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三章 高层会议二
    看到曹轩的眼神张文远轻咳嗓子道:“曹总,其他问题都没啥,咱们宇轩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会不会太匆忙了,前期也没有任何准备”;

    其实张文远想说的是,咱们宇轩资本才成立两个多月,先做共享单车,之后还要做共享汽车,现在还要加上房地产,这三个不管哪一个,都是需要大量资本和人才储备,宇轩资本现在已经是全负荷工作状态。

    曹轩也看出来张文远的疑虑,说道:“房地产方面,不用操心,我是打算收购一家成熟的中小地产公司,咱们只是入股和出资金,其他方面还是他们进行,所以无需担心匆忙,而且我们也不打算深入房地产市场,主要还是为公司做服务。”

    张文远继续道:“既然曹总都已经计划好了那我就没啥可说的,关于小橘单车的推广,现在我们在甬城的宣传手段,完全都可以复制到其他城市,毕竟有了现成的宣传模板,我们也能更快速的进入其他城市;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叫做小黄车的共享单车,和咱们的功能几乎一摸一样,我也是听咱们生产厂家的老板说的,说有一个人去他们那边想要做样车,毕竟咱们是他们大客户,也就把这个信息告诉我了”。

    所有人听到张文远的话,精神都是为之一振,纷纷紧张起来毕竟小橘单车也是才在甬城铺开,其他城市目前只是宣传阶段;反而曹轩很淡定的坐在首位也没说话,张文远继续道:“由于我们之前和好多大的厂家都签订了优先生产协议,小黄车就算想要入场,前期的产能以及成本就是他发展的最大制约。”,说完众人又看了下曹轩,的确有这么一个不差钱和放权的老板,才是做事的最大保障。

    接下来是李华说道:“曹总,您说的共享汽车项目,有没有推出市场的时间”;

    曹轩:“现在只是刚开始立项,招聘人手和着手研发,其实技术方面和单车差不多,推出市场的时间就是小橘单车进入巅峰的时候,前期不用投入过大。至于小橘单车何时进入巅峰,这就靠各位齐心协力,我个人估计在6个月时间,毕竟哪怕全力生产产能也是有限的;

    李华继续道:“行,张总也和我们研究过,虽然我们看到了一定的市场,但是利润真的就很难保证,因为共享汽车属于小众类,而且还是投资大、见效慢、不容易管控”。

    曹轩:“李总你说的没错,其实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不怎么赚钱,尤其是后者,管控不好的话,很有可能血亏,不过不用担心,后期我们会进行融资的,而且我也有信心在金融市场上能够赚取更多的利益来反哺实体行业”。其他人听着曹轩的话,又抬头看王学文,毕竟曹轩说在金融市场上赚钱,那压力就给到王学文这边了。

    这话听得王学文额头直冒冷汗,金融市场风险如此之大,谁敢这么肯定能赚这么多钱,行情不好,血本无归都很有可能,正准备站起来说话;

    曹轩:“王总别心虚,得有无敌的信心才行”。王学文看曹轩这么说,只能苦笑。

    陈薇薇这时候说起来:“曹总,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想复制甬城的推广,希望当地政府和甬城市政府一样,在停车方面进行提前划线,但是收效很小,其他城市好多都不怎么愿意配合”;

    曹轩也想过这个问题,毕竟宇轩资本在甬城,所以当地政府才乐意支持,其他地方就不一样,让人家干这些花钱又没有啥收益的事情肯定好多都不愿意,不过曹轩也没有打断陈薇薇的话,示意她继续道;

    “这也是我这几天一直在外出差的原因,就是约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好的还只是推脱,不好的直接就说不愿意,咱们也很无奈;我个人认为,如果没办法先从政府那边下手,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来推动政府做出改变,只要当地政府不阻止共享单车进入我们就可以先投放,等有一定成绩政府部门肯定会做出一些改变,而且也能给其他城市推广做出一定示范”;

    “我关注到,一线城市大多都限制电动自行车,但在二三线城市,我们不仅可以推广小橘单车,更可以推广电动自行车,可以让更远距离的人来使用我们产品”。

    曹轩听着陈薇薇的描述,心里很满意,不愧是上一世共享单车鼻祖,以前的共享单车就是通过市场让政府做出改变,这也是拉开了全国共享单车大投放的序幕,让共享单车成为2016年最火的项目,没有之一,而且共享电动自行车在不限制电动车的城市,是真的市场很大。

    曹轩点头道:“行,你把你的意见整理下,发给张总和李总,以后关于推广方面的事情,你们安排就好,除非遇到啥需要我解决的困难,不然自己决定就好,没多大事情干就对了,总之一句话,不怕砸钱,我要的是尽快占领市场”。

    曹轩继续道:“张总刚才说的小黄车,我也有耳闻,但是我没有故意打压,甚至我还帮助小黄车,小黄车的投资人就有一个是我安排的”;众人都搞不懂曹轩的节奏,一是要尽快占领市场,怎么反而还帮起竞争对手来。

    曹轩看着众人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我们才能偶更大的影响力,就如今年的小滴、小答、小步一样,我们只要做到行业占有率最高额最大就行,不可能吃下所有市场”。

    众人没有想到曹轩竟然想的这么远,看的如此透彻,尤其是张文远和李华,他俩都是高学历以及丰厚的履历,原以为曹轩赚钱是靠运气,没想到眼光和格局也如此之高。

    曹轩对着张辉道:“张总,技术方面你和刘总那边好好对接,等我们技术到位后,要能全部切换回来,毕竟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最把稳的”;

    张辉:“好的,其实现在我们技术部已经都能进行运营和维护,因为单车的技术基本已经定型,尤其是现在生产的单车都是内涵太阳能发电以及蓝牙开锁,我们已经完全能够独自运行”;

    曹轩:“那行,你那边和刘总沟通,尽快全部切换回来,新写字楼里面地方很大,技术人员不够了,就直接让童总招聘。”。

    最后,曹轩问赵甜雅:“赵总,咱们现在资金还有多少”?

