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隆万盛世》正文 1586里应外合
    晚些时候,明军东征传回来的战报也从兵部传开。

    戚继光戚大帅亲帅主力已经成功控制大部分石见地区,银山入手指日可待。

    同时,许多人也第一次听到了佐渡金山这个地名,倭国国内不仅有银山,还有金山。

    毫无疑问,光是银山和金山之名,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

    毕竟,中国自古就有金山银山的传说,据说山上随便捡块石头,里面可能就有狗头金。

    没有巨大的黄金储藏其中,也叫不出金山、银山这个名头来。

    而此时的佐渡金山周围,已经被东海水师控制,拿下佐渡金山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嘶”

    一时间,那些邀约了兵部官员了解到详情的百官,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这才知道,区区一座小岛,每年尽然能够产金数万两,产银数十万两。

    而石见银山,年产银也能在百万两左右。

    想到朝廷只要拿下这两个地方,以后,貌似就不缺银子花了。

    毕竟,单单是现在,靠着赋税和各种商税,朝廷已经能勉强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剩。

    一下子多出二百多万两真金白银,那该怎么花。

    众人在赞颂皇帝圣明,阁老辛苦的时候,心里可都活泛开了。

    可以说,大明还没有到手的金山银山,下面的官员就已经在商量着该如何花销这么大笔进项。

    “不过,倭国别看国小民弱,但还真的不好打。”

    “怎么说?”

    被兵部官员勾起兴趣,大明的官员们也第一次对倭国产生了兴趣。

    旁边酒楼的老板站在一边,殷勤的给这些官老爷倒酒递茶,恭敬的伺候,耳朵却也竖的高高的。

    “倭国那边的什么将军,召集了其他诸侯,据说要聚兵四十万夺回石见地区。

    所以啊,首辅大人今日专门进了乾清宫向陛下禀报此事。

    我大明征倭不过才动用六万大军,对方一下子起兵四十万,戚大帅那里肯定是压力很大。

    为此,我们兵部早前预备的计划就只能提前启用。”

    那兵部郎中说道。

    “什么备用计划?”

    “倭国哪来的四十万人,他们不吃饭了”

    听到那郎中的话,周围同僚都很是不信。

    “你们知道什么,这其实都是朝廷的机密。”

    被周围同僚,许多还是同年如此表情,那郎中也不满了,直接说道:“锦衣卫早就潜入倭国刺探情报。

    据说最开始是听海商说倭国国王在他们国内自称天皇,为此魏阁老自然是不满的。

    陛下才自称天子,那小小倭国国王敢自称天皇,不打他打谁,你们说是不是?”

    “对对对,夜郎自大。”

    “不自量力,是该教训。”

    其他人也都附和,是真心附和,可不是敷衍的语句。

    此时的明人对周围番邦可没什么好脸色,见面那都是颐指气使。

    当然,遇到蒙古人除外,即便现在蒙古人老大是朝廷封的顺义王。

    而女真人,也只是小弟弟,可以随便欺负那种。

    崇洋媚外,不存在的。

    “这一查不要紧,还真是,于是内阁商议后认为,发旨过去肯定是无用的,你们应该知道吧。”

    那郎中故意卖了个关子,说道。

    “知道什么?”

    有人不解问道,这其实也是大部份人心里的疑问。

    当初朱元璋的使者被倭国斩杀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如果不查根本就不知道。

    而现在的官员上任,往往就是看最近十年的卷宗,然后照着前辈的操作方式处理政务。

    再往前的事儿,没兴趣。

    而兵部这边,因为准备早,下面的官员自然没事儿就查过档案,知道大明的钦差居然被倭国给杀了。

    说实话,他们看到记录也是觉得不可思议,洪武大帝居然忍下这口气没发。

    想想蒙古东征,他们多少也有些猜测。

    而那郎中开了头,见周围同僚都是好奇的样子,这才淡淡把洪武年间的事儿说了。

    “难怪,朝廷一直对倭国不假辞色,原来还有这典故。”

    许多人如梦初醒,也才明白为什么早些年倭寇如此肆无忌惮在大明作恶,原来自打开国就这样了。

    胆儿太肥了。

    “你还是先说说兵部的备用计划吧,不会是征兵继续支援吧。”

