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来,新农场看上去好像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远处,一个个小人正在忙碌着。
    冬天翻地,绝对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那两场雪的缘故,地面早就被冻得结结实实,想要开垦出来,也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
    但好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可以把地里深处的虫子虫卵给冻死。
    如果再下一两场雪,也容易让雪水融化后,对开垦出来的田地进行滋润。
    来年种上庄稼长势也会更好。
    况且,农场不就是用来给犯人劳动的吗?
    不然怎么改造?
    所以,不管多忙多累多难熬,在多数人眼中,都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
    “李副队长。”
    李卫东刚到农场门口,负责站岗的狱警便急忙打起招呼。
    在新农场,你可以不认识队长,但不能不认识李副队长,这已经是不少工人跟狱警的共识了,这点只要看看原本的宫家栋副队长就知道了。
    “嗯。”
    李卫东点点头,推着自行车来到办公区域。
    这两天,宿舍的建造并没有停止,反而还在加快,基本上九成的房子轮廓都已经清晰可见。
    只是,年前想要全部竣工的愿望估计要落空了。
    想要都能住进人去,最起码也得等到正月十五左右。
    在李卫东看来,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想来,赵海峰是不满意的。
    因为此刻,他正在不远处,对着一个负责具体建房工程的干事,严厉的说着什么。
    当李卫东到来后,还是那名干事先发现,忍不住朝他这边多看了两眼。
    然后赵海峰才看了过来。
    李卫东发现,当看到他后,对方明显愣了下,估计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回来。
    不是说好的,要借调好几天,甚至年前都不一定能回来吗?
    这是担心自己走太久,被遗忘,所以故意来露露面。
    还是真的完成任务了?
    “卫东?什么时候回来的?那边的事情忙怎么样了?”
    当即,赵海峰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欢喜,大步朝着他走来。
    而那名干事,也如释重负的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
    “今天刚回来,那边基本都忙完了,就算以后还有什么事情,也不用一个劲盯着,我怕您自个在这边忙不过来,所以就赶紧回来了。”
    李卫东一副贴心的模样说道。
    放在后世,像他这样热爱生活,喜欢上班的年青人真的不多了。
    听到李卫东的话,赵海峰神情一僵。
    “这边你不用担心,你现在可是咱们监狱的一面招牌,连公安那边有什么棘手的案子都得借调你过去,我看再这么下去,连大队长都留不住你了。
    虽然我也不舍得你离开,但真要说起来,那边明显更有前途,也更适合你大展拳脚。”
    赵海峰半试探,半怂恿的说道。
    李卫东有能力,这点他是承认的。
    但问题是,这个副手太有能力了,时间久了,他怕自己压不住。
    总不能以后这新农场,真的只认李副队长,而不认他赵队长了吧?
    “其实,大队长也跟我说起过这件事情。”
    李卫东神情显得有些犹豫,似乎是极难做决定。
    “是吗?大队长是怎么跟你说的?”
    但赵海峰却上了心,更加关心起自己这个副手。
    “大队长觉得我还年青,现在还不适合去那边,让我多在农场这边,多在您的领导下,磨砺个两三年再说。”
    李卫东真心实意的说道。
    只是,赵海峰估计是没有感受到他这番真心。
    在他说完大队长的意见后,整个人明显不好了许多。
    “还是大队长真知灼见,一语中的。”
    抠搜了半天,赵海峰努力憋出一句话,仿佛刚刚的迟疑,就是在想这两个成语。
    至于说意思搭不搭,反而是次要的。
    随后,两人又简单的聊了几句。
    只不过,赵海峰主动说起那两个即将到来的副队长,而李卫东也装作不知情,没问。
    仿佛这件事情并不存在。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没一会,徐志强便匆匆赶来。
    当李卫东来到农场上班,消息就被快速传开,徐志强自认为是李卫东手底下第一门面,大将,哪有不来听候的道理。
    尤其是当他看到李卫东正在点炉子的时候,更是立马把活接了过来。
    “这两天农场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面对徐志强,李卫东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直接把位置让出来。
    “有。”
    徐志强一边用废报纸引着炉子里的木柴,一边将这两天农场里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实际上,区区两天时间,能有什么事情发生?
