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妃撒娇?
说出去谁信啊!
朱瞻基已经在别苑留宿三天,每次回宫的时候,汉王妃就像个二八少女一样黏着他
各种撒娇,那表情搭配嗲嗲的撒娇声音,简直不忍直视。
虽然皇帝不在,但朝中各种大小事都在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就是内阁的好处和恐怖之处。
没有皇帝,照样把江山给你管的好好!
在别苑湖中凉亭!
朱瞻基躺在藤椅上,边上吴氏、汉王妃一左一右伺候着。
汉王妃像是刚谈恋爱的小女生,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跟朱瞻基'坏事'做多了,表现
越来越自然。
汉王妃伏在朱瞻基怀里道:”陛下,外面风冷,我们回屋玩好不好?”
朱瞻基正想着手里银子怎么花,随口问道:“玩什么?”
汉王妃双手搂着男人的脖颈,撒娇道:“陛下想玩什么,臣妾就陪您玩什么!”
22
朱瞻基打了个哆嗦,每天听几十次,还是不适应汉王妃这样的撒娇语气。
邓氏迈着碎步来报:“陛下,于谦求见!”
于谦来了!
朱瞻基趁势把汉王妃推到一边,如此粘人,这谁受得了,示意邓氏把于谦领进来。
有了外人,汉王妃、吴氏都老实了。
吴氏还想回避,但被汉王妃悄悄拉住,她想瞧瞧朝臣们对她们这些罪妇的态度。
很快穿着绯红官袍的于谦就来了,站在凉亭外。
“臣于谦恭请圣安!”
“进来吧!”
“谢陛下!”
于谦走进来,双手放在身前,像个仆人一样站着。
朱瞻基一看于谦缩头模样就想笑,明明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偏要把自己往猥琐路上
带。
于谦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捧手心呈给上。
汉王妃眼睛一亮,走了几步拿到奏折,又转呈给皇帝。
因为汉王在榆木川被诛杀,于谦并未去过汉王府,也不认识汉王妃,更不认识吴氏
只是觉得这两个美妇风情太过,陛下养在别苑里正好,要是接进宫,那一定是祸国
殃民的女人。
朱瞻基打开奏折,看到上面提的是造船厂的事,坐起来认真看了一遍。
大明建立之初,元代所开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一段的会通河,因黄河溃决而被淤,当
时江南输送到北京和辽东的军饷仍依赖海运,洪武元年,朝廷就让汤和督造海船,扩
大海漕以饷北征士卒,洪武五年命吴祯督理海漕以饷辽东,此后海漕运量均在300万
石以上。
前段时间朱瞻基命令江南运往北京的粮饷都走海运,于是这船只就不够用了。
朱瞻基合上奏折道:“我大明有多少造船厂?”
于谦早就把相关情报背得滚瓜烂熟,解释道:“太祖年间,吴祯曾在太仓小北门建立
苏州造船场,建造大型海运漕船,永乐元年,先帝让陈碹总督海运,永乐十年,陈喧
于长江口堆土成台,作为海运漕船的导航标志,方圆百丈,高三十丈,这两大船厂建
造的都是遮洋船和钻风船。
朱瞻基知道这两种船都是运粮船,也看过它们的图纸,有点落伍了。
于谦继续介绍第三个造船厂:”先帝决定迁都的时候,考虑到全国南粮北运的漕运任
务将更为繁重,一旦会通河通,内河漕运任务将与日俱增,需大量造船,于是在大运
河的漕船运输南北交汇点淮安建立清江船厂,设清江提举司,该厂界山阳、清河两县
之间,东西去县各30里,永乐七年陈碹在此地盖厂房,以为造船之所。”
朱瞻基暗暗点头,陈喧虽然是皇爷爷老臣,但现在还活着,在他罢免漕运之前,陈
喧就是全面负责漕运,现在是以戴罪之身,回京叙用。
于谦拱手道:“陛下,陈大人是能臣干吏,自从永乐十三年南北大运河全线通航,先
帝始罢海运而行河运,陈大人在钻风海漕船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内河浅船,当时清江
船厂规模很大,设有京卫、中都、直隶三个总厂,共管辖64个造船分厂,总厂的造船
匠师共3206名,年造船约550艘。”
朱瞻基把折子又看一遍道:”先不提他,说说山东造船厂的情况,朕有大用!”
于谦笑道:“在设立清江造船厂的时候,朝廷还在山东临清建立卫河船厂,设卫河提
举司,共建有18个分厂,朝廷每年向山海关、蓟辽等地输送的粮饷,多数由卫河船厂
制造!”
朱瞻基道:”朕想把清江船厂和卫河船厂合并,每年生产的海运船只有多少?”
于谦低头计算片刻,抬头道:”如将卫河白厂并入清江船厂,那清江船厂就有四个总
厂
82个分厂,工匠可达8000余人,年造船应在100艘以上,如果陛下全力赶至船只
不妨在算上在南京的龙江白厂和宝厂!”
于谦介绍道:“龙江造船厂可制造各种预备大黄船、大黄船、小黄船、四百料战座船
二百料战船、一百五十料战船、一百料战船、三板船、浮桥船、四百料巡座船、二
百料一颗印巡船、二百料巡沙船、九江式哨350船、安庆式哨船、轻浅利便船、金水
河渔船、后湖一号楼船、后湖二号楼船、后湖平船、抽分座船、快船、蜈蚣船以及四
桅海船和两头船等。”
朱瞻基听明白了,这龙江造船厂就是专门制造战船的。
至于宝船厂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专门制造宝船的船厂,规模极大,不亚于龙江造船厂。
朱瞻基道:“朕打算在兵部设立一个海军局,专门管理造船厂和大明海军,把这些船
厂合并到一起,每年能生产多少船只?”
这个问题有些笼统,很多船只用途都不一样!
于谦考虑一会,回道:”每年可造船200,但召集人手,全力生产的话,微臣可以担
保,至少300艘!”
朱瞻基笑道:“就300!给朕保持十年!”
于谦拱手道:“臣遵旨!”
如果是永乐朝,于谦绝不会同意这种旨意,但这是宣德朝了,户部银子多的花不完
造几个船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瞻基补充道:“去年女真反叛,把松花江那边的造船厂给烧了,挺可惜的,你们兵
部要派人恢复过来。”
于谦道:“臣明白!大明在东北需要军力,有了造船厂,就能驻兵,可以震慑女真部
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