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今天,乃赵国的新王登基之日。
按理来说,登基大典会在老君王死后一个月之内择吉日举行。
在古代,多数情况下老君王死时,下一代君王和大臣们都会在身边。
当老君王一断气,大臣们会立即参拜新君王,这个其实就已经算是继位了。
等举行完登基大典后,就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了。
但是赵王迁两年前疯了,且还没死。
这段时间经过宫里的太医救治许久,仍没有好转的症状。
好歹赵国也曾是能匹敌强秦的大国,即便在外国诸侯看来。
只要给足时间喘(和谐)息,此国翻身的可能性也不小的!
如今面临秦楚魏三国举兵攻打,赵国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若要稳定当前的‘国难’形势,必须要有新的王出来主持大局!
因涉及王权利益方面的势力纷争,这两年赵国邯郸城内时常出现军队阵营混乱,腥风血雨的恶劣情形。
因为,在至高无上的权利地位面前 。。。
不管是诸侯还是公子,只要有继承王位的资格者,都有着企图争霸夺位之心。
所以,足足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这个近期‘灾难’频繁的国家终于选出新王了——
正是赵王迁曾经所喜爱的六儿子,赵歇。
此人城府极深,狡猾奸诈,那宠臣郭开也是其酒友至交。
赵歇在朝内有不少势力,且自成年起便指挥过数场规模不小的战役,妻妾如云,如今年纪正值壮年,岁数也足够大了,当然不会放过新王之位。
所以这两年来,他明面暗里各种‘阴毒’手段皆出。
不知杀害了多少无辜的人,其中包括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兄弟。
终于铲除了一切朝内‘敌人’势力。
赵歇,他今日拥有成为当今赵国新王的际遇,都是凭自己的努力获得啊!!
此次,国内外都关注的登基大典——
整个过程是在邯郸城王宫内, 主殿之前的白石广场进行的。
百官退下,礼毕。具卤薄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追尊四代考、妣,告礼节性社稷。
还,具衮冕御奉先殿,百官上表称贺。
然后丞相等百官各就位,新王穿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至乐止。
在此期间,数十名将军卷帘,尚宝卿捧御宝置于案上,拱卫司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中,向北立。
当乐作,百官在通赞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
贺毕,遣官册立皇后,算是走完这最后一步繁琐的流程。。。。
足足花了大白天的时间,从清晨开始进行,如今接近黄昏时分。
这场新王登基的大典,也总算是到了尾声!
黄昏落下,天色逐渐降下昏暗的帷幕,阳光慢慢的爬下山去,只露出红红火盘。
夕阳斜照,大地万里披霞,广场上淡绿的嫩叶在夕阳的照射下,无声地反射出万道弱光。
冷风吹来,满树柔光飘飘洒洒,煞是好看。
此时作为新王上位,赵歇这种聪明人自然要表态一番。
当即,这位下巴留着羊胡子,肥头大耳的新王便站在白玉雕砌而成的高石台上。
其望着广阔无际,尽是站满了密密麻麻官员臣子,宫女侍卫的场地。
这一刻,赵歇沉声说出早准备好的话,正是所谓的新朝治国方针:“本王以冲龄,统承鸿业,仰承父恩,殷勤教诲,巨细无遗。迨亲政后,振奋图强,敬报父恩。尔等百官,文武皆贤,股肱之臣,赞予重用。。。。。。”
这个登基广场如此之大,但是赵歇的声音如同魔音般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清晰无比。
显然,此人也是内力高深莫测的强者。
“今赵陷入危难之际,本王希望朝内君臣能够一心,共同抵御外邦强国的侵扰也!!”
新王赵歇这些话里面,其实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告诉百官——
自己这个新任的君王还是会器重前朝的大臣们,并且会继续任用他们共同治理天下。
他深知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安定由于改朝换代而开始浮动的人心。
当其的话刚说完没多久,在下一刻广场上便有动静响起:
“拜见大王!”终于,有人忍不住跪倒在地高呼起来。
在有人带头的作用之下,众大臣、士兵将士都不约而同的一排排跪倒下来,口中嘶声力竭地高呼大喊:
“臣,拜见大王——!!”一阵洪亮如潮水般的声音在广场上冲天响起,经久不息。
只见场上近四百人的文武百官们纷纷下跪作大礼,异口同声地喊道。
从高高的君王位置方向来看,整个场面分外壮观,气势颇为浩大。
当大臣们再次跪倒高呼万岁以后,赵歇终于露出了今天的第一抹微笑。
因为他知道,这个磨人繁琐的登基大典总算是完结了!
一直堵在其心头上的重石,总算是落下来了。
终于,我终于是赵国的君王了!!
赵王歇眼里情绪复杂地看着下方的广场之上,双膝朝跪的众多文武百官。
正当这位赵国新王张开双臂,欲要开口免礼的时候。
就在这一刻,忽然高空中传来一道如雷贯耳的清脆少年声音:
“从今天开始,世上再无赵国!!”
此广场设计时本就有‘回音’的效果,这道少年的喊声瞬间被增幅如同地动山摇般震撼。
刚才文武百官的呐喊声,竟都比不过此子的声音来得响亮?!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听到这一道突如其来的动静,在场的众人纷纷表情微变,将目光望向高空之中。
这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