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一章.闻太师还朝!
    朝歌城。

    王叔比干剜心而亡。

    棺椁停在北门外,搭起芦棚,扬纸幡安定魂魄。

    百官俱前来祭吊。

    世子微子德披麻执杖,拜谢百官。

    武成王黄飞虎、微子、箕子等皆伤悼不已。

    这时忽听探马报“闻太师奏凯回朝。”

    什么?!

    闻太师居然回朝了!

    这可是大喜啊!

    当今失德,商容、比干等皆不得善终,如果是满朝歌还有谁能挽大厦于将倾,那必得闻太师莫属啊!

    如今太师回来, 大商……有救了啊!!

    想到这里,百官齐上马,出城十里迎接。

    才到辕门,军政司报太师“百官迎接辕门。”

    闻太师不喜,因传令“吾还朝而已,不必张扬,百官暂回,午门相会。”

    众官听了, 速至午门等候。

    ……

    不一时, 闻太师乘墨麒麟往北门而进。

    见纸幡飘荡,便问左右“是何人灵柩?”

    左右答说“是亚相比干之柩。”

    太师惊讶。

    居然是王叔比干的灵柩!

    自己收到的情报里没有这一说啊!

    自己离开朝歌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是说大王当真暴虐至此,连身为王叔的肱骨之臣比干都无辜惨死?

    顿时间。

    闻太师心中念头万千。

    只是他为人素来稳重,如今还未了解详情,也不好先入为主,是以先将心中诸般猜测都按耐下来。

    然而进城了,又见鹿台高耸。

    心中又是难受。

    吾早得报说大王建造鹿台奢华,当时大王要建此台,有火灵师姐门下熊文师侄极力劝阻,后不成而出走大商。

    如今一见,此台果然奢侈。

    对纣王的不满又多了几分。

    而后到了午门,见百官道傍相迎。

    闻太师下墨麒麟,笑脸说道“列位老大人,仲远征北海,离别多年,景物城中尽多变了。”

    武成王听了,一叹说道“太师在北, 可闻天下离乱,朝政荒芜,诸侯四叛?”

    说起这个,太师亦是唏嘘不已“年年见报,月月通知,只心悬两地,北海难平。托赖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灭北海妖孽,吾只恨分身乏术,又胁无双翼,不能飞至都城面君为快。”

    言下之意我虽在外地,可我的心时刻都是在大商的,听闻大商发生的桩桩件件的事,我真是恨不得一个人变成两个,把一个时时刻刻守在朝中看顾着大王啊!

    其实在外面的时候听闻朝中之事,闻仲很是有些后悔当初学道之时没有再道法神通上多非心思。

    不然如果自己还能弄出一具化身来,即便是自己在外平叛, 有化身在朝中坐镇, 或许许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

    不多时,众官随至九间大殿。

    闻太师见龙书案何以生尘,寂静凄凉,又见殿东边黄邓邓大圆柱子,便问执殿官“黄澄澄大柱子,为何放在殿上?”

    执殿官跪而答曰“此大柱子,所置新刑,名曰炮烙。”

    话音未落,只见武成王向前言曰“太师,此刑乃铜造成的,有三层火门。”

    又有些哽咽道“凡有谏官阻事,尽忠无私,赤心为国的,言大王之过,说大王不仁,正大王不义,便将此物将炭烧红,用铁索将人两手抱住铜柱,左右裹将过去,四肢烙为灰烬,殿前臭不可闻。”

    “为造此刑,忠良隐遁,贤者退位,能者去国,忠者死节。”

    闻太师听得此言,心中大怒?

    三目交辉,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现尺余远近。

    命执殿官“鸣钟鼓请驾!”

    别人怕了此刑,他却不怕!

    当今虽然人王,然他却也打得!

    ……

    百官闻言大悦。

    闻太师果真没让大家失望啊!

    看这架势,想必是能治一治大王了!

    ……

    又说纣王自取比干心作汤。

    妲己之疾,一时全愈。

    此时正在台上温存。

    有当驾官启奏“九间殿鸣钟鼓,乃闻太师还朝,请驾登殿。”

    纣王闻得此说,默然不语。

    心知太师还朝,自己势必要吃挂落。

    只是又没有办法躲避。

    要知道,当初即便是他父王在时,闻太师对他父王也是从来不假辞色,对他们这些王子更是甚为严厉。

    朝廷上下没有一个对这位是不心存畏惧的。

    只得传旨“排銮舆临轩。”

    于是车御、保驾等官,扈拥天子登九间大殿。

    百官朝驾。

    闻太师进礼,山呼毕。

    纣王秉圭谕说“太师远征北海,登涉艰苦,鞍马劳心,运筹无暇,欣然奏捷,其功不小。”

    嗯。

    甭管其他。

    上来先夸太师一番再说。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太师应当也不至于太为难寡人。

    “感陛下洪福,灭怪除妖,斩逆剿贼。”太师拜伏于地曰“臣征伐十五年,捐躯报国,不敢有负先王。”

    又道“臣在外时,闻得内庭浊乱,各路诸侯反叛,使臣心悬两地,恨不得插翅面君。今睹天颜,其情可实?”

