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乐子人的整活【3/3】【求月票】
    吃完早餐,张鸿心情大好。

    赚钱嘛,谁不开心呢!

    他辛辛苦苦拍戏还不就是为了今天嘛,难不成是为了女人?

    哼~肤浅!

    在心底批判了一番这种肤浅的想法之后,张鸿越发正气凛然。

    ...

    夜深人静,摄影棚的灯光早已熄灭,唯有角落一盏小灯还亮着,映出雪鸿低垂的身影。他坐在那张熟悉的木椅上,手中紧握着李默的手写卡片,指节微微泛白。泪水滑过脸颊,并未擦拭,任其落下,在灰蓝色长衫的袖口洇开一小片湿痕。

    门外的慌壶没有离开,她靠在墙边,目光平静地望着他。她知道这一刻有多重??不是奖项、不是热度、不是豆瓣评分破九的狂欢,而是当一个演员终于被导演亲口承认:“你不是在演角色,你是让他活了过来。”这种认可,比任何奖杯都沉重。

    “你还记得试镜那天吗?”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风拂过旧胶片。

    雪鸿抬起头,眼神有些恍惚,“记得。那天我迟到了十七分钟,因为地铁故障。穿的是唯一一件没起球的衬衫,皮鞋擦了三遍。”

    “可你进门第一句话就说:‘对不起,但我一定会是陈砚秋。’”她笑了笑,“李默后来跟我说,就凭这句话,他想给你一次机会,哪怕所有人都反对。”

    雪鸿苦笑了一下,“那时候我以为,只要拼命就能赢。现在才知道,光拼命没用,还得有人愿意在黑暗里为你点灯。”

    “而点灯的人,也得承受烧手的风险。”她说完,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夹,放在桌上,“这是《调尖僚》项目结算报告。你该看看了。”

    他怔住,“这不该给我看吧?”

    “你是主演,也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她语气坚定,“而且,从今天起,你不只是演员。你是这个行业的反作用力。”

    他翻开文件,一页页数据跳入眼帘:制作成本、宣发投入、平台分成、海外版权收益……最终净利润栏赫然写着:**2.8亿**。

    但他没在意数字,而是注意到备注栏里的一行小字:【主演雪鸿,按协议获激励分红5%,另追加特别贡献奖10%】。

    “十五?”他猛地抬头,“这不可能!新人男主哪有这种待遇?”

    “这不是奖励,是补偿。”慌壶声音冷了下来,“三年前你签合同时,片酬只有市场均价的三分之一。那时公司资金紧张,你说‘先拍戏,钱以后再说’。现在,是时候补上了。”

    雪鸿手指颤抖,“我不需要这么多……”

    “你需要。”她打断他,“因为你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你是第一个靠演技而非流量拿下S+剧男主、还拿到超额分红的演员。你要让所有人看到??老实人也能赚钱,只要他不妥协。”

    他沉默良久,终于低声问:“如果我不拿呢?”

    “那就等于告诉后来者:坚持没用,低头才有出路。”她盯着他,“你想做榜样,还是做个悲剧英雄?”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坟前那束枯萎的野菊,想起自己曾在出租屋啃冷馒头改剧本的日子,想起张婉柔道歉视频下那条热评:“原来真有人宁愿挨骂也不肯蹭热度。”

    睁开眼时,他已经有了答案。

    “我拿。”他说,“但我要成立一个基金,资助底层影视从业者进修表演和编剧。名字就叫‘砚秋计划’。”

    慌壶嘴角微扬,“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第二天清晨,一则不起眼的新闻悄然发布:**雪鸿个人出资一千万元设立“砚秋艺术扶持基金”,面向全国基层演员与青年编剧开放申请**。

    没有发布会,没有通稿炒作,甚至连微博官宣都没有。只有一条简短动态配图:一张手写的便签纸,上面是他熟悉的字迹??

