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正文 第42章 “真相”
    “陛下,皇后殿下的车驾在俄国遭遇袭击。皇后殿下受伤了,其余受伤和阵亡人员正在统计中.”

    波尔多上校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怎么可能?”

    这是弗兰茨的第一反应,因为奥尔加回俄国的事情是机密,虽然随行人员不少,但事先知道任务内容的人却不多。

    而且沿途必然有人护送,想搞袭击可没那么容易。

    再加上奥尔加出行的配置与弗兰茨的一样,别说是土匪游击队,就算是遇到一个团的正规军也有一战之力。

    在俄国境内有这种能力,除非俄国正规军出手。其实弗兰茨的第一反应也是尼古拉一世干的,毕竟后者一直希望奥地利帝国参战。

    而且可能是出于对尼古拉一世的了解,也可能是出于对俄国的刻板印象,弗兰茨觉得这种事情完全有可能。

    只不过搞这么大阵仗实在不太对劲,想挑起矛盾完全可以找个人在人群中打两发空包弹,然后再找个西亚长相的阿拉伯人顶罪,最后来个死无对证。

    效果是一样的,而且更加安全,成本也更低。

    其实根本就不用那么麻烦,在奥地利帝国军方的预案中就有奥斯曼军队越境袭击、偷窃、侦查、残害奥地利帝国民众的证据。

    真别把巴尔干人民想象的太过淳朴,这帮人真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哪怕是此时奥地利帝国如此强大,边境也不安宁,毕竟维稳的成本太高,而且在没有监控,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想把这种复杂环境堵死根本就不现实。

    走私、流窜作案几乎无法杜绝,只能增加哨卡和巡逻队尽量减少流窜。

    至于为什么奥斯曼帝国人能跨过俄国领土来到奥地利帝国的土地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弗兰茨手中人证物证俱在,而且有强国愿意相信这种说法。

    其实在边境问题上弗兰茨已经避免了最糟糕的可能,经过他长期巧妙的切割、分化、瓦解基本杜绝了境外势力在边境建立根据地的可能。

    可如果不是尼古拉一世做的,又是谁有这么大本事?奥地利帝国境内的反叛势力?

    实际上1848年还是有很多反叛者逃出了奥地利,这些人中大多数都被弗兰茨赶到了巴尔干,但也有不少人辗转到了俄国。

    没什么好惊讶的,俄国人不收留他们才应该奇怪。伦敦、巴黎、就连历史上保守派大本营的维也纳都有大量的政治流亡者。

    不过尼古拉一世并不是很信任这群人,所以弗兰茨很怀疑他们有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此时嫌疑最大的应该就是俄国内部的反奥派,只有他们有这种事情,同时也有可能接触到这种机密情报。

    可是一旦东窗事发,这样做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些?刺杀皇室成员,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谋反了。

    而且根据奥地利帝国的情报,俄国内部的反奥派虽然众多,但是内部派系林立,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几乎不可能完成这种需要高度协调的策略。

    至于奥斯曼人和英国人,除非他们疯了,否则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谋杀奥尔加没有任何好处,不会出现任何对他们有益的改变。

    “现在立刻召开御前会议,发布总动员令。”

    弗兰茨的语气十分冰冷,他一点也不喜欢被人逼迫的感觉,更不喜欢有人威胁到他的家人。

    三天以前。

    车厢的地面开始倾斜,接着便是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女人们本能地抓住周围事物。

    然而这并不是寻常的颠簸,事实上她们连同整节车厢都被抛飞了出去。

    剧烈的失重感让女人们开始尖叫,与此同时车厢内的装饰,书架上的书籍,餐盘中的水果也都一同飞了起来,然后如同雨点般与她们一同落下。

    但这只是个开始,整个世界都在翻滚,奥尔加觉得自己就像是装在笼子里的仓鼠刚好遇到了一个顽皮的孩童疯狂滚动整个笼子。

    她不知道自己被抛飞了几次,终于晕死过去。

    实际上奥尔加所在的车厢是用钢材特殊强化过的,完全可以抵御步枪的射击,甚至能抵挡小口径火炮的直射。

    外表的锈蚀痕迹完全是在做旧,为的自然是掩人耳目。

    车厢的内部虽然是桃花心木,但实际上已经经过特殊处理,大大加强了抗冲击性和韧性。

    此外车厢内壁上的绒布也有一定缓冲作用,根据奥地利帝国专家的撞击测试,以此时火车的行驶速度即便是发生脱轨事故也能保证车厢内的重要人物安然无恙。

    然而这显然并非寻常的事故.

