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章 攻打临清
    临清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交汇处,北及北京,西抵洛阳,南达杭州,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称。

    人口一度号称百万,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是全国着名的商业大都会。

    十年前清军的一场屠戮、劫掠,让临清城人口一下子降到了十来万人。

    临清位于山东西北,也是清军控制区,由投降清廷的原明军和少量八旗驻防。地理位置却是深入山东腹地的一个突出部。

    临清是运河重镇,刘体纯要是拿下它,等于一刀切断清军利用运河输送粮食补给的重要通道。

    引起的震动必定极大,足以让北京的多尔衮和武昌的多铎、洪承畴跳脚。

    根据陈有银的情报,临清守军并非八旗主力,而是以投降的原明山东军为主,约五千人,混杂几百八旗督战队。

    这些降军新附不久,士气低落,人心浮动,正是“雪球”中最脆弱的部分。

    打蛇打七寸,柿子要捡软的捏!

    另外一点,多铎、洪承畴正率领清军主力全力威慑江北,注意力在南方。

    如果刘体纯军自沧州、德州突然南下攻击临清,完全出乎其意料。

    临清距离沧州核心区不算太远,又有大运河相连,后勤补给相对容易。

    得手后,可依托运河工事固守一段时间,也可视情况撤回,行动较为灵活。

    此战目的不在于长期占领,而在于展示力量,打击清军气焰,动摇降军信心。

    只要能在清军腹地,干净利落地吃掉一支降军,就足以向天下证明:清军并非不可战胜,降军就是墙头草。沧州军有能力斩断清军“滚雪球”的链条。

    下定决心,刘体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进攻临清的命令。

    此战,由他亲自率军进攻。

    军令如山!整个沧州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

    陈有银麾下最精锐的夜不收小队,携带最新绘制的精细地图,提前数日潜往临清周边。他们不仅摸清了城防布局、兵力部署、换岗规律,更锁定了守军将领。

    一名叫赵应元的原明参将,降清后升副将。

    八旗军约五百人,由一个牛录额真统领。

    刘体纯亲自点将,前锋营由一千悍卒组成,配最新火帽枪和手雷为尖刀,由王石头担任先锋官;中军为火炮营和刀盾营,携带虎蹲炮、弗朗机的小型炮队,约三千人,由一个叫做孙力的原亲兵带队;另配属工兵队、骑兵队三千五百人,皆是刘家军百战精华,机动性强。

    所有参战火帽枪配发足量定装纸壳弹和火帽,确保射速和可靠性远超火绳枪。携带了特制的爆破火药桶。工兵携带了可快速组装的简易云梯和壕桥。

    依托大运河,每天夜里悄悄的把虎踞炮和佛郎机炮及攻城机械运到临清附近。

    部队昼伏夜出,避开大路,专走偏僻小径。沿途由地方屯所和保甲提供掩护和补给点。对外严格封锁消息。

    刘体纯制订的战术核心就是奇袭!

    利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敌人最松懈时,发动迅猛突击,力求一击破城。

    他考虑过,以这个时代军人的思维,一座五六千人防守的重镇,过来三万人也不一定打得下。

    况且,三万人的部队调动,一定是无法隐藏踪迹的。

    只要发现有部队调动,清军肯定会马上派援兵来救。

    刘体纯就是要利用敌人的这种固有思维,打个出其不意。

    五日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辰。临清州城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匍匐在运河岸边。

    城头稀疏的火把在寒风中摇曳,守夜的士兵缩在垛口后打盹。

    城内,刚刚经历了易主之变的恐慌尚未完全平息,加上上头催逼粮饷甚急,军心士气极为低落。

    副将赵应元搂着新纳的小妾,正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他丝毫不知,死神的镰刀已悬在头顶。

