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过生辰。
文武官员问安恭贺就到了偏殿等候。
朱瞻基陪爹朱高炽吃了一段便饭,便陪同会见文武百官。
虽然不铺张,但该有的歌舞还是要有的。
因为爹朱高炽身体不行,精神也萎靡不振,早早的回宫歇息。
喜庆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百官在日落之前散去。
朱瞻基回太子府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书房里。
点着一盏有灯,穿着单褂的朱高炽正在等下看书。
朱瞻基进来反手把门关上。
朱高炽放下书籍笑道:”官员都走了?*
朱瞻基舒了个懒腰道:“走了!有几个老臣想给你请安,我说爹你已经休息了,让他
们改日再来。*
朱高炽不禁点头,看了眼放松自在的儿子,微微一笑又继续读书。
看着爹苦读,朱瞻基也走到书架旁,目光扫了一圈,都是些经史子集无趣的书,这
古代真没什么书可看,戏剧、演义又不登大雅之堂,有时候只能捧着史书当小说看,
脚下传来小狗的嗯嗯声,低头一看,小白狗正朝他撒娇。
朱瞻基弯腰把白毛阁大学士抱起来,这小家伙和以前还是一模一样。
朱高炽见儿子和宠物亲,笑着道:“这狗儿子还是当年藩国上贡,你爷爷又赐给我,
这一晃都过去七八年了。”
朱瞻基惊讶道:“它是爷爷赐的?”
朱高炽想起当时情景,笑着道:”可不是!他亲征回来,赐我一条狗,我也不知道什
么意思,只能天天逗它,生怕它夭折,惹你爷爷不快。
说完,朱高炽见儿子恍然大悟的模样,笑着提醒道:“还记得你那时候被你爷爷派去
巡视农家n”。
这倒是真的!
皇爷爷对自己这个太孙培养是不竭余力!
朱瞻基之所以能穿着便服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民间,这就是皇爷爷朱棣的默许,让他
亲身体验百姓民间疾苦,甚至有时候会亲自带着他拜访农家,这些记忆都还在。
京城的夏天很热,尤其到了晚上,又闷又热!
朱高炽拿起案桌上的蒲扇,使劲扇了扇,很快就累的满头大汗,不但没起到效果,
反而更热了,一时间有些狼狈。
朱瞻基笑着把蒲扇拿过来,动用了一点内力,扇起的风又大又凉爽。
朱高炽很惊奇的样子,脸上堆满笑容道:“这给官员赏赐的礼单已经列好了,你看看
要是没什么问题,就让礼部发下去。”
在爹朱高炽示意的地方放着一张清单!
朱瞻基低头看了一下,沉吟道:”杨士奇和杨荣的赏赐应该换一下!”
朱高炽又看了一遍礼单,他赏给杨士奇的是一匹御马,赏给杨荣的是三匹绢,这杨
士奇是内阁首辅,御马也比绢布值钱,疑惑道:“这也没问题啊!”
朱瞻基笑道:“杨荣爱财!”
朱高炽看着儿子颇为惊讶,杨荣是太子府属官,在他手下下任劳任怨十多年,竟然
还有贪污受贿的污点?
“瞻基,这、这是怎么回事?”
朱驰基知道爹朱高炽一直以提拔三杨为傲,如果三杨有污点,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
打击,笑着解释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杨荣爱财,据东厂秘报,在巡视西北期间,
杨荣曾收取过边将赠送的良马、金银等贿赂!”
朱高炽心中一惊道:“你怎么处理的?”
“人无完人!”
朱瞻基只说了这四个字,杨荣办事果断,敢作敢为,对军务很熟,也参与过西征,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巡视边地,收点好处也不是什么大罪,给他记在账本上就行。
朱高炽叹了一声,有些失落,他一直以为三杨个个都是忠贞国士,忍不住问道:”杨
士奇和杨傅呢?”
朱瞻基笑道:“杨傅是个纯臣,杨士奇经过儿子犯法充军,行事越发稳重大度。”
朱高炽有些欣慰道:“杨士奇和杨傅还是识大体的。”
朱瞻基听见院子里娘和孙若微的说话声,把蒲扇放下道:4——*爹,时候不早了,孩儿
告退,你早点休息。”
离开太子府!
前后左右都有宫女打着灯笼,照亮夜路。
朱瞻基、孙若微走在最中间,手拉着手聊一些家常。
朱瞻基想起孙愚,询问道:”你药还好吧?”
孙若微感动道:“一切安好!”
朱瞻基笑道:“朕封他靖海侯!还没有赐他府邸!”
孙若微犹豫一下道:“太后说,张克俭的儿子已经长大了!”
*谁?”
朱瞻基听若微突然改变话题,一时没反应过来。
孙若微道:“听太后的意思,是想为两个侄儿请封!”
朱瞻基皱眉道:”这些外戚总想着不劳而获,以后不要让他们进宫了!对他们越好,
他们越贪婪!*
孙若微笑道:“所以臣妾也应该避嫌,陛下已经(诺得的)敕封靖海侯,再赏赐府邸,
太后就该不高兴了呢。
朱瞻基一愣,原来是阻止他赏赐孙愚,哭笑不得道:”你爹和他们不同。”
孙若微道:”在张家眼里是相同的!陛下赏赐多了,他们又会进宫和太后闹!”
“还是你董事!“朱瞻基停下来拥抱一会,笑着道:“不过朕还是要赏,西征的时候,
孙愚将红夷大炮送到大军中,功劳甚大,侯爵分三等,朕晋升其为一等靖海侯,你喜
欢大海,朕封他做南洋总督!”
孙若微疑惑道:“南洋总督不是郑和吗?”
朱瞻基道:“郑和对南洋太熟悉,有些事他不好意思做,换个人比较好,朕不准你推
辞。”
孙若微笑道:“臣妾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