    >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他们曾存在。”

    > 我想帮更多人,留下痕迹。

    然而,娱乐圈从不允许低调。

    不到半天,话题#雪鸿捐千万#冲上热搜第二。网友炸锅:“别人爆红开豪车,他直接砸钱帮同行?”“这才是真正的顶流!”也有质疑声响起:“洗钱吧?谁信一个刚红的演员能拿出一千万?”

    回应来得干脆利落??基金官网同步上线,所有资金流向公开可查,首笔拨款已打给三位偏远地区青年编剧,附带雪鸿亲笔信:“别怕没人看你的故事,我等你们写出下一个《调尖僚》。”

    舆论瞬间反转。连一向苛刻的《曼沿文艺报》都发文评论:**“当资本沉迷造神,有人却在建桥。这不是慈善,是对行业未来的投资。”**

    与此同时,《调尖僚》热度持续飙升。随着剧情推进,雪鸿饰演的陈砚秋逐渐揭开身份谜团,每一场对手戏都被观众奉为教科书级表演。尤其是第七集刑场告白戏,他在枪口下微笑说出:“我若背叛信仰,才是真正的死亡”,台词未落,弹幕已刷满“破防”。

    各大高校放映会接连举办,有教授在课上播放他的眼神特写片段,讲解“如何用面部肌肉控制传递情绪层次”。甚至军区某单位也将该剧列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称其“展现了理想主义者最真实的挣扎与坚守”。

    而这一切,雪鸿几乎未曾参与宣传。

    他拒绝了所有综艺邀约,推掉了十多个商业代言,连品牌方主动送来的奢侈品礼盒都被原封不动退回。刘该急得跳脚:“你现在不趁热打铁,以后就没机会了!”

    他只回了一句:“我不想让人记住我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我想让他们记住陈砚秋说了什么话。”

    第八集播出当晚,金翎奖提名名单正式公布。《调尖僚》以七项提名领跑,雪鸿赫然在列: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联合署名)、最佳原创音乐(旁白独白入选)。

    颁奖礼定于两个月后。

    就在众人以为风波已平之时,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某知名娱乐博主深夜爆料:**“知情人士透露,雪鸿背后实为慌壶操控全局,所谓‘独立成长’纯属包装。其崛起路径完全复制十年前慌壶力捧影后林晚舟模式,本质仍是资本游戏。”**

    文章列举多项“证据”:早期资源倾斜、媒体口径一致、甚至连微博粉丝画像都被分析为“高度集中于30岁以上女性群体,不符合自然增长规律”。

    更致命的是,文中附上一段录音??似乎是慌壶与某制片人的通话片段,她冷冷说道:“雪鸿必须拿奖,这是我对他妈临终承诺的兑现。”

    全网哗然。

    “原来一切都是早安排好的?”

    “怪不得他这么‘清高’,原来是后台太硬不敢乱接广告!”

    “老实人?呵呵,最大的人设就是最虚伪的那个。”

    雪鸿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一次,连支持者也开始动摇。毕竟,“为亡母兑现承诺”听起来太过戏剧化,像是编剧编出来的桥段。

    他没有回应。

    慌壶也没有。

    直到第三天下午,一部名为《她与他们》的纪录片预告片突然上线。

    片头是一段泛黄录像:2003年冬,曼沿郊区一家简陋诊所内,一位瘦弱女子躺在病床上,怀里抱着个七八岁的男孩。镜头晃动,画外音是年轻些的慌壶:“姐,医药费我已经付了,孩子以后我来管。”

    画面切换:十年后,少年雪鸿蹲在街头摆摊卖旧书,头顶烈日,汗水浸透衣领。远处一辆轿车停下,慌壶走下车,递给他一把伞和一张名片。

    再切:2016年颁奖礼后台,慌壶站在角落,看着台上获奖的林晚舟,神情复杂。旁白响起她的声音:“我不是在复制什么模式。我只是不想再看着有才华的人,因为没钱治病、没饭吃、没机会说话,就这么消失。”

    最后画面定格在如今的雪鸿,站在《调尖僚》片场,对着群演认真说:“再来一遍,这次我们一起把情绪走完。”