    赵甜雅打开电脑,正准备投影给大家看,曹轩摆摆手道:“你说就行了,我们听着有个底就行,不需要那么明确”;

    赵甜雅缓缓说道:“您之前给公司注资2亿,抛去一些投资花出去的钱,还剩下1亿;现在公司总共员工因为人数还在增加,所以没法具体,还不包括各位老总,因为各位属于年薪制,没计算在内”。

    曹轩没心没肺的说道:“还好,现在有1亿,当公司账户资金不足5000万的时候,你告诉我到时候估计也就可以启动融资计划了”。

    宇轩资本第一次高层会议正式结束,其他人纷纷离开;曹轩让张文远留下,对张文远说道:“张总,关于那个房地产公司的事情,不是我故意事先不和你沟通,因为这也是我昨天买楼的时候,兴趣来了,也是临时决定的,回到家后就忘记了,下次我尽量提前给你说”;

    张文远听到曹轩的这个解释,嘴角抽动的不行,收购一家几亿的公司竟然是随性,而且还能忘记,这个估计国内也没其他人了,不过对于曹轩主动给他解释,张文远也很高兴,毕竟这样才说明,曹轩尊重他,不然一个总经理对公司大事都不知道那如何管理企业。

    曹轩看着张文远的表情,也没继续说啥,就让张文远赶紧安排装修,并通知大家公司将要搬到自己办公楼,也算是让张文远在公司树立威信吧,这种好事情谁发布,大家肯定是第一个认可,毕竟这是给大家谋福利呢。

    当张文远离开会议室后,只剩下曹轩一个人,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说不兴奋是假的。要知道这家公司是曹轩这两个月内发展起来的,也是对曹轩的肯定,同时更加说明曹轩的责任。

    上午十点二十分,张文远通过内部系统,发了一份全员邮件,字数不多,但是给大家带来的兴奋是无法掩饰的;“各位同仁,我是宇轩资本总经理张文远,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共事,正如曹总开会说的一样,我们宇轩资本,将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匹敌BAT的存在,大家也会是宇轩资本的元老,希望我们一起奋斗、努力;

    下面有两个事情:第一、随着公司日益发展,办公环境也越来越拥挤,曹总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办公环境,于是买下三栋写字楼,地址是园区,等装修结束后,司将全部搬迁至园区;

    第二、公司由于之前的高速发展,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管理有些混乱,公司将会重新安排岗位职责,同时也会有更多管理岗位空缺,望大家积极参与;望大家一起奋斗,相互成就;总经理张文远”。

    所有员工第一时间都收到了这份邮件,之前内心的不安都已经变成激动,毕竟谁都能看出来,宇轩资本将要腾飞,不管能否到达BAT的高度,但是绝对成就不低;看来公司有了新的办公大楼,这就是一剂稳定军心的良药,就和我们一样,在一座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算安定下来,对于公司也一样,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大楼公司也算是安定下来,不在是那种漂泊的感觉,尤其是曹轩一出手就是三栋写字楼更是强心剂;

    当第二个管理岗位空缺,需要大家积极参与,这是啥意思傻子都能知道,自己都有机会升职,然后就是加薪,继续正循环,一路往上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说远了,但是这个升职的消息,确让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涨;

    目前宇轩资本里面的员工,除了一些行政岗位和金融岗位的人,其他都属于单车事业部这边,有技术、有售后、有客服等等,一旦公司更加清晰明确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那将会有大量空缺管理层出现;也就是这一次的调整,将会是大家在宇轩资本前期最快的升值机会一旦一个公司步入正轨,想要升值加薪的话,除非特别出众不然就只能慢慢熬上去。

    要说目前公司里面,前期员工只要能力不差的,基本都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叶天华成为实体投资部副总监,可谓是公司最早的人员,也才来了半年不到,已经成为公司高层;

    刘晓倩和大家一样,刚毕业入职两三个月,已经成为曹轩秘书,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哪怕是张文远张总见到后也是比较客气,毕竟刘晓倩经常和曹轩在一起;

    周钰雯,会计出身,学历还没有大多数新入职员工高,但是就是入职早一个多月到现在也才不到两个月,但那时候宇轩资本都是她注册的,妥妥的元老一枚,目前已经是财务部副经理,升值速度之快,目前起点之高都让大家羡慕不已;

    张辉,曹轩同学兼舍友,一跃成为技术部副总监,这种属于亲信,虽然大家没法比,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只要跟着老板走,并且有能力肯定会出人头地,成就一番自我;

    其实每个公司都一样,刚开始最早进来的肯定是有优势,在老板看来就是嫡系,就是那种共患难的兄弟,前期也能经常见到老板;一旦公司腾飞了,只要兄弟们能力不是很差,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升,唯一区别就是提升幅度和后期的晋升空间问题,但是在公司里面这些元老的起点就会高很多;

    当今社会,何为人才,审时度势,从龙之臣,一飞冲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