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熢火之下》正文 第1721章 作死到家
    一个多月前,东面大海上刮来的一场台风,给中原腹地带来一场暴雨,可惜持续的时间并没多长。

    大山与平原土地吸饱水份,不愿意将水分轻易交出去。

    以致于运河水位回落不少。

    大运河在东古镇这一段,当地人总是喜欢称之为卫河。

    河水缓缓流到东古镇渡口,几乎看不到有流淌的感觉,更像一片湖面。

    河面并不宽,八十余米。

    风平浪静的河面在朝阳下波光粼粼。

    偶有飞鸟掠过河面。

    十里八乡都有人在宣传运河水里有细菌,接触后会死人,以致于没有多少人愿意靠近运河。

    运河两岸土地肥沃,侥幸活命下来的乡亲,在八路军抗日政府工作队组织下冬种。

    前些日子播种下的小麦早已发芽,嫩黄的麦苗坚强迎风摇曳,给荒芜的平原增添了些许生机。

    距离东古渡口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炮楼。

    炮楼四周有伪军正在列队行操。

    从炮楼射击孔飘出来的炊烟,因为无风而没有扩散,慢慢将炮楼笼罩。

    不时有人咳嗽骂骂咧咧的声音传来。

    顺着河堤延伸到河面的斜坡即是码头。

    一条大木船正停靠在简陋的斜坡码头边。

    天刚亮就来渡口的渡船梢公,此时坐在河堤上小心翼翼地往烟锅里填烟丝。

    一切,似乎与往常般没有什么不同。

    抽完一袋旱烟,狠吸了一口带水腥味儿的空气。

    期盼地看向运河两岸,除了远处田间地头有忙碌的人影外,土公路上没有一个行商挑夫.

    不知道等待了多长时间,终于看到东边远处地平线终于有模糊身影出现。

    带着希望的眼神,看着模糊的身影慢慢变得清晰.

    终于看清过来的是一群伪军后,梢公很想下河堤将将渡船划走

    这些伪军跟土匪一样可恶,坐船从不给钱

    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炮楼.

    思来想去,却没有那样做,如果现在走了,以后再没有在渡口寻活计的机会。

    伪军队伍距离渡口越来越近。

    打头的尖兵身后背着桃木剑,显然,这位在当伪军前应该是修道之士.

    与道士并行的那位,灰头土脸脏得似乎八百年没有洗过。

    路过炮楼时还对炮楼里骂骂咧咧大声嚷嚷。

    两人停在炮楼外,似乎在抱怨着什么。

    没多时,脸八百年没洗过那位带着一群人走进炮楼。

    然后,炮楼里的伪军列队离开往东而去。

    没过多久,东边又是一群戴着大檐帽伪军出现。

    领头的那位伪军长官细眉细眼背着步枪,肩头斜挎着盒子炮,屎黄色的军装笔挺。

    伪军长官站在炮楼口,跟换防来的那位嘀咕了一会儿,然后掏出块怀表看了看时间,随即眉头紧皱。

    鲁西的鬼子增援东亚同盟军,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

    在东古镇附近阻击鬼子,很可能给分区的藏粮重镇带来灭顶之灾。

    分区要求把伏击鬼子的位置选择在运河西岸,而且不能在河东岸作布置。

    九营重伤员全部藏进东古镇,安全不会有太大问题。

    为了不引人注意,分区没有安排更多的渡船帮助九营过运河。

    很快,细眉狭眼的伪军长官带着人来到渡口,道士伪军开始招呼伪军们上渡船。

    破天荒,伪军们并没有欺侮他,还扔给了他一块大洋.

