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2章 火器图纸显神威
    密匣铜扣落锁的声响在静室中回荡,李震将陶罐轻轻推入底层,与批文、账本并列。他起身,未再看那行“巳时,待验”的刻字,只将匣子锁死,交予守卫送入地库。

    他走出密室,廊下积雪已被扫净,石阶边缘露出青黑条石。李瑶跟出,低声问:“下一步如何走?”

    “等。”李震道,“等他们动粮。”

    李瑶点头,转身去整理证据副本。李震却未回书房,而是折身走向后院密道。他手中握着一枚青铜符牌,边缘刻有九龙盘柱纹——这是“乾坤万象匣”的开启信物,唯有家族主心骨可持。

    密道尽头是一间无窗石室,四壁嵌铁,中央悬一青铜匣,形如古鼎,表面浮刻山河脉络。李震将符牌按入匣顶凹槽,低语:“权限确认,李震。”

    青铜匣轻震,龙纹亮起微光。一道虚影自匣中浮现,展开一卷光图,其上字迹流转:【机关图谱·可解锁项目:虎蹲炮(重型火器·攻城级)】。

    李震凝视片刻,抬手在虚图上一点:“以当前龙脉修复度,解锁。”

    光图闪烁,数值跳动:【消耗历史修正值300点,是否确认?】

    他未迟疑:“确认。”

    虚图溃散,一张完整图纸缓缓浮现,分三页展开:第一页为炮身结构,铜铸炮管配双箍加固,尾部带铁环可拖行;第二页为弹药配置,铁壳炮弹内填火药与碎铁,引信置于顶部;第三页为发射流程,从装药、填弹到点火,步骤详尽。

    李震将图纸记下,随即召李骁与李瑶入密室。

    李骁先至,见父手持图纸,目光沉定,便知有大事。李瑶随后赶到,一眼认出图中结构,眉头微动:“这不是寻常火铳,射程与威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此为虎蹲炮。”李震将图纸摊开,“可击两百步外,一发轰地三尺。若列阵十门,宁远城门可破。”

    李骁眼中燃起战意:“有此器,何惧平西王暗中运粮?直接轰其关卡,断其后路。”

    李瑶却按住图纸一角:“但此炮属重械,按《大雍军械律》,私造者夷三族。若被朝廷知晓,寒门士子必疑我起异心,反失道义。”

    李震未答,只问:“赵德可在府中?”

    不多时,赵德匆匆赶来,见图纸展开,脸色骤变:“此物一出,便是公然叛逆!主公向以‘保境安民’立身,若私造重炮,士林必斥为乱臣贼子!”

    李震看着他:“若我不造,任其抽空存粮,百姓开春饿死,谁来担责?”

    “可先奏报朝廷,请旨监造!”赵德急道,“哪怕缓上半月,也比背负谋逆之名强!”

    “奏报?”李震冷笑,“等朝廷批复,三万石粮早已运出。且此图出自空间秘传,非世间所有,上报即暴露底牌。他们不会准,只会派兵来收。”

    室内沉默。

    李瑶缓缓开口:“此技既为家族所掌,便不在朝廷律令管辖之内。汉末火药初现时,亦无人立法,成事者在先机,不在名分。”

    李骁接话:“我可命工坊以‘城防试验’为名,小规模试制,不列编制,不入军册。只称改良火铳,实则推进虎蹲炮。”

    赵德仍摇头:“掩耳盗铃!一旦试射,声震十里,谁不知是重炮?届时平西王联合士族共讨,主公何以自辩?”

    “我不需自辩。”李震将图纸卷起,交予李骁,“你即刻带图纸入工坊,选十名信工匠,封闭院落,三日内完成首炮试制。”

    赵德还想再劝,李震抬手止住:“我知你忧道义,但乱世无常法。百姓可饿,不能愚;我军可藏,不能弱。火铳已露锋,虎蹲炮便是刃上加锋。”

    李骁领命而去。

    两日后,城西工坊。

    炮身已铸成,通体青铜,长三尺,口径两寸,尾部带铁环,可系绳拖行。工匠按图装弹,填药密封,引信插入顶部孔洞。

    李骁亲自监试。靶场设于城外荒地,两百步外立木墙为靶。赵德闻讯赶来,立于高台,面色凝重。

    “首射开始!”李骁下令。

    火把递上,引信点燃,嗤声响起。片刻后,轰然巨响,炮身巨震,后坐力推得支架陷地半尺。烟尘腾起,木墙未倒,但墙前地面炸出深坑,沙石飞溅,碎木横飞。

    “命中!”工匠欢呼。

    赵德却脸色发白:“此声必传十里,探子已闻,平西王顷刻便知!”

    李骁未理,只问:“第二发准备如何?”

    “火药装填不均,需重新分量。”李瑶从旁走出,手中捧一陶管,“我已改用密封陶管分装火药,每管定量,确保燃烧均匀。”

    苏婉随后而至,搭脉一名装药工匠:“此人手微颤,恐因火药硝石潮解,吸入过量致心悸。今后装药须戴麻布口罩,每刻钟轮换。”

    李骁点头,下令再射。

    第二发炮弹飞出,正中木墙中央,轰然炸裂,整面墙塌陷,坑深逾三尺,周边草木尽焚。

    高台之上,赵德扶栏而立,嘴唇微动:“此力……非人力可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骁转身,对李瑶道:“传令,三日后试射十门齐发,声势要大。”

    “不可!”赵德厉声,“十门齐发,宁远震动,朝廷必遣使问罪!”

    “正要他们听见。”李瑶平静道,“平西王以为我们困于粮事,正可趁其不备,亮出重器。他若敢动粮,我们便轰其关卡。”

    赵德怒视二人:“你们是要逼他提前发难!”

    “他早已发难。”李震声音自后方传来。他缓步登台,目光扫过炸坑,“他抽我粮,毒我民,派细作,结士族。我若再藏,便是纵容。今日一炮,不是挑衅,是警告。”

    赵德怔住,终未再言。

    当夜,工坊外围林中,一名樵夫模样的男子悄然撤离。他藏身树后,目睹两百步外炮火裂地,惊得手中柴刀落地。待烟尘散去,他迅速拾刀,疾步下山,直奔城外官道。

    李毅立于林梢暗处,目送其去,未加阻拦。

    三日后,李骁率十门虎蹲炮列于城外靶场。炮口齐指荒地,引信已备。李震、李瑶、苏婉皆至观试。

    “十门齐射,准备!”李骁举旗。

    火把点燃引信,十道嗤声几乎同时响起。

    轰!轰!轰!轰!轰!

    十声巨响连环爆发,大地震颤,烟尘冲天而起。荒地之上,十个深坑连成一线,草木尽毁,土石翻涌如浪。远处山壁震落碎石,鸟群惊飞。

    城中百姓纷纷出户仰望,孩童惊呼,老者合掌。城楼守军握矛之手微抖,目光皆投向那腾起的烟柱。

    李震立于高台,衣袍被气浪掀动,却未退半步。他望着那连片炸坑,低声道:“从今日起,宁远不只靠粮活命。”

    李瑶站在他侧后,手中握一卷新绘图纸,指尖轻抚炮弹剖面图。她低声问:“下一步,是改炮弹为爆雷,还是试制车载炮架?”

    李震未答,只看向城外官道。

    一骑快马正疾驰而去,尘土飞扬。

    马背上的探子伏低身躯,怀中紧揣一张粗纸,上书:“李氏火器可轰城门,一发裂地三尺,十发连射,山崩地裂。”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