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天竺就是印度!
攻打天竺前,得把地图制作出来。林
这个由兵部负责,早在西征前,朱瞻基就派锦衣卫密探伪装成商人潜伏于印度半岛。
当时东厂负责帖木儿,锦衣卫负责南洋、印度。
西征时东厂早已立下大功,现在轮到检验锦衣卫成果时候了。
三杨已经回到各部办公,只有于谦留下来,盯着印度半岛的地图久久无法回神。
朱瞻基回头,微微一笑道:”整个亚细亚就只剩下这块地方还没有攻占,听说这里分
为五国?”
于谦躬身道:“是!兵部叫他们天竺五国,与玄奘在蒙西域记》里描写的略有不同,
那里还施行种族制度,最高等的是不事生产的神官,也就是和我们大明和尚差不多,
只是他们没有什么女色、饮食方面的忌讳,第二等是皇族贵胄,这些人是这几个国家
的真正统治者,第三等是商人、富农,他们负责供养前面两个等级,第四等是普通百
姓,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
朱瞻基当然知道这些登记制度,其实还有第五个等级,他们全部都是奴隶。
在这五个等级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反而是外来势力,也就是雅利安人,他们
从别的地方迁移到半岛,进而征服了在这里。
第四个等级以下的平民和奴隶反而是生活在半岛上的土著。
一个底层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社会是冷酷的。
绝大多数的案件,基本上都是底层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很少有底层人去愉去抢去故
意伤害顶层阶级的。
因为那些顶层高种姓人活动的区域,底层低种姓人根本就不会去。
高种姓人打官司,对方一般也是高种姓人。
也就是说,能跟底层人民发生矛盾,说明他们阶层区别不大。
在第三个等级人眼里,第四个等级是底层人,在那些第一、第二等级的高种姓人眼
里,第三等级也是底层人,形成了一条鄙视链。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夕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奴
隶,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贱民在天竺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听说在商朝的时候这些雅利安人也出兵攻打过商朝,被妇好率领商军击败,否则华
夏就惨了!
于谦想了想笑道:”这倒是与蒙古人施行过的等级制度相似,臣想不明白,如此不得
人心的政策,为何能延续几千年。”
朱瞻基笑道:“那你就要问问他们了。”
于谦摇摇头,他想不通天竺最底层的百姓为何不反抗,生生世世都为奴,这样的日
子有必要过下去吗,沉吟着道:”不同种族的人不能通婚,如此富贵者生生世世都富
贵,穷困潦倒者生生世世都过着苦日子,的确需要我大明军队前往讨伐,吊民伐罪莫
不如是也!”
朱瞻基莞尔道:”如果攻占天竺,朕应该怎么做?”
于谦理所应当道:“自然是顺从民意,废除苛政暴政,如此方能稳定人心。
朱瞻基若有所思道:”这等级制能存在几年前,还是有理由的,废除容易,想要再建
起就难了。
这些种姓制度源于教派,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已经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
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他们还根据《
梨俱吠陀·原人歌》所描绘的地图,来解释这个等级制度:婆罗门是原人的口、刹帝利
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至于最底层的贱民、奴隶,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这就是世界上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这样的等级制度有个好处!
那就是不用担心造反问题,每个等级各司其职,底层的都已经任命,对高等级的人
有天然的畏惧感,甚至不敢直视。
明军攻占这里的话,要不要留下这个制度?
朱瞻基也没决定好,他打心里也看不起天竺这些人,让他们当普通人都是便宜他们!
于谦对天竺的认知层面还停留在表层,参考了蒙古人的等级制度,劝谏道:w“陛下
这等级制度虽然有些道理,但不得人心,我大明实无必要保留,第一个等级是不事
生产的僧侣,难道我大明还要派僧人过去统治?第二个等级是王公贵族,如果朝廷派
遣的官员有这样的特权,恐怕他们都会生出懈怠之心。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朕还没有考虑到这点,你说的对。”
于谦继续道:“更何况如果保留这制度,大明还要善待这些自认为高贵之人,等到他
们来到大明,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身份与陛下对等,甚至高过陛下(诺赵好)!”
朱瞻基冷不丁笑了下,按照那里人的脾性,这倒是有可能的。
刚才想着这种族制度还有可取之处。
现在朱瞻基想明白这可取之处究竟在哪了!
他们喜欢玩这套,那就陪他们玩,等到攻占那里后,把他们全部都打入第五等级,
只有自己一人是婆罗门。
看看他们还有没有优越感胀!
朱瞻基暗暗点头,按照西征攻占撒马尔罕的规矩,所有王公贵族都是战俘,不是被
拍卖就是被打入和乐署为奴,这天竺也不应该例外,将原有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几个等级的人,全部沦为奴隶,如果他们也能认命几千年而不反抗,那朱瞻
基才是真正的佩服他们.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