    来回了几次之后,梢公忽然留意到,再次登船的伪军队伍中有个丫头片子。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也许是哪个当官儿的家里的孩子要过河走亲。

    追击九营的鬼子伪军昨天从东古镇渡口过运河。

    时隔一天,被追击的九营在中午时分又渡过运河。

    在梢公看不到的西河堤外,过河的伪军们开始以高出运河河面的西岸河堤为天然掩体构筑阵地。

    得益于对河岸的炮楼有电话。

    不断有消息传到八十米开外的运河西岸。

    分区最新敌情通报:半个小时前,鬼子的先头部队二十多辆汽车,距离东古镇五十里。

    胡义在地图上不断标注,按汽车的速度推算,敌人先头部队此时应该已接近到东古镇。

    鬼子来太快,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在运河西岸构筑成形的阵地。

    好在运河边的土地疏松,并不像山里那么硬,阵地虽然没能完全成型,但是交通壕、防炮洞已快速成型。

    “要不是因为东古镇,完全可以在河对岸的渡口处埋上十个八大号地雷,炸死那些王八蛋.”举着望远镜的小丫头愤愤不平。

    不远处的炮楼里,唐大狗瞪着大眼,偶尔开枪射击,然后举着望远镜观察弹着点。

    胡义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等趁战斗打响后,万把细会往东岸打几发化学弹。

    趁烟雾弥漫的时候偷偷打黑枪,阴掉鬼子炮兵或者鬼子指挥官。

    胡义举着望远镜四下张望。

    原本在地里忙碌的身影,已经在分区武装工作队的组织下悄然离开。

    汽车浩浩荡荡一路向西。

    九条正雄看到公路前方的小镇。

    之前早已做足功课,这是鲁西最后的一个小镇。

    军情紧急,他决定不在镇上停留。

    运河东古渡口的河上没有桥,得尽快赶到运河边上,让随队的第63师团工兵改造渡口码头。

    等从天津调过来的大型运输渡船过来,通过轮渡将汽车全部运往运河西岸。

    时间很紧迫。

    车队路过镇东五里的炮楼时,车队对列队站在炮楼外的治安军完全视而不见。

    带着尘土继续向西急驰。

    经过东古镇时,对列队站在镇外欢迎皇军的镇长乡绅百姓孩童直接驱赶.

    鬼子到达时间比预想要早,因为鬼子压根儿没有在东古镇吃中午饭。

    打头的边三轮到达渡口时,看到停靠在渡口的渡船,却没有梢公。

    一个鬼子少尉带着翻译直接闯进不远处的炮楼。

    少尉看着面前似乎八百年没洗过脸的猥琐伪军,这家伙似乎疲惫不堪还红着眼,看向自己的表情似乎很紧张。

    扫视了一圈缩着脖子的治安军,军装脏得包了浆,心里失望透顶!

    随即叽哩哇啦叫翻译问话。

    太君说,赶紧找几个会划船的人,将皇军的三轮车抬到渡船上,运到河对岸去。

    唐大狗攥着步枪的手指微微颤动:“报告太君,河对岸出现大批八路.”

    “呐里?”少尉作为北特警精英前一亮,操着不大熟练的汉语问眼:“八格,你说对岸的有八路的干活?”

    原本只是准备从渡口过运河,没想到河对岸竟然有八路。

    此地距离同盟自治军军部魏县还有一百二十多里!

    很快回过神来,土八路跑这么远,这得有多大手笔。

    此地是冀鲁交界处,八路跑到这穷地方来,肯定是试图拖延皇军向西增援的进程。

    赶紧来到九条正雄中佐面前汇报情况。

    九条正雄也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敌情通报中,确实有一伙八路在这一带活动。

    还是什么独立团九营皇军为止还提前中止了秋季扫荡。

    立即来了兴趣,抬手指向站在远处的唐大狗鸟语:“把那个家伙给我叫过来,我得仔细问问”

    看着来到面前的唐大狗似乎浑身在颤抖,九条正雄语气和蔼:“你的不要紧张.跟我详细说说河对岸的情况”

    唐大狗并没意识到,眼前这鬼子是个鬼子大特务头子.

    正是他的紧张表现,反而掩盖了他身上的带着的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