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是宸妃娘娘的话,山野小民,谁活得不耐烦了,敢称包拯为“爱卿”
,这不是存心找死才怪.
包拯思索了一阵,见眼前老婆婆言谈举止,和自己所熟知情节里宸妃娘娘都非常吻合,心中确定无疑.
无怪乎方才“火耳”
停止不行,原来真个是遇到了大人物了.
包拯清楚记得,前不久在皇宫,宫女寇珠冤魂作怪,向包拯伸了冤屈,道明了狸猫换太子的原委:.
因此,那时的包拯就知道,狸猫换太子一案早晚还是要落在自己头上,只是想不到会来的这么快.
慎重起见,包拯还是询问了娘娘遇害的经过.
不出所料,婆婆一开口就称“哀家”
!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
从怀胎——先皇立储——狸猫换太子——火烧:冷宫等一一说明,不禁泪眼滔滔,好不凄楚.
公孙策和展昭听了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谁曾想皇家内部竟有如此惊人内幕,不觉替娘娘叫屈,口里道声:“娘娘受苦了!”
娘娘长叹一口气.
“虽如此说了,但不知有何为凭”
包拯定了定神,继续问道.
娘娘闻说,从里衣内,掏出一个油渍渍的包来.
包兴上前,不敢用手来接,僚起衣襟,向前兜住,说道:“松下罢!”
娘娘放了手,包儿落在衣襟,包兴连忙呈上.
只见包袱千层万裹,里面露出黄缎袱了来,上面绣着两条金龙,显然是皇家之物.
打开袱子一看,里面有金丸一粒,上刻着“玉宸宫”
字样并娘娘名号.
包拯看罢,急忙包好,叫包兴递过,自己离了座位.
包兴会意,双手捧过包儿,来至娘娘面前,双膝跪倒,将包儿顶在头上,递将过去,然后一拉竹杖,领至上座.
宸妃娘娘起身,入了座位,包拯及公孙策,展昭忙秉正参拜.
娘娘吩咐:“卿家平身.
哀家的冤枉,全仗卿家了.”
包拯心中不由得七上八下,心知狸猫换天子一案错综复杂,牵连之人乃是当今的太后和庞太师等人权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只是眼看着如此惊人内幕,如果不接受的话,岂不是要辜负宸妃娘娘.
沉吟片刻,包拯回奏道:“娘娘但请放心,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君乎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望祈娘娘赦臣冒昧之罪.”
娘娘听了也点了点头,事急从权,二十年来的凄苦都受了,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便问道:“不知卿有何良策!”
包拯想了想,道:“臣与娘娘权且认为母子,以免众口纷纷,不知娘娘凤意如何”
娘娘想也不想,道:“既如此,儿便了.”
包拯又往上叩头谢恩,当即领着娘娘就近寻了一家让衙差去城里雇了两个丫鬟,替娘娘置换一身衣服行李.
娘娘换了衣服,果然仪态端庄,人中龙凤.
众人不知端倪,知道钦差包大人半路人了个娘亲,不敢多言,丫鬟伺候娘娘歇息,悉心照料.
包拯又休了一封书信,连夜快马回京报之夫人.
包兴揣了密书,连夜赶到开封.
所有在府看守之人,俱各相见.
马夫将马牵去喂养刷溜,不必细说.
包兴来到内衙,敲响云牌.
里面卫士出来问明,见是包兴,连忙告诉丫鬟,禀明诰命夫人.
包拯之妻李盈盈正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因前次接了包拯奏报朝廷的报摺,知包拯已将庞昱铡死,惟恐庞太师怀恨,欲生奸计,每日提心吊胆今日忽见包兴独自回来,不胜惊骇,急忙传进.
两下见了,夫人先问了包拯安好.
包兴急忙请安,答道:“老爷甚是平安,先打发小人送来密书一封.”
说罢,双手一呈.
丫鬟接过,呈与夫人.
夫人接来,先看皮面上写着“平安”
二字.
即将外皮拆去,里面却是小小封套,正中签上写着“夫人密启”
李夫人忙用金簪挑开封套,抽出书来一看,上面只说:“为夫在陈州认了太后李娘娘,假作母子,即将佛堂东间打扫洁净,预备娘娘住宿.
夫人须以婆媳礼相见,遮掩众人耳目,千万不可走漏风声.
再者,娘娘双目失明,乃因思念圣上之故,妇人奁中有古金盆,乃稀世宝物,可为娘娘治眼.”
李夫人看完,心中不觉骇异,他当然不知道,这阴阳古金盆乃是包拯系统解锁了属性的缘故,却也不怀疑,暗暗记在心里,便问包兴:“你还回去么”
包兴道:“老爷吩咐小人,面递了书信,仍然迎着回去.”
夫人道:“正当如此.
你回去迎着老爷,就说我按着书信内所云,俱已备办了.
请老爷放心.
这也不便写回信.”
又叫丫鬟拿二十两银子赏他.
包兴连忙谢赏,道:“夫人没有什么吩咐,小人喂喂牲口也就赶回去了.”
说罢,又请了一个禀辞的安.
夫人点头,说:“去罢,好好的伺候老爷.
你不用我嘱咐.”
包兴连连应“是”
,方才退出,开封府执事的衙役有巴结他的,都要约他吃饭.
包兴一壁道谢,一壁擦面,不好拒绝,然后大家坐下吃饭,未免提了些官事:路上怎么防刺客,怎么铡庞昱.
众衙役听了,不由得练成称好,大快人心.
说至此,包兴便问:“朝内庞贼有没有什么动静”
衙役答道:“可不是…吗,那庞太师死了儿子,能不在皇上面前参大人一本,皇上似乎也很震怒,只说要等大人回京面圣在做区处哩,哎也不知大人能不能逃过这一劫.”
包兴听罢,只是点了点头,不作他言,当下又将包拯陈州认母一节略说大概,以安众心.
惟恐娘娘回京之后,大家盘诘之时不便.
说罢,急忙吃了饭,马夫拉过马来,包兴上去,拱拱手儿,加上一鞭,他便迎了包公去了.
这边李夫人照书信预备停当,每日至至诚诚,敬候凤驾.
一日,只见前拨差役来了二名,进内衙敲响云牌,回道:“太夫人已然进城,离府不远了.”
李夫人忙换了吉服,带领仆妇丫鬟在三堂后恭候.
不多时,大轿抬至三堂落平,役人轿夫退出,掩了仪门.
李夫人方至轿前,早有丫鬟掀起轿帘,夫人亲手去下扶手,双膝跪倒,口称:“不孝媳妇包拯之妻李氏接见娘亲,望婆婆恕罪.”
太后伸手,李氏诰命忙将双手递过,彼此一拉.
娘娘说道:“媳妇吾儿起来!”
李夫人将娘娘轻轻扶出轿外,搀至佛堂净室.
娘娘入座,诰命递茶,回头吩咐丫鬟等,将跟老太太的丫鬟让至别室歇息.
【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求自动订阅】飞卢提醒您:读书三件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