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章 一首悯农惊四座,十车白米定风波!
    第172章

    第172章:---

    “卖米?”

    王铁柱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解,他看着祠堂外那座金灿灿的谷山,那是全村人活命的根,是他们未来的指望。

    “案首,赵大富那些人,巴不得咱们把粮食卖了换成铜板,他们好接着用盐巴、布头,把咱们的钱再一点点搜刮干净啊!”

    “是啊,林大人,”一个村民也跟着附和,“咱们的菜卖不出去,鸡蛋换不回钱,现在要是把米也卖了,那不是正好中了他们的奸计吗?”

    祠堂里,刚刚被水车图纸点燃的希望,又被现实的冷水浇得摇摇欲坠。

    林凡没有解释。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王铁柱,那眼神让王铁柱心里没来由地一突。

    “铁柱大哥,你信我吗?”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比任何解释都有分量。

    王铁柱看着林凡,想起了这个少年来到村里后发生的一切。

    从神仙稻种到开办学堂,从一个快要饿死人的破败村落,到如今人人有地种,娃儿有书读。

    他咬了咬牙,把心一横。

    “信!”

    他猛地一跺脚,转身对着外面大吼。

    “都愣着干啥!听林案首的!装车!把咱们最好的米,装满十辆大车!”

    村民们面面相觑,虽然心里还是犯嘀咕,但看着王铁柱那坚决的样子,再看看林凡那始终镇定的神情,他们选择了服从。

    很快,十辆大车装得冒尖,每一粒米都饱满晶莹,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张三丰点了十名最精壮的开拓队员,加上县衙派来的四名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护送着车队,朝着青阳县城进发。

    ……

    青阳县,县衙前的广场。

    赵大富名下的“赵氏盐铺”里,管事正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喝着茶。

    盐价翻了一倍,可来买盐的人,却一个都没少。

    百姓们骂骂咧咧,但最后还是得捏着鼻子,掏出比往日多一倍的铜板。

    管事很享受这种感觉,这种掌控别人生计的快感,让他通体舒泰。

    就在这时,街面上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快看!那是什么?”

    “是王家村的车队!他们……他们拉了好多粮食进城!”

    管事放下茶杯,走到门口,眯着眼朝外看去。

    只见十辆装满稻米的大车,在十几名护卫的簇拥下,径直驶到了广场中央,停了下来。

    为首的那个少年,一身青衫,不是那个林凡又是谁?

    “哼,沉不住气了。”管事嘴角撇起一抹不屑的冷笑,“想卖粮换钱?好啊,我倒要看看,谁敢买!”

    他对着旁边的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立刻心领神会,跑去了对面的“钱氏布庄”和旁边的“孙记杂货”。

    很快,一个无形的命令,就在这片由乡绅们掌控的商业区里传递开来。

    广场上,林凡的车队被百姓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林案首,您这是……卖米?”

    “这米怎么卖啊?”

    百姓们议论纷纷,眼神复杂。

    有好奇,有贪婪,但更多的是观望。

    谁都知道,赵大富他们已经放出了话,整个县城的商铺,都在联手打压王家村。

    这时候去买林凡的米,不就是明着跟那些大老爷们作对吗?

    林凡没有急着报价。

    他站上一辆大车,对着周围拱了拱手,清朗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广场。

    “各位乡亲父老,今日林凡前来,不为别事,只为请大家看一样东西。”

    他弯腰,从车上捧起一把稻米,高高举起。

    “此米,生于王家村的荒地,饮卧牛山之清泉,得益于格物之法。从播种到收割,耗费了我王家村上百名兄弟,一百多个日夜的心血。”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流一身汗,弯断了腰,才换来这车上的粒粒白米。为的,不过是能让家里的妻儿老小,吃上一口饱饭,能换回几文钱,买半包盐,扯一尺布。”

    他没有说乡绅们的打压,没有控诉那些不公。

    他只是在陈述一个最朴素,也最残酷的事实。

    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许多同样是靠种地为生的百姓,脸上露出了感同身受的神情。

    林凡放下米,环视四周。

    “近日,我听闻县里盐价飞涨,菜价暴跌。我王家村的乡亲,担着自家种的青菜来卖,一担菜,换不回一个窝头。家里的鸡蛋,一枚只值半文钱。”

    “我心中不解,便作了一首小诗,想请各位乡亲评评理。”

    说罢,他深吸一口气,文宫之内,那股经世致用的浩然之气,沛然而发。

    他缓缓吟诵,声音如钟。

    “锄头刨黄土,一刨一身汗。”

    “背驼日月光,只为三餐饭。”

    简简单单的两句,像两记重锤,砸在所有人的心口上。

    这就是他们!这就是他们每日都在过的生活!

    一股无形的、温和的力量,从林凡身上散发开来,随着他的声音,悄然笼罩了整个广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不是什么震慑心魄的威压,而是一种能引起共鸣的悲悯。

    “朱门盐卖金,茅屋泪流干。”

    “试问天下人,此理可心安?”

    最后两句,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朱门盐卖金!茅屋泪流干!

    百姓们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家挂着“赵氏盐铺”招牌的店铺。

    那店铺的朱漆大门,此刻看来,是何等的刺眼!

    那管事脸上的悠闲笑容,又是何等的丑恶!

    “说得好!”

    人群中,一个卖菜的老农,猛地将手里的扁担摔在地上,眼圈通红。

    “他们把盐卖出金子价,却把我们的菜当泥踩!这天底下,还有没有王法了!”

    “对!凭什么!”

    “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凭什么他们一句话,就变得一文不值!”

    民怨,被彻底点燃了!

    那股由文气催发的情绪,像燎原的野火,瞬间席卷了整个广场。

    “赵氏盐铺”门口,原本排队买盐的人,纷纷散去,对着店铺指指点点。

    管事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一首破诗,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就在这时,林凡的声音再次响起。

    “今日,我王家村的米,就在这里卖!”

    “不收铜板!”

    他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林凡指着那十车大米,朗声宣布。

    “我王家村的乡亲,受人欺压,卖不出菜,换不来钱。我林凡,便用这十车米,跟乡亲们换!”

    “一斤上好的青菜,换一斤米!”

    “十个鸡蛋,换一斤米!”

    “谁家有卖不出去的货物,皆可按市价,来我这里换米!”

    这个消息,让所有被压价压得喘不过气的菜农、货郎,全都疯了!

    他们扛着自己的货物,潮水般地涌向林凡的车队。

    一时间,整个广场,变成了一个巨大而热闹的集市。

    而那些高价卖盐,低价收货的店铺,门前变得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赵氏盐铺里,管事瘫坐在地上,浑身冷汗。

    他知道,完了。

    他们精心策划的经济绞杀,被那个少年,用一首诗,几句话,就给破得干干净净。

    赵家府邸。

    赵大富听着下人的汇报,气得浑身发抖,他将手里的紫砂茶壶,狠狠地掼在地上,摔得粉碎。

    “妖术!这绝对是妖术!”

    他咆哮着,脸上满是惊恐与暴戾。

    “他不是在卖米,他是在挖我的根,在诛我的心!”

    他猛地转过头,对着一个阴影里的角落,声音变得阴狠无比。

    “商场上的手段没用了,该用点见不得光的法子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