    预告片末尾打出字幕:**本片基于真实影像资料剪辑,所有素材来自公共档案及当事人授权提供。将于金翎奖前夕全网上线。**

    发布账号正是“砚秋计划”官方频道。

    短短四十八小时,预告片播放量破八千万。无数观众留言:“原来我们错怪了那么多人。”“这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而真正致命的一击,来自雪鸿母亲生前主治医生的实名发声。他在社交平台晒出当年病历与缴费记录,并写道:**“慌壶女士不仅结清全部医疗费用,还在患者去世后每年清明代为扫墓,从未间断。她说:‘她儿子将来会发光,我要护着他走到那一天。’”**

    真相如潮水退去,裸露出礁石般的事实。

    造谣账号尽数封禁,始作俑者被平台永久拉黑。某主流媒体发表社论:**《当我们急于审判“完美偶像”,是否也在摧毁最后一丝真诚?》**

    风波落幕那晚,雪鸿独自来到母亲墓前。

    春雨淅沥,他撑着黑伞,将一束白菊轻轻放在碑前。泥土湿润,青草新生。

    “妈,”他低声说,“我做到了。我没给您丢脸。”

    手机震动,是慌壶的信息:【明天记者会,你准备好了吗?】

    他回:【准备好了。但我不想再沉默了。】

    次日上午十点,雪鸿首次召开个人媒体见面会。

    现场座无虚席,数百家媒体到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两亿。

    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与黑色西装,走上台,没有开场词,直接开口:

    “我知道很多人想知道真相。那我现在告诉你们??慌壶确实帮我付过医药费,照顾过我妈,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机会。但她从未强迫任何人选我,也没有操控舆论。所有的试镜,我都去了三次以上;所有的剧本,我都改过不下二十稿;每一滴眼泪,每一次崩溃,都是我自己熬出来的。”

    台下寂静无声。

    “我说我是老实人,不是标榜清高,而是承认我不懂投机、不会讨好、不喜欢虚假的热情。但我相信一件事:作品会替我说话。如果它不够好,再多背景也没用;如果它够真,哪怕全世界都在质疑,也会有人听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至于那些说我靠人设博同情的人……请你们去看第十二集。那里有陈砚秋的最后一封信,也是我写给这个世界的话。”

    发布会结束五分钟,第十二集预告释出。

    雪鸿坐在昏暗牢房中,提笔写下:

    > “我不是为了被铭记而战斗。

    > 我只是无法忍受,在黑暗降临时选择闭眼。

    > 若有一天我的名字被人提起,请告诉他们??

    > 那个人,始终没有背过身去。”

    零点整,大结局上线。

    十二小时内,全网播放量破五亿。豆瓣评分升至**9.6**,创国产剧历史新高。

    金翎奖颁奖典礼当晚,全场起立鼓掌长达三分钟,只为等待一个人登场。

    当主持人念出“最佳男主角??雪鸿”时,整个场馆陷入沸腾。

    他走上台,接过奖杯,目光越过人群,落在后排静静坐着的慌壶身上。

    然后,他转身,面对镜头,说出了那句改变一切的话:

    “感谢这个允许老实人活下去的时代。

    但我更希望,未来不再需要‘老实人’这个词来形容一个演员的基本操守。

    因为诚实,本就不该是稀缺品。

    它是底线。”

    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典礼结束后,他没有参加庆功宴,而是回到最初拍摄《调尖僚》的老仓库。

    月光透过破损的玻璃洒进来,照在空荡的布景上。刑房的铁链还在,墙上血迹斑驳,仿佛时间从未走远。

    他脱下西装外套,换上那件磨得起毛的灰蓝色长衫,缓缓坐下,像回到角色本身。

    手机亮起,是觉折的消息:【你母亲若在天有灵,必为你骄傲。】

    他回复:【她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人要站直了。我没忘。】

    良久,他又补了一句:【接下来,我想拍一部关于她的电影。】

    窗外,黎明将至。

    城市尚未苏醒,但某些东西,已经在黑暗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