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章 裂土封伯,新政燎原
    崇祯三年,七月二十。

    紫禁城太和庙前,旌旗猎猎。林枫单膝跪地,听着司礼监太监宣读圣旨:

    "...特封林枫为靖虏伯,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西山卫升格为西山镇,辖三府九县..."

    当那方沉甸甸的伯爵金印落入手中时,林枫感受到的不仅是权力,更是千钧重担。他抬眼望去,文武百官神色各异——杨嗣昌面带微笑却目光深沉,温体仁垂首不语,唯有兵部尚书傅宗龙投来赞许的目光。

    三日后,西山镇帅府(原指挥使衙署)内,一场决定性的会议正在召开。

    "每日十支燧发枪的产能,远远不够。"林枫将产能文书放在桌上,"建虏虽暂退,但皇太极正在关外整军。我们要在明年开春前,装备一万新军。"

    王铁柱起身汇报:"蒸汽机已增至五台,新式水压锻锤效率提升三倍。若全力生产,燧发枪日产能可达三十支。"

    "不够。"林枫摇头,"我们要的不是小修小补。从明天起,启动'军工革新计划'。"

    他展开一幅宏伟的蓝图:

    "第一,建立标准化生产。所有燧发枪零件统一规格,建立质检流程。"

    "第二,实行流水作业。将枪械制造分为二十道工序,专人专岗。"

    "第三,扩建军工学堂,培养技术工匠。"

    这时,新任西山镇布政使陈文渊忧心忡忡地呈上文书:"伯爷,各县上报,已有士绅开始阻挠分田,说我们坏了祖宗规矩。"

    林枫冷笑:"传令各府:凡阻挠新政者,按军法处置。同时颁布《劝农令》,凡开垦荒地者,免赋三年。"

    就在新政如火如荼推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平静。

    八月朔日,深夜。

    王铁柱急匆匆闯进帅府:"伯爷,刚收到的急报!晋商八大家联合断了我们的生铁供应!"

    林枫披衣起身,目光锐利:"果然来了。他们开价多少?"

    "不是价钱的问题。"王铁柱咬牙切齿,"他们说...说西山新政祸乱天下,宁可把生铁倒入黄河,也不卖给我们一支箭镞!"

    林枫沉默片刻,突然笑了:"还记得我们在狼跳峡发现的矿脉吗?是时候启动备用计划了。"

    次日,西山镇发布《求贤令》,以三倍俸禄招募天下矿工。同时,格物院全体动员,研究新的冶炼技术。

    八月十五,中秋夜。

    当第一炉西山自产生铁出炉时,整个工坊区欢声雷动。更令人惊喜的是,格物院利用本地煤炭特性,研发出了新型焦炭冶炼法,炼出的铁质量反而更胜从前。

    "伯爷,按照新工艺,我们的生铁成本只有从前的六成!"王铁柱兴奋地报告。

    林枫站在新建的炼铁高炉前,望着奔腾的铁水,对身旁的顾炎武说:

    "记住今天。从今往后,我们再也不用受制于人了。"

    与此同时,新政的种子正在各地生根发芽。

    在张溥的求是书院,士子们开始研究西山送来的《格物进阶》;在郝摇旗负责的屯垦区,农民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在各地新建的蒙学堂,穷苦孩子开始识字明理。

    当然,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

    九月的一天,杨嗣昌的密使悄悄来访。这位阁老的心腹说得委婉:"伯爷新政,利国利民。只是...有些事,是不是该循序渐进?"

    林枫只是微微一笑:"告诉杨阁老,西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明江山永固。"

    送走密使后,林枫独自登上西山之巅。脚下,新建的城镇灯火通明;远方,皇太极的威胁依然存在。

    但他知道,真正的变革已经开启。当燧发枪的日产量突破五十支,当格物院的学员开始独立设计机械,当最普通的士兵都能读懂军令——这个古老帝国,正在悄然重生。

    "伯爷,最新战报!"赵胜快步走来,"建虏正在辽东海州集结,看样子是要大举入犯!"

    林枫接过军报,目光坚定:

    "来得正好。让我们的新军,去会会他们。"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