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06章 上回事件,秦王之威
    第307章

    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寿耳。”一些方士投其所好,编织神仙之说,声称海上有仙人仙药,吃了仙药便可长生不死。

    徐福就是这种情况下航行入海的。

    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

    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浓览。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

    这种景象,本来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

    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

    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

    他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徐福空手而归。

    徐福27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

    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令徐福再度出海。

    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其后几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卢生等入海寻求仙药,也是一无所获。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来琅琊。

    当年徐福入海寻找仙药,已经九年过去,一直未来归报。

    当即派人传召徐福,徐福连年航海,耗费很大,担心遭到重谴,奏告秦始皇:“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出海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

    请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

    秦始皇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

    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

    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药。

    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讯了。

    当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而徐福“得平原广译,止王不来,”一去再也不回了。

    徐福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

    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岛九洲。

    徐福第二次出海的始发港,由于尚没有找到史书详细记载而说法不一。

    徐福村人传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日,从他的家乡赣榆下海。

    另一个说法是在山东崂山。

    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第二次出海走的仍是第一次的航线,也是在琅邪。

    徐福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

    如据此推断,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路。

    不仅如此,而且也由此我们得知徐福二渡日岛,带去了古代天朝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

    徐福东渡日岛,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

    那时,日岛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

    徐福给日岛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

    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岛人民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

    这是随着考古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逐步被发现和发掘的。

    近年来,在日岛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十四测定,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

    说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岛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

    在同一时期,日岛也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

    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日岛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日岛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天朝北方沿海文化。

    这也是日岛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弥生文化起源于日岛绳纹文化之后,由于最先是在日岛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

    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相当于天朝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

    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铎、铜铎等。

    铜铎以中央日岛为多,铜剑、铜铎则大多在九州。日岛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华夏。

    日学者八木奘三郎说,天朝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铎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铎之见于日岛,无疑意味着天朝秦汉人的东渡”。

    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天朝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

    日岛人喜欢葫芦都与天朝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岛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天朝 稻米传入日岛的重大意义。

    他说:“稻米拯救了日岛列岛饥饿的人们。

    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

    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

    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岛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

    那么,日岛始终把徐福奉为“农神”和“医神”当在情理之中。

    近年,据统计,在日岛的徐福遗迹有五十多处。

    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莱别有天。

    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岛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

    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

    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

    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

    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

    传说日岛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