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帝都洛阳
沉默良久。赵风才开口说道:“人是我命人杀的,如果追查下来。”“到时候,文远兄直言便可!”张辽摇了摇头:“宦官统领禁省!乃是先朝立下的制度。”“虽然不知道河内郡是谁统领。但作为禁省,想来也是宦官在统领了。”“而何大将军和宦官之间”“想来,就算何大将军知道此事!也会保我无恙。”赵风心里清楚,何进和宦官集团,吃枣药丸。宦官本来就只是皇权的附属品,皇帝有权,宦官就有权。皇权强大,宦官权利就大。皇权衰落,宦官也就无权可恃了。只能狐假虎威而已。黄巾之后,地方势力逐渐强大。尤其是前些日子,纳太常刘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中央放权,地方势力就会更加强大,世家豪族兴起不可挡。皇权更是进一步衰落。刚好,灵帝刘宏又挂了,权利出现真空。有野心的世家豪族,都开始争权夺利,怎么会把小皇帝看在眼里了。思索了一下。赵风从胸口摸出齐有轶写的推举信。提给张辽:“我接此信,前往洛阳,求见前任大司徒袁隗。”“袁家同样痛恨宦官。”“文远兄,直言便可!”“我想袁家也会保我无恙的。”张辽打开推举信。里面就是赵风的简历。看完之后,张辽惊呆了。这发家速度也太快了吧。半年时间,就弄到这么大的规模。袁家看到后,肯定会重用的。能力强大,重点是十分年轻。就比自己大一个月。张辽双手送回推举信:“伯虎兄!没想到你只比我大一个月,却有如此身家。”“辽,真是望尘莫及!”“如蒙不弃,以后叫我文远贤弟。”赵风细细咀嚼了下,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关系又进了一步。“文远贤弟!现在让你直言,应该没问题了吧。”“到时候,何袁两家一同发力,我们两人应该无碍!”张辽还在思索。这时,赵云策马过来:“兄长!天色渐晚,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夜宿之地了。”赵风思索了一下:“传令下去,连夜赶路!”“赶到渡口在休息。明日一早便渡河。”想了下,解释道:“后面追兵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还是早点渡河为好。”“免得徒增麻烦。”赵云一拱手:“遵命。”这种事,细想一下就知道,追兵是肯定会有的。虽然暂时不是追击赵风的车队,但是被人发现了,肯定要检查。万一检查之人,发现了张辽,那就麻烦了。只要过了河,就到了hn尹地界。那时,某些人就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连夜赶路,一直到半夜子时三刻。赵风的车队才走到平皋渡口附近。第二天,辰时三刻。才集体渡河。渡了河,就到了成皋渡口。没有停留,直接往旋门关行去。旋门关前身就是虎牢关,灵帝刘宏于中平元年,改名为旋门关。经巩县、偃师,都没有进城休息。到了偃师,离洛阳就只有不到两天的路程了。赵风赶了五十来天的路,终于要到全国的中心,帝都洛阳了。到了洛阳城外五里。赵风远远的可以看到洛阳城墙和洛阳东门。轮廓已经超出了视野。城墙高度目测高达六丈!虽然是在洛阳城外,但依然十分热闹。大量的车队,商队,都是停在此地。一来是,洛阳城寸土寸金。一大票人的住宿费就不小。没几个商人承担的起。就算承担的起,也不愿意承担。二来是,洛阳是帝都,除了禁卫军,严禁兵器入城。经过黄巾之乱,各地流寇、山贼,四起。一般行走的车队、商队都会携带兵器。三来是,洛阳城,除了高官和特殊人群,禁止骑马。赵风环顾一圈,下令道:“就在此地修整。”然后看向张辽:“文远贤弟,天色尚早,你就早点进城去复命吧。”“我明日在进城看看。”张辽抬头看看天色:“也好!”“伯虎兄,那我就先进城去了。”然后一拱手:“告辞。”大将军府!何进跪坐在议事厅的主位上。一卫士跑进来,单膝跪地,一拱手道:“启禀大将军,府外有一人前来复命!”“说:是奉丁刺史之命,前来效命的。”何进端起案己上的酒杯,喝了一口酒:“传进来,让我看看丁原派来的人,究竟如何。”“喏。”不一会,张辽就走了进来。单膝跪地,一拱手:“丁刺史账下,从事张辽,拜见大将军!”何进仔细打量着张辽。突然,拿起案己上的一张黄色绢布打开。仔细对比了下。然后提给旁边的侍从,说道:“你看看,这通缉令上之人,是不是你。”张辽打开黄色绢布,看了一眼,拱手道:“正是!”何进喝了一口酒:“你就没有,其他话要说吗?”“比如,解释一下为什么杀了五十余人?”“又为什么不逃跑?或者逃回丁原处?”“跑到我这,岂不是自投罗网?”张辽维持着拱手的姿势:“那人口无遮拦!侮辱丁刺史,我看不过,就打了他一拳。”“谁知”然后就把过程说了一遍。何进听完,重重的拍了一下案己,怒道:“这些该死的阉党!”“目无法纪!无法无天!”冷静了一下:“你倒也算忠义之人。”“五十余人全是你杀的?”张辽犹豫着:“这”何进眉头一皱,不悦道:“说!”张辽硬着头皮说道:“我杀了一半,另一半,是一位看不惯阉党所为的义士,派人杀的。”知道赵风还没进城,没有见到袁隗,还不属于袁家之人,担心被何进连夜弄死,接着说道:“这位义士十分了得。”把赵风的简历说了一遍。“赵风酿制的美酒,世所罕见!”“还有一种可以快速训练骑兵的工具‘自行车’,简直见所未见!”“明日赵风便会进城,拿着推举信,求见后将军袁隗了。”何进听后,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旁边的侍从,吩咐道:“把常山真定,关于赵风的资料拿来!”“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