    王石头的前锋营精锐,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行至护城河边。

    工兵迅速架起轻便壕桥。借助夜色的掩护和情报指引,他们精准地避开几处可能有暗哨的区域,摸到了护城河边,各自找位置隐蔽好。

    与此同时,孙力指挥的火炮营主力已在城外开阔地悄然列阵,将虎蹲炮和弗朗机推至预设发射阵地,炮口微抬,装填完毕。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中流淌。城头,一个睡眼惺忪的守军士兵似乎听到一点异响,揉着眼睛探出头…

    “敌…!” 他惊恐的喊声只发出半截声音。

    “动手!” 王石头的怒吼如同惊雷炸响

    “砰!砰!”两声火帽枪口应声喷出火舌,城头的清军一个倒栽葱掉下城墙。

    这一下子,城墙上立刻慌乱起来,伴随着嘈杂的喊叫声,也亮起来火把。

    黑压压的人头涌向了城墙的垛口,隐隐传来几声满人的喝骂声。

    “放!” 孙力一声令下!

    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轰!轰!轰!

    数门虎蹲炮和弗朗机率先开火,实心弹丸和致命的霰弹狠狠砸向城门楼和几处守军密集区,砖石木屑横飞,血肉模糊。

    紧接着,是更加密集、如同爆豆般的齐射。

    砰!砰!砰!砰——!

    几百条火帽枪同时怒吼!灼热的铅弹形成一片密集的死亡之网,瞬间覆盖了城头暴露的守军。

    硝烟弥漫,惨叫声震天动地。

    “射箭!射箭!”生硬的汉话响起了。

    这是满八旗的兵在叫喊。

    他们都见过火铳,知道这玩意儿射击一次就要重新装弹,速度绝对没有弓箭快。

    喊声刚落,站起来一排清军,弯弓搭箭,便要向城下射击。

    他们快,刘家军更快,火帽枪的装填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包括虎踞炮、佛郎机炮,现在都是用定装火药包,速度都比原来快了几倍。

    砰!砰砰砰!__

    又是一阵密集铅弹射过来,城头上的清军倒了一片,剩下的也缩成一团,不敢再雷出头来。

    偏偏有不信邪的,又露出头来准备射箭,结果,砰砰砰几声枪响,人便又栽下城墙。

    这下子,任凭八旗兵喊破嗓子,真没有人敢露头了。

    远处,突然出现了三辆奇怪的手推车。

    车身都用牛皮蒙着,中间装了一个巨大的木桶,里面全是火药。

    车轮、车轴都是特制的。

    车轮上有凹槽,镶嵌着一个厚厚的牛皮扁筒,里面填充着棉花等柔软物。

    车轴铁制的,装了滚珠,抹上油,转动起来相当顺滑。

    手推车运行的很快,直接冲着城门冲去。

    城头清军被两轮迅猛绝伦的火力打得魂飞魄散。

    虎蹲炮和弗朗机的霰弹如同死神的镰刀,在狭窄的城墙上横扫,带起一片腥风血雨。

    而更令他们恐惧的是那几百支火帽枪!那连绵不绝、几乎毫无间隙的齐射,彻底颠覆了他们对火器的认知。

    “放箭!快放箭!他们装弹没那么快!” 那名牛录额真躲在箭垛后,用生硬的汉话嘶吼,试图组织反击。

    他刚从床上爬起来,就马上冲上了城墙。

    他见过火绳枪,那玩意儿打一枪得鼓捣半天,弓箭绝对能压制!

    几个胆大的八旗兵和汉军士兵,咬着牙刚探出身,试图挽弓搭箭。

    砰!砰!砰!砰——!

    第三轮齐射的铅弹风暴,如同精准的死亡点名,瞬间将冒头者打成了筛子!惨叫着栽下城头!速度快得让他们连弓弦都来不及拉满!

    “妖法!这是妖法!” 一个幸存的八旗兵惊恐地尖叫,死死缩在垛口后,再也不敢动弹。

    他无法理解,那些汉人的火铳为何能打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齐?

    这根本不是打仗,这是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