    “皇后殿下,快醒醒!快醒醒!”

    奥尔加费劲地睁开双眼,她感到一股剧痛从额头传来,用手摸了摸,是血。

    不过奥尔加反而镇定下来了,毕竟她还没死。

    奥尔加放眼望去周围一片狼藉,围在她身旁的菲奥拉女男爵和卡佳也狼狈不堪。

    “大家都怎么样了?布斯达科娃呢?”

    “很糟糕,但我们现在管不了那么多,我们必须立刻离开。您还能站起来吗?”

    菲奥拉女男爵急切地问道。

    实际上由于刚刚的撞击火车内部已经失火,她们必须尽快离开车厢。

    奥尔加奋力站起。

    “没问题。”

    菲奥拉女男爵和卡佳立刻搀扶着奥尔加向车厢外爬去,外面正有几个侍卫用杂物堆了一个缓冲垫。

    爬出车厢奥尔加才看到整列火车都已经完全脱轨,部分车厢已经燃起大火,侍从们则是忙着抢救伤员和救火,还有一队士兵在负责奥尔加的警戒工作。

    奥尔加来到了临时搭建的帐篷,裹着一张毯子瑟瑟发抖。军医连忙开始了检查,奥尔加则是吩咐道。

    “不用都围着我转,你们去抢救伤员吧。”

    “不,皇后殿下。请恕我们不能从命,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您的人身安全。

    我们无法确定这是否是一次有预谋的袭击.”

    侍卫队长的话还未说完,一节车厢就发生了剧烈爆炸,里面装载的正是弗兰茨送给尼古拉一世的军火。

    巨大的冲击波直接掀飞了帐篷,士兵们也为之倾倒。

    不过更可怕的是那些火箭弹正像节日的烟花一般肆无忌惮,面对四处乱窜的火箭弹,侍卫们不得不带着奥尔加抱头鼠窜。

    一发火箭就在距离奥尔加十几米的地方爆炸,好在那不是反步兵火箭,而是一发燃烧弹。

    碎裂开的火焰反而让这惊险的场面显得更加刺激

    俄军的反应相当迅速,不过当附近的俄军赶到时现场就好像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一样。

    地面上有大量爆炸产生的坑洼,火车的残骸还在燃烧,甚至引起了一场火灾。

    整列火车原本有693人,但现在幸存的仅有57人。

    除了几节特制的车厢以外,普通车厢中的人员在撞击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出现大量伤亡。

    很多人都在昏迷不醒的情况下被烧死或者熏死,大多数幸存者在第一时间也没有撤离,反而是灭火救人,抢救物资。

    结果由于火车内军火发生爆炸,二次伤害又带走了不少人的生命。

    之后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幸存者们又与赶来的俄军发生了激烈交火,等到误会澄清时已经仅剩下57人。

    事实上附近的俄军根本不知道有大人物要来,他们还以为是游击队干的。

    等到俄军搞清楚奥尔加的身份第一时间便将她送去城市内的医院,不过此时奥尔加已经由于过度的惊吓和失温失去了意识。

    所以奥地利帝国方面得到了情报只有奥尔加负伤这一条十分模糊的信息。

    等到俄国人反应过来封锁现场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被冰雪所覆盖。

    不过也不能说是一无所获,俄国人在现场发现了一本烧了一半的《古兰经》。

    俄国方面第一时间将他们的发现通知了奥地利,同时弗兰茨也得知了奥尔加昏迷不醒的消息。

    按照菲奥拉女男爵和卡佳等随行人员的报告,奥尔加在进入军营之前还好好的,只说想好好睡一觉,可刚一躺下人就不行了。

    “是不是俄国人搞的鬼?”