    有相熟官员想到先前的问题,马上追问道。

    “确实,蓟镇两万大军这几日就会云集天津,东海剩余海船也会去那里,装载蓟镇大军出发,登陆倭国。

    此外,江南也会抽调一万大军从松江府出海,支援前线。”

    那郎中说道。

    “该打,合着狼子野心早就暴露了,敢忤逆朝廷,是该惩罚。”

    “可不,听礼部那边传出来的消息,朝廷此前还向朝鲜王国征集粮草,他们居然推三阻四,只说凑了两成的粮食,也是蹬鼻子上脸。”

    好吧,今天官场消息其实不少,不过大家的关注重点还是在倭国上,特别是被佐渡金山吸引,所以都关心倭国。

    倒是对朝鲜那边的乞求,没什么人去过问。

    不过想到远征倭国巨大的消费,再联想到朝廷要朝鲜征粮,自然就想明白了。

    粮秣不能大明一家出,还拉上朝鲜。

    谁叫这周围,就大明和朝鲜两国。

    还有个琉球,不过隔得太远,而且大部分官员其实也不熟悉舆图,想不到倭国南面还有个小国。

    不过就算知道也没奈何,琉球更穷。

    “九万打四十万,能行吗?”

    都知道倭寇凶残,官军不到十万人,这打起来怕是很有难度。

    虽然戚继光就是靠剿倭积累起巨大的声望,可大家心里还是没底儿。

    “问题不大,倭国虽然人多,但他们没什么大炮,朝廷给官军配备大量火炮,直接轰就是了。”

    那兵部郎中无所谓的说道。

    战报他看过,其中对明军火炮制敌描述详细,显然是找到制胜法宝了。

    京中各地不断上演着这一幕,也是张科有意为之。

    这些天市井不稳,大家都担心官军东征失败,走了蒙元覆辙。

    对外传点好消息,刺激下大家。

    魏广德此时在书房看书,而张吉就在汇报各处传来的消息。

    “知道了,下去吧,有新消息再报过来。”

    张吉汇报完,魏广德就摆手让他下去。

    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肯定会吸引他们的关注,这点魏广德早就有所料,不奇怪。

    不过他其实更关心明军在倭国的进展,既然戚继光打算拿下长门,那明军需要抢占的就只有石见以东的几处城关。

    倭国的城关虽然修的一般,但是依托城关拒敌就可以占尽地利优势,可比在野地扎营,建防御工事坚固得多。

    和倭人争夺城镇,如果只是攻城还好说,可如果涉及到抢占城关,戚继光稍微轻敌冒进,可就容易出现闪失了。

    魏广德依稀记得,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曾爆发一场被称为碧蹄馆之战的战役,虽然明军最后救出被埋伏包围的先锋骑兵部队,可自身伤亡惨重,特别是损失的是辽东铁骑,对辽东明军战力影响是很大的。