    这话一出。

    纣王即知太师是要向自己发难了,不敢懈怠,连忙阻止语言道“姜桓楚谋逆弑朕,鄂崇禹纵恶为叛,俱已伏诛。”

    “但其子肆虐,不尊国法,乱离各地,使关隘扰攘,甚是不法,良可痛恨!”

    总之就是甩锅。

    先把锅甩出去,不要让太师盯着自己再说其他。

    然而闻太师乃是得道的高人,又历经三朝不倒,也不是好糊弄的,当即问纣王道“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谁可以为证?”

    纣王无辞以对。

    闻太师复近前复表奏“臣征在外,苦战多年,竟闻陛下仁政不修,荒淫酒色,诛谏杀忠,致使诸侯反乱!”

    又发手指铜柱道“臣且问陛下,殿东放着黄澄澄的是甚东西?”

    纣王理所当然道“谏臣恶口忤君,沽忠买直,故设此刑,名曰炮烙。”

    闻太师冷笑一声“臣进都城,见高耸青霄是甚所在?”

    纣王道“太师,那是寡人所设鹿台,朕至暑天,苦无憩地,造此行乐,亦观高望远,不致耳目蔽塞。”

    太师听罢,心中甚是不平。

    怒而言曰“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皆陛下有负于诸侯,故有离叛之患!”

    “今陛下仁政不施,恩泽不降,忠谏不纳,近奸色而远贤良,恋歌饮而不分昼夜,广施土木,民连累而反,军绝粮而散!”

    “文武军民,乃君王四肢!四肢顺,其身康健;四肢不顺,其身缺残!”

    “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

    “想先王在时,四夷拱手,八方宾服,享太平乐业之丰,受巩固皇基之福!”

    “今陛下登临大宝,残虐万姓,诸侯离叛,民乱军怨!北海刀兵,使臣一片苦心,殄灭妖党!”

    “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国体全无,使臣日劳边疆,正如辛勤立燕巢于朽幕!!”

    说着,三目俱睁。

    通身的气势骇人无比。

    然后一字一句道

    “臣今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

    “陛下暂请回宫。”

    纣王本欲分辨一二。

    但见太师手中已执定一根金黄之物,登时又无言可对,只得进宫阙去了。

    ……

    纣王走后。

    闻太师立于殿上,向群臣道“众位先生,大夫,不必回府第,俱同老夫到府内共议,吾自有处。”

    闻太师在朝中威望无双。

    此话一出,自然百官跟随,同至太师府。

    待百官到银安殿上,各依次坐下。

    太师就说道“列位大夫,诸先生,老夫在外多年,远征北地,不得在朝,但我闻仲感先王托孤之重,不敢有负遗言。”

    “但当今颠倒宪章,有不道之事,各以公论,不可架捏,我自有平定之说。”

    原是闻太师远征归来,虽在外时也有得到些朝中的消息,但对如今到底是个情况还是不甚了解。

    故而将列位大臣都请来,要问个明白,也好作计较。

    话音才下。

    便有一大夫孙容,欠身言说

    “太师在上!”

    “朝廷听谗远贤,沉湎酒色,杀忠阻谏,殄灭彝伦,怠荒国政,事迹多端!”

    “恐众官齐言,有紊太师清听,不若众位静坐,只是武成王黄老大人从头至尾讲与老太师听……一来老太师便于听闻,而来百官不致搀越,不知太师意下如何?”

    闻太师听罢,不觉点头道“孙大夫之言甚善。”遂向黄飞虎道“黄老大人,老夫洗耳,愿闻其详。”

    黄飞虎欠身道“既从尊命,末将不得不细细实陈,话还要从大王纳妃说起……”

    “自从大王纳了苏护之女,朝中日渐荒乱。”

    ”将元配姜娘娘剜目烙手,杀子绝伦……”

    “诓诸侯入朝歌,戮醢大臣,妄斩司天监太史杜元铣……”

    “听妲己之狐媚,造炮烙之刑,坏上大夫梅伯……”

    “囚姬昌于羑里七年……”

    “摘星楼内设虿盆,宫娥惨死……”

    “造酒池、肉林,内侍遭殃……”

    “造鹿台广兴土木之工,致大夫熊文投水而亡,上大夫赵启坠楼而死……”

    “肆用崇侯虎监工,贿赂通行,三丁抽二,独丁赴役,有钱者买闲在家,累死百姓,填于台下……”

    “上大夫杨任谏阻鹿台之工,将杨任剜去二目,至今尸骸无踪……”

    “……”

    (大佬们,求下推荐票,月票,谢谢了)

    </p>

    <crpt>;</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