    拉图尔伯爵毫不掩饰自己对俄国人的不信任,这样想的高层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俄国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事实上让他们通过牺牲一个女人来挽救一场战争,他们也觉得十分划算。

    毕竟只要奥尔加死了,奥地利民众的怨气就压不住了。

    再加上那本在现场发现的《古兰经》,奥地利帝国必然要让奥斯曼帝国给出一个交代,否则它就无法向自己的国民交代。

    不要觉得荒谬,双方可是世仇,一本《古兰经》已经足够作为证据。

    毕竟民众更愿意相信是仇敌所为,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才是民众最认可的道理。

    “不太可能。俄国人又不是蠢猪,作为栽赃的水平未免也太低了。

    而且皇后很可能在之前的撞击中就已经受了伤,之前一路奔波安抚众人不过是吊着最后一口气而已。”

    沃尼克公爵是搞技术的,他觉得自己的话相当客观,但遭到了众人的集体白眼。

    “这么明显的栽赃除了俄国人还有谁能干得出来吗?”

    拉图尔伯爵愤怒地质问道。

    “您都能看得出来,那还是栽赃吗?俄国人如果要栽赃的话不会换个更隐蔽的手段吗?

    而且他们为什么袭击皇后殿下的车驾?他们不怕被我们查出来,引起两国纠纷吗?”

    沃尼克公爵毫不相让。其实他倒不是什么亲俄派,只是在秉承着他所认为的真理而已。

    “你觉得俄国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我们和俄国人的纠纷还少吗?

    我敢保证只要奥斯曼人一完蛋,俄国人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

    拉图尔伯爵愤怒地吼道。

    “那也不是事情没调查清楚之前,您妄下定论的理由!”

    沃尼克公爵十分倔强的回怼道,这也是弗兰茨让他担任科技大臣的理由,不通人情在有些时候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政治和科学不同,此时奥地利帝国已经被俄国架在了火上。

    真相现在根本就不重要,奥地利帝国需要一场战争来发泄民众的情绪,去满足沙文主义者的野心和民族主义者的虚荣心。

    弗兰茨也要向他的臣民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如果皇后的车驾遭到公然袭击,弗兰茨连个屁都不敢放,那他一直以来积累的威信将荡然无存。

    “够了!向奥斯曼帝国下达最后通牒,限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内找出凶手,并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否则奥地利帝国将捍卫自己的尊严。”

    弗兰茨的话便是奥地利帝国的态度,虽然沃尼克公爵还想说什么,但他的声音已经淹没在众人的呐喊声中。

    “战争!复仇!”

    真相并不重要,对他们来说开疆拓土、加官进爵、名留青史才重要。

    众人走后弗兰茨一个人靠在椅子上,他不清楚到底是谁袭击了奥尔加,这件事大概率也不会调查出真相。

    所谓的复仇之战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但弗兰茨必须把这场戏演下去。

    看来之前的计划必须要重新规划,如果奥尔加死了,弗兰茨还需要再找一个合适的妻子。

    俄国已经没有继续联姻的必要,而且罗曼诺夫家族此时也没有适龄的女子,奥地利帝国皇后的位置不可能空着。

    不过就目前而言,弗兰茨能选择的有价值的对象并不多。一是适龄的不多,二是能给奥地利帝国提供战略价值的几乎没有。

    与其追求所谓的政治价值,还不如追求生育价值。

    弗兰茨突然想起了索菲夫人和卢多维卡姨妈的约定,只不过一想起历史上茜茜公主那自由派的作风他就头皮发麻,奥尔加虽然很难跟上弗兰茨的思维,但至少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弗兰茨与奥尔加夫妻这么多年,并非没有感情。

    只不过作为奥地利帝国的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他必须为国家考虑,做好最坏的打算,也许这便是帝王思维的冷酷。

    弗兰茨已经派出了奥地利帝国最好的医疗团队赶往俄国,但由于时代所限没人能保证奥尔加一定能活下来。

    弗兰茨为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奥尔加遇刺的消息迅速在奥地利帝国传开,民众的怒火被瞬间点燃,他们无法想象奥斯曼人究竟是凶残到了何种程度才会对那位受人爱戴、乐善好施的皇后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

    并不需要过多的宣传,人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