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1章 国策拟定展宏图,科技兴国志途殊
    天色刚亮,太极殿东阁的门被推开。李震走进来时,手里拿着一卷图册,边缘有些磨损,但上面的线条清晰可见。他将图册放在长案上,没有先说话。

    几名大臣已经候在两侧,神情各异。有人低头看着手里的简报,有人目光落在那卷图册上,眉头微皱。昨夜的立储诏书刚定下,朝中气氛还未完全平复,如今皇帝又召集议事,显然是要推动新政落地。

    李瑶随后入内,衣袖里夹着几份文书。她站在父亲下手位置,安静地把资料摆好。这份规划她准备了多日,数据来自三年来的粮产记录、人口流动统计和各地铁器使用情况。每一个数字都经过反复核对。

    李震开口:“今日议的是国策方向。不谈人选,只论事。”

    一位老臣出列,声音沉稳:“陛下,太子已立,政局初稳。眼下当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宜轻举妄动。”

    “轻举妄动?”李瑶抬头看他,“去年关中大旱,粮食运不到灾区,三十万百姓靠野菜度日。若有一条全天通行的路,粮食能早十日抵达,会少死多少人?”

    老臣语塞。

    李震打开图册,正是乾坤万象匣生成的《全国地形与资源分布图》。纸上山川走势、河流走向一目了然,各州矿脉用红点标注,交通要道则以虚线连接。

    “这是什么纸?”一名工部官员忍不住问。

    “图纸。”李震说,“不是画出来的,是算出来的。每一座山的高度,每一条河的流速,都经过实地勘测和推演。”

    他指向北方:“这里,燕州到云州之间,山路崎岖,马车每月只能通行十二日。一旦下雪,断路两月有余。去年冬天,三批药材卡在路上,疫病因此蔓延。”

    众人沉默。

    李瑶上前一步,取出第一份数据简:“过去三年,因运输延误导致的粮食损耗平均为百分之二十三。也就是说,每运一百石粮,有二十三石没到百姓手里。”

    她停顿一下,“如果修一条硬质路面,用轨道牵引车辆,损耗能降到百分之五以内。”

    “轨道?”有人大声质疑,“铁轨铺路?那得用多少铁?国库撑得住吗?”

    “我们不用纯铁。”李瑶答,“主结构用石料和夯土,表面铺设窄条铁轨,仅车轮接触部分用金属。这样每里耗铁量不足传统战车铠甲的十分之一。”

    她拿出第二组数据:“目前全国铁矿年产量可支持每年修建三百里铁路。十年内,连通七大国仓与十五个主产粮区。”

    工部尚书低头计算片刻,抬头问:“那农具呢?你说要让每个农户都用上铁犁?现在八成百姓还在用木头和石头。”

    “正是因为如此,才必须改。”李瑶翻开第三份简册,“一组对比:一个壮劳力用木犁,一天耕半亩地;用标准铁犁,一天能耕两亩半。效率提升四倍以上。”

    她继续说:“我们已经在三个县试点推广。结果是,当年亩产增加三成,农户收入翻了一番。他们愿意拿粮食换铁器,甚至主动集资请匠人上门修理。”

    礼部一位学士冷笑:“百姓手里哪来那么多铁?就算你们给,也得有人会造。”

    “所以我们建匠坊。”李震接过话,“每个州设两个中央匠作所,统一锻造标准农具。原料由官矿供应,成品低价售出,可用粮食抵偿。”

    “这不是赈济吗?”

    “不是。”李瑶摇头,“这是投资。农民多打粮食,国家税收就多。去年试点县税赋增长百分之十八,远超其他地区。”

    殿内渐渐安静。

    李震走到另一张桌前,拿起一份新制的模型图。那是根据机关图谱改良的蒸汽牵引机设计草图,虽未动工,但原理已验证可行。

    “铁路不只是运粮。”他说,“将来还能运煤、运兵、运货。边关告急,援军十日可达;灾情突发,物资三天内出发。”

    一名老臣仍不肯松口:“这些奇技淫巧,真的可靠?祖宗之法以农为本,何必折腾这些新花样?”

    李瑶看着他:“您家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吧?可曾下田?知道现在一个农户每天要弯腰插秧几个时辰吗?知道孩子六岁就得帮着拉犁吗?”

    对方脸色微变。

    “我们不是抛弃农业。”她的声音平稳,“而是让农业变得轻松一点。让人不再一辈子困在土地上。”

    她转向所有人:“接下来十年,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普及基础识字教育,每个乡设蒙学堂,教算术、地理和农事常识;第二,完成主干铁路网建设,贯通南北东西;第三,实现铁农具全覆盖,淘汰木石工具。”

    她说完,全场许久无人开口。

    终于,工部尚书缓缓点头:“若真能做到……十年之后,天下将不一样。”

    李震拿起朱笔,在草案上写下“大晟国策”四个字。然后他合上文书,交给身旁内侍:“送史官归档。”

    大臣们陆续退下。有人边走边低声议论,有人说这计划太过激进,也有人默默记下了刚才的数据。

    李瑶收拾好自己的资料,转身准备离开。

    “等一下。”李震叫住她。

    她停下脚步。

    “明天你要见西域使团?”他问。

    “是。”她说,“他们会问通商条件。”

    “那就把铁路的事告诉他们。”李震说,“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只是卖丝绸茶叶,还能提供运输服务。谁想搭这条线,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李瑶点头,把文书收进乾坤万象匣。她走出东阁,天光已经大亮。

    政事堂偏厅里,案几上摊开着一张西域地图。她坐下,提笔开始起草条款。第一条写着:凡参与铁路共建者,需开放边境关卡,允许我方工匠入境施工。

    她写到这里,停下笔,抬头看了眼窗外。

    一只灰雀落在屋檐下,啄食着缝隙里的谷粒。风吹起窗纸一角,发出轻微响动。

    她伸手扶正纸角,重新低头写字。笔尖划过竹简,留下一行清晰刻痕。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