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虎符调妇孺·三千守粮仓
    车轮碾过野花,花瓣碎在泥里。

    阿禾站在织坊门口,手里还攥着那枚铜印。她没动,像一尊石像。直到远处传来一声牛叫,才让她回过神。是盐车出发的声音。她低头看手心,铜印的边角硌出一道红痕。

    她转身进屋,把铜印放进陶罐,埋进灶灰里。然后快步走向祠堂。

    地窖门上了锁。她从发间抽出一根铁针,蹲下身去捅锁眼。手指抖了一下,针掉在地上。她捡起来,吹了吹灰,重新插进去。咔的一声,锁开了。

    里面黑,她摸到墙边的油灯,点上。火光晃了两下,照亮角落的木箱。她掀开盖子,取出半块虎符。青铜冷,上面刻着“轻车”二字。这是赵石柱走前留下的,说万一出事,能调五百戍卒。

    可戍卒都调去北边了。

    她握紧虎符,走出地窖。刚关上门,就听见有人跑过来。是个十四五岁的采桑女,脸白得像纸。

    “阿禾姐!粮仓……粮仓被抢了!”

    阿禾盯着她。

    “里胥带人打开了仓门,豪强的牛车已经装了三车。守仓的老李头被打倒了,现在还躺在地上。”

    阿禾没说话,转身就往晒场跑。

    晒场上还有几堆未收的盐板。她跳上高台,掏出火折子点燃烽草。火苗腾起,三长两短。

    这是麦穗定的信号。妇孺集结令。

    不到一盏茶工夫,东里来了三十个织娘,每人手里拿着纺锤。西里的采桑女背着竹篓赶来,里面装的是修枝用的镰刀。南里的村妇抱着孩子也来了,把婴儿交给老人,自己抄起锄头。

    有人问:“谁带头?”

    阿禾举起虎符。

    人群静了一瞬。

    “麦穗走前没说要打仗。”一个老妇人开口,“我们女人,能干什么?”

    阿禾看着她。“粮仓空了,冬天怎么办?孩子喝西北风?”

    没人再说话。

    阿禾下令:“拆织机,拿长轴当拒马。绿肥桶翻过来,挡在粮仓门口。梭子全拿出来,一人十根,站成五排。”

    有人搬来发酵用的大木桶。桶身上还沾着腐叶和泥浆。她们把它推到粮仓前,口朝外扣着,人躲在后面。

    阿禾亲自带队。她把人分成十组,每组守一段。后墙年久失修,土坯松动。她派了二十个年轻些的妇人盯住那里,手里全是梭子。

    “不准冲出去,不准恋战。看到人靠近,就扔梭子。”

    天快黑时,豪强的人来了。

    五十多个家奴,手里有棍有刀。领头的是个疤脸汉子,穿着皮甲,腰上挂着一把短剑。他走到粮仓前,看见木桶阵,冷笑一声。

    “一群女人,也敢拦路?”

    阿禾站在桶后,没应声。

    疤脸挥手:“给我砸!”

    家奴冲上来。刚靠近,第一排妇人抬起手,梭子飞出去。那些梭子本是用来穿线的,一头尖,沉。打在头上,顿时见血。

    两个家奴惨叫倒地。

    其他人愣住。

    疤脸怒吼:“怕什么!她们没兵器!”

    他又往前走。突然,一口铁锅从斜刺里飞出来,正砸在他肩上。他踉跄几步,回头看——是个胖妇人,披头散发,手里还举着锅铲。

    是赵王氏。

    她站在一堆柴火旁,脚边是另一个蒸锅。刚才那一锅还在冒热气,她煮了一下午的豆种。

    “你们抢的是谁的粮?”她吼,“是我一勺勺熬出来的!是我儿子明年要吃的!”

