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一案,虽然复杂,不过包拯却大致能模拟出三种结果.
第一,秦香莲回乡,此事就当没发生过.
第二,秦香莲坚持告状,皇室出面阻止,秦香莲谴送回乡,此案不了了之.
第三,皇室为维护律法尊严,大义灭亲,陈世美交给开封府审理.
前两种当然最有可能,第三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毕竟皇室不可能让昭阳公主守寡,同时还损坏皇室的颜面,只不过韩琪以及陈家村百余口无辜百姓罹难,包拯绝不会袖手旁观.
因此,案件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可以说才是瓶颈,最关键的时候,包拯如果还要坚持下去的话,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绝非是以往案件那么轻描淡写的就糊弄过去得了的.
然而,秦香莲如今已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讨回公道的决心铁定,包拯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没有不受理的理由.
“包青天”
这三个字绝非是一句空话.
深知此案棘手的展昭和公孙策,听秦香莲回答的极是果决,便又看向了包拯:“大人真要受理这件案子”
“那还用说.”
“包大人,您真的愿意为民妇伸冤”
秦香莲激动得无以复加,她哪里知晓如此坚持告状的后果,那就是她没了丈夫,孩子没了爹.
昭阳公主没了丈夫,腹中胎儿也没了爹皇室威严扫地,史书上必定留下一笔难以抹去的丑闻.
“你坚持要告,本府自当受理!”
包拯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而后才看向庞太师,绘声绘色的道,“包拯多有打扰,告辞!”
命四大校尉护送秦香莲母子,转回开封府.
庞太师又被包拯挖了一个大坑,摔了个大跟头,心里能好受才怪,只是气鼓鼓的拍桌子摔椅子,口中不断骂:“包拯,包拯,你休要得意,咱们走着瞧,老夫就不信斗不过你一个小小的开封府尹.”
连连吃了包拯大亏,庞太师现在后悔力荐包拯坐上了开封府尹的位置.
当初以为开封府尹乃是个烫手的山芋,哪想到包拯一来,反而顺风顺水,处处受圣恩眷顾,还把他害得断子绝孙,肠子也悔青了.
驸马府这几天也没少关注开封府的动向,秦香莲被包拯从太师府安然无恙的带出来,这简直就是山本地裂的消息.
他不知庞太师因何突然反水,主动将秦香莲母子交给开封府,实是大出意料之外,可是事到如今,他已顾不上找庞太师理论,当下形势已是千钧一发,小命难保.
“公主,你要救一救为夫,为夫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陈世美好话说尽,当即哭了起来.
如今,昭阳公主是他唯一的护身符,也只有昭阳公主救得了他.
“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局面,你堂堂男儿,怎么小女儿模样,亏你还是驸马爷,丢不丢人.”
昭阳公主看着陈世美这副窝囊样,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只是事到如今,她也不能眼看着陈世美送死.
“我再去求母后!”
昭阳公主求见太后,一哭二闹三上吊,把老太后弄得心神不宁,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最后没办法,只得答应了.
不过兹事体大,即便是她亲自出马,皇上一时间未必接受得了这个沉重的打击.
皇上最近的心情可一点也不好,大辽发生政变,萧太后掌权,便撕毁了和大宋定下的合约,,有南下吞并大宋之意.
仁宗皇帝赵祯为此忧心如焚,枢密使高俅商议如何迎敌之策.
如果此时再让皇上听驸马爷抛妻弃子,欺君罔上,辜负公主,未必接受得了这个现实,保不定一个怒火上来,就直拯秉公办理,那时驸马就再无一线生机了.
因此,如何和皇上说这件事情,太后一时间也是绞尽脑汁,想不出好办法来
秦香莲到了开封府,将事情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原原本本的陈述,包拯也是下定了决心,要将此案彻底做个了结.
案情发展到现在,可以说,万事俱备,人证物证俱全,只欠东风,这东风便是如何想一个万全之策,将陈世美拘提到案.
陈世美终归是驸马爷,太后的乘龙快婿,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开封府没有权利去驸马府拿人.
在等级制度深严的古代,莫不如是,如果贸然行事,只怕还没有拿住陈世美,他已经反咬一口,事情反为不美.
深知官场制度的包拯,绝不会做这等自取灭亡的事.
包拯长吁了一口气,道:“看来,只有故技重施了!”
故技重施展昭神色一凛,表示不懂,公孙策却是很快便猜出来了.
所谓故技重施,便是当初对付曹国舅的妙计——诈病.
不过嘛,诈病已经用过一次,自然不能再用,很容易被人看出破五,账.
而除此之外,能够让百官齐聚开封府的事能是什么,当然是过寿.
包拯虽只是三品开封府尹,不过却有一品阴阳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的官衔,又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百官多多少少会给点面子.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百官来不来无所谓,重要的是放出的长线,必须得将大雨钓上来.
陈世美作为学生,包拯过寿,他似乎没有不来的道理.
“公孙先生,请帖的事情你去安排.”
“大人放心!”
收到包拯帖子的大都是朝内的忠臣贤能,如王安石,司马光之流,此时,王安石尚未变法,因此和司马光乃是至交韩琦,辅弼之辈,老宰相寇准,首辅大臣王延龄等,素来和包拯是君子之交淡若水,和而不同,自然很是高兴来拜贺.
连一向不参与朝政的八贤王也表示要来凑热闹.
第二天一大早,开封府便济济一堂,贺礼琳琅满目,有贵重的,也有轻于鸿毛的.
包兴开始一一查点.
“荆国公,字画一幅!”
荆国公便是参知政事王安石,不过王安石此人两袖清风,视钱财如粪土,虽说是副宰相,却是一贫如洗,因为他此时早已在酝酿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碍于面子,便亲自写了一副字画.
“小小意思,包大人莫要见笑.”
王安石蓬头垢面,似乎连脸都没洗,一进门便哈哈大笑.
“哪里哪里,荆公请!”
包拯知道王安石的为人,他一向是不洗漱的,因此苏洵才洋洋洒洒写下《辨奸论》,单道王安石不顾体面,乃是古今少有的奸臣,将他与赵高并列.
个人见解不同,包拯倒是很佩服王安石,虽然历史上变革失败,史学界也是争论不一,但这些丝毫磨灭不了他的功绩.
至于苏洵的《辨奸论》,包拯不做评价.
“高太尉,珍珠十颗!”
没错,高俅也来了,包拯记得貌似没请他,和他也没多少交集,这是不请自来啊,脸皮还真是够厚.
“公主包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高俅笑呵呵的拱手.
“同喜同喜,太尉请!”
包拯虽然不喜欢高俅,不过人家好意来拜寿,总不至于拒之门外吧!“苏学士,竹石图一副!”
苏学士当然是大宋文坛大家苏东坡了,除了诗词歌赋之外,字画更是一绝,多少文人墨客,高官贵胄为其趋之若鹜,高价买卖,不过苏东坡轻易也是不肯送人的,能来祝寿,自然也是敬佩包拯的为人.
“”
“”
恭贺的人越来越多,但就是没见到包拯要钓的大鱼,就在这时,忽听包兴喊了起来.
“陈驸马,玉麒麟一对!”
推荐《主宰三国》,易痕老作者的书【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求自动订阅】飞卢提醒您:读书三件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