一起为了一个小小的突破而欢呼雀跃。
那时候的顾时砚,还不是如今这个冷漠疏离的顾总监。他会在她熬夜加班时,给她带她最喜欢的草莓蛋糕;会在她设计遇到挫折时,温柔地鼓励她“你可以的”;会在她完成一个优秀的方案时,眼里满是骄傲和宠溺。
可现在,物是人非。
林未晚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屏幕上逐渐成型的设计图,眼眶微微发热。她以为自己已经把过去彻底放下了,可顾时砚的一个建议,就轻易地勾起了她所有的回忆。
原来,那些曾经的美好,从来都没有真正消失,只是被她深埋在了心底,等待着一个契机,重新破土而出。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泛起了鱼肚白。林未晚伸了个懒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屏幕上修改完成的方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方案的效果比她预期的要好,抽象的榫卯线条与现代商业空间完美融合,色彩搭配也显得清新而不失厚重感。
她保存好文件,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清晨的阳光洒进来,照亮了整个办公室。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顾时砚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份早餐。
“改完了?”他问道,语气依旧平淡。
“嗯,改完了。”林未晚点了点头,有些不自然地避开他的目光。
顾时砚走到她身边,将其中一份早餐放在她桌上:“先吃点东西,等会儿开会要用。”
林未晚看着桌上的早餐,是她喜欢的豆浆和油条。她的心跳再次加快,抬头看向顾时砚:“顾总,您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个?”
顾时砚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上次团建的时候听你说过。”
林未晚沉默了。团建?她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在团建上说过这话。更何况,以他们现在的关系,他根本没必要特意记得她喜欢吃什么。
“谢谢顾总,不过我不饿。”林未晚还是轻轻推开了早餐,语气带着一丝疏离。
顾时砚的手僵在半空,眼底闪过一丝失落。他没有坚持,只是收回手,将早餐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会议九点开始,你再检查一下方案,别出什么纰漏。”
“好。”
顾时砚转身离开了办公室。林未晚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苦涩。她知道自己的拒绝有些不近人情,可她别无选择。在没有明确顾时砚的心意之前,她不敢再轻易接受他的任何好,哪怕只是一份简单的早餐。
她坐回工位,打开方案,开始最后一次检查。可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顾时砚的身影,浮现出他提出的那些建议,浮现出他放在桌上的那份早餐。
会议室内,气氛严肃。合作方的代表坐在主位上,脸上带着审视的表情。林未晚站在投影幕前,详细讲解着修改后的方案。
当屏幕上出现抽象化的榫卯线条设计时,合作方代表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个设计不错,”其中一位代表点了点头,“既体现了传统元素,又不会显得突兀,很有新意。”
另一位代表也附和道:“色彩搭配也很舒服,符合我们想要的感觉。”
林未晚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顾时砚坐在一旁,看着她从容自信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个方案能通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沿用了她旧习惯的设计思路。他只是想帮她,想看到她重新绽放光芒的样子。
会议结束后,合作方代表对方案表示满意,双方顺利达成了共识。
办公室里一片欢呼,设计部的同事们都松了一口气。
“未晚姐,你太厉害了!”小周兴奋地说,“刚才合作方代表夸你的时候,顾总监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林未晚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看向顾时砚。他正被几位同事围着讨论后续的工作安排,侧脸线条硬朗,神情专注,并没有看她。
是她想多了吧。林未晚暗自想道。
顾时砚处理完手头的事情,走到林未晚身边:“做得不错。”
“谢谢顾总,”林未晚微微颔首,“这也多亏了您的建议。”
顾时砚看着她,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你的设计天赋一直都很好,只是有时候需要有人推你一把。”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一种莫名的力量。林未晚抬起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那里面没有冷漠,没有疏离,只有一种她看不懂的复杂情绪。
就在这时,顾时砚的助理陈默走了过来:“顾总,下一个会议要开始了。”
顾时砚收回目光,点了点头:“知道了。”
他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停下脚步,回头对林未晚说:“记得把早餐吃了。”
林未晚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她走到一旁的桌子上,拿起那份还带着温度的豆浆和油条,缓缓咬了一口。
熟悉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带着一丝久违的暖意。
她知道,这场关于爱与疏离的拉扯,并没有因为方案的通过而结束。顾时砚的那些建议,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关心,像是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底激起层层涟漪。
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她和顾时砚之间,是否还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心底的那道防线,正在一点点松动。或许,她应该试着放下过去的芥蒂,重新认识眼前的顾时砚。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洒在林未晚的脸上,温暖而明媚。她看着手中的早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或许,一切都还来得及。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