    她说完,弯腰抱起第二口锅,冲上前,狠狠砸向一个想爬墙的家奴。那人摔下来,抱着腿哀嚎。

    这一下,妇人们全喊了起来。

    梭子像雨一样扔出去。家奴们挡不住,开始后退。

    疤脸拔出短剑,刚想冲,却被一根梭子打中手腕。他低头看,手背破了皮。他抬头瞪向阿禾。

    “你等着。”他说,“这事没完。”

    他们退了。

    阿禾没让人追。她知道对方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半夜时分,粮仓外围堆起的干草被人点了火。

    浓烟滚滚,呛得人睁不开眼。孩子们哭闹起来,有的妇人也开始慌。

    阿禾扯下衣袖,浸水后捂住口鼻。她大声喊:“一组扑火,二组挖土封通风口!三组守住地道入口!”

    没人动。

    “地道?”有人问,“哪来的地道?”

    阿禾指向后墙。“早年防旱挖的,通新渠岸边。我没让你们知道,是怕走漏消息。”

    话音未落,轰的一声,后墙塌了一块。众人惊叫,以为敌人杀进来。

    可从缺口处钻出来的,是一个满脸灰土的采桑女。

    “里面有路!”她喊,“很长,一直通到外面!”

    阿立刻下令:“把剩下的粮袋全搬进去!动作快!”

    妇人们醒过神,开始搬运。一袋袋粟米、豆子,全塞进地道。最后,阿禾让人抬来几桶绿肥,倒在入口处。腐臭味冲天,但没人抱怨。填满后,又用土压实。

    火还在烧,但粮仓主体没塌。

    天亮时,豪强带着更多人来了。

    这次有弓箭手。他们在远处搭箭,逼妇人们散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禾站在粮仓门前,手里仍握着虎符。

    疤脸走上前。“交出钥匙,放你们一条生路。”

    阿禾摇头。

    “你以为我们不敢杀女人?”

    “你们可以试试。”阿禾说,“但粮已经不在这里了。”

    疤脸一愣。

    “你们搬去哪儿了?”

    阿禾没答。

    疤脸暴怒,挥手:“射!”

    箭飞过来。妇人们蹲下,躲在木桶后。有两人肩膀中箭,但没人倒下。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群人骑马过来,打着郡府旗号。为首的是个文吏,下了马就喊:“住手!奉令查案!”

    疤脸脸色变了。

    文吏走到阿禾面前,看了看虎符,又看了看烧毁的粮仓。“你是负责人?”

    阿禾点头。

    “你说是谁劫的粮?”

    “里胥勾结豪强,私开仓门,运走三车。其余粮食已转移,藏于安全之处。”

    文吏皱眉。“你能证明?”

    阿禾从怀里掏出一张炭笔记的单子。“这是昨晚清点的账目,每一袋都有记录。你可以去查。”

    文吏接过单子,看了很久。

    “你叫什么名字?”

    “阿禾。”

    “你知道私调兵符是重罪吗?”

    “我知道。”阿禾说,“但我更知道,饿死比坐牢可怕。”

    文吏没再说话。他转身对部下说:“封锁现场,查账册,抓里胥。”

    疤脸想跑,被当场按住。

    人群散开时,太阳升到了头顶。

    阿禾站在废墟前,衣服上全是灰。虎符还在手里,沾了泥。

    她望着北方。

    那边有条官道,通向咸阳。

    她不知道麦穗现在在哪,是不是已经进城。但她知道,只要粮还在,人没散,就还能撑下去。

    几个妇人走过来,问下一步怎么办。

    阿禾把虎符放进怀里。“从今天起,每里选五人,轮流守仓。夜里点烽草,白天巡田埂。谁敢动粮,就照昨晚办。”

    她们点头,各自回去。

    有个小女孩跑过来,手里捧着一只破梭子。“阿禾姐,这个还能用吗?”

    阿禾接过,看了看。“能。”她说,“洗干净就行。”

    女孩笑了,蹦跳着走了。

    阿禾站在原地,风吹乱了她的头发。

    她把手伸进怀中,摸了摸那半块虎符。

    它不再只是信物。

    它成了命令。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