    之后数次大战,基本就是由浙兵等其他军队参战。

    倭国的地形,其实和朝鲜类似,山地和丘陵地势为主。

    稍微冒进,就可能遭遇埋伏。

    而且,倭国比不像想象中那么懦弱,还是很能打的。

    想到这次征调的南军援兵,魏广德也不知道家里知道了会不会骂他。

    现在江南明军,号称最能打的就是九江卫,就是当初在剿倭战争中打出的名气。

    而此次支援,兵部本来打算征调九江卫入援的,不过魏广德出于私心给拦下了。

    最后南军征调的情况变成了征集五千浙兵,南军京营抽调精锐五千入援。

    之前南军集训时,也进驻过南军大校场,连着南军京营也操练了一番。

    南军京营的情况比北京京营还不如,能战之兵也就这五六千人,可以说按照这次魏广德的打算,是全部抽调一空。

    不过南军那几万京营,也太腐败了,还不如早日撤销。

    魏广德记得,十多年前才勾选了万余户民户入军籍,结果南京京营居然凑不出一万精壮。

    实际上,魏广德的内心绝对不是他表现的那般淡定。

    战场上的事儿,那那么容易计算输赢。

    如果真能如此,那都不用打仗,两边将领聚到一起比比兵力就可以结束战斗了。

    魏广德担心着前线的战况,而就在夜色笼罩下,一支明军队伍已经突出石见,进入备后地区。

    他们的目标,正是津田乡和大田庄。

    这两个地名,看上去就和大明乡间无恙,不过却不是村镇,而是毛利家在备后国建立的两个据点城关,储备着大量粮草,原本是打算和织田氏决战的物资。

    这股明军当然是奉戚继光的命令,突袭并占领两城,夺取当地的粮草并据城死守。

    戚继光可不是个安份的人,让他守住石见,他才不会只把兵力收缩在石见周围,而是根据地势主动寻找驻军点,尽可能把明军的防线外扩。

    这也是他要一口吃下长门、安云、周防等地的原因,直接把防线布置在出云和备后。

    以出云的沼田庄往北过大田庄和津田乡一直进入出云,期间几个城关明军都必须抢在倭国主力集结前攻占下来。

    作为防线的中段,也可能是主要和倭寇交战的区域,戚继光把任务分派给了刘綎。

    而邓子龙此时正带着南军追着毛利家冲进了长门,兵锋直指赤间阁,那是长门最主要的大城,也是和九州岛隔海相望的海港城市。

    此时赤间阁外海,南海水师的战船已经云集,如果毛利家撤离稍晚,很大概率就会被全部留下。

    “将军,前面就是津田乡,不过城门已经关闭,城上有许多倭寇巡逻,戒备森严。”

    前方斥候回来禀报发现的敌情,随即又把侦察到津田城墙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知道了,严密监视。”

    刘綎下达了命令,等人走后,他才让身后亲兵传令休息半个时辰,吃点东西。

    此地距离津田乡只要十余里,大军急行一个时辰就能赶到。

    他并不担心拿不下津田乡,甚至都没打算动用火炮。

    那东西死沉,还在后面的辎兵艰难的搬运着。

    半个时辰后,手下两千士卒已经吃了饭食,于是又带着兵马继续潜行,悄悄抵近了大田庄。

    路上,刘綎叫来一个亲兵,向他低语几句。

    那亲兵点头答应后脱离大队,悄悄进入道路一侧树林,从背后竹筐里居然拿出一只信鸽,就直接放了出去。

    刘綎带着大军悄悄隐藏在距离津田乡几里地的山林里,派出斥候警惕四周后就开始等待。

    他在等消息,等锦衣卫传递的消息。

    津田乡,正是锦衣卫准备的一个接应点,里面有十几个人。

    按照一开始他和对方的联系,会在今晚里应外合,由锦衣卫的人手潜入城关打开城门,他只管带军杀人即可。

    津田乡好拿下,可大田庄就没那么容易了,锦衣卫在那里没有人手,只能硬打。

    好在他这次带来的两千人马是轻兵激进,身后还有三千人带着火炮抄近路直接往大田庄进发。

    就在树林里,两千明军啃了一天的干粮,吃喝拉撒就地解决,也是让军士们怨声载道。

    不过这些也只能心里想想,毕竟一路打过来,他们已经见过血,知道不想死就听号令。

    终于,一天时间过去,天色入夜。

    刘綎直接带着家丁和军中精锐百十人就摸到津田乡城门外等待内应,看着半刻钟一班的巡逻倭寇,他也在心中思索,如果内应无法成事,是不是让手下搭人墙,直接上城往里面杀。

    必须承认,刘綎打仗是比较莽撞的,喜欢带兵直接冲杀而不是使用计谋。

    这次也是为了快速拿下戚大帅要的两座城,他才会和锦衣卫的人合谋夺城。

    这边完事儿还要赶往大田,在津田他可没多的时间耽搁。

    终于,三更天后,城里似乎有了动静,在经过短暂的喊杀声后,津田乡城门缓缓打开。

    知道是锦衣卫成事,刘綎没有多想,直接带着两队家丁就往城门冲去,身后几十名斥候紧紧跟随。

    抵达城门处,就看见几个提刀的精壮汉子守住城门,地上躺着几具尸体。

    “酒散寒江月。”

    “空斋夜弈时。”

    “风如万马斗。”

    “人似一鸡栖。”

    城门外,刘綎对着里面几人喊出暗语,对面对答如流。

    随即,刘綎一挥手,十几步外斥候小队有人直接向天空射出一支响箭,召唤兵马前来。

    “家丁队随我上城楼,斥候队守住城门。”

    刘綎直接下令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