    但在徐志强看来,既然领导问了,那自己就要照实了说,至于大事还是小事,是不是无关紧要,浪费口水,这些都得领导自己来判定。
    他要做的只是汇报就足够了。
    当然,他也没忘记把李占奎,还有他那位寡妇相好的事情说了一遍。
    总结下来,基本就是无大事,净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知道了,咱们新农场这边,有没有人议论年货的问题?各自原本的农场,有什么说法吗?”
    想到第三农场马上就要发年货了,估计其他的农场也不例外。
    他因为身份的缘故,即便工作关系转到了这边,可属于他的那份,该有的还会有。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果然,随着李卫东问话,徐志强面色一苦。
    “有,基本上各个农场的意思是,以前的工资会照实发,但年底的福利,因为已经离开,不是农场的职工,他们不管。”
    毫无疑问,这个不被管的就有徐志强。
    他可是很清楚第三农场那边的年货到底有多丰厚,就是眼前的队长去弄来的。
    当时他还跟着眼馋了很久。
    本来以为能过个丰收年,没想到,级别的提升了,前途也有了,但愣是把年货给弄丢了。
    当然,为了点年货就让他回第三农场,他估计会立马爆炸,开什么玩笑。
    年货再丰厚,真要算起来,能值几个钱?
    能有前途重要?
    只是那种本来应该属于他的东西结果没了,就很郁闷,难受。
    “那教导员是什么意见?”
    李卫东又问起在农场比老黄牛还要勤勤恳恳,但却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周纪。
    对方当初被指派的任务是接收犯人,越多越好,最好是把新农场直接填满。
    这个任务相当于是招工。
    本就是人事方面的问题,他也推辞不了。
    而且,像这种年货福利的问题,同样归他管。
    “教导员肯定不愿意啊,咱们农场新建,他压根就没弄福利,所以就去那几个农场找人家,可连吃了几次闭门羹,人家就是不肯拿出来。”
    徐志强苦着脸说道。
    这样下去,估计今年要空手回家了。
    “我知道了。”
    李卫东点点头,虽然各个农场都有点不地道,不过想想也正常。
    自家的福利本来就紧紧巴巴,不够分的。
    凭什么还要负担那些离开的职工?
    这可跟工资不一样,工资是上头发的,不归他们管。
    就算不发,钱也落不到他们手里。
    可福利就不一样了,基本都是每个农场的教导员,千方百计的找关系,废了好大的劲给弄来的,凭什么要给‘外人’?
    没这样的道理。
    你走了更好,人家还能省下一份,领导勉为其难,回家的时候多劳累点。
    徐志强说完就一直眼巴巴的看着自家队长,结果就这?
    毕竟别人不清楚,他难道还能不清楚第三农场那些年货是怎么来的?
    在他看来,只要自家队长愿意,弄到年货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属于小事一桩。
    但现在,看模样,自家队长似乎没这个意思。
    虽然有些不解,但徐志强却没有多嘴。
    如今,他在家里的地位大涨,说的话也明显更有分量了。
    媳妇也知道晚上给他打洗脚水了。
    就是没改掉唠叨的毛病。
    一个劲的在他耳边念叨要谨小慎微,要听自家队长的话,要知道谁是咱家的恩人,要知道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乱说。
    虽然他并不怎么在意,但有些东西却也听了进去。
    等徐志强升起炉子,再到离开,李卫东都没有任何表态。
    仿佛这件事情压根就不归他管。
    而实际上,也真的不该他管。
    这可是教导员的工作,他一个副队长上赶着去帮忙,是几个意思?
    在农场,跟职场中其实没什么两样。
    关键在于本分。
    该自己做的,肯定得做好。
    但是不该自己做的,尤其是不该自己管的闲事,千万不要去乱操心。
    李卫东这边坐下,等水烧开,刚给自己泡了杯茶,就又有人登门,所以干脆又起身泡了一杯。
    “徐教授,您这几天都忙完了?”
    这新来的客人正是考古文物研究所的徐青平。
    从他还红肿的眼睛,以及邋遢的模样,就知道他这几天估计没闲着。
    不过整个人看上去倒是挺亢奋的。
    “嗯,总算幸不辱命,这是清单,你们赵队长让我来找你,说是只要你签了字,剩下的东西就能拉走。”
    徐青平说着,便递出两份清单。
    一份是那那批找回来的黄金,一份是些瓷器等古董文物。
    上面每一件,每一样都写的清清楚楚。
    李卫东只是随意扫了眼,就没在意。
    反正这批黄金回头得交上去,至于数量,倒是挺可观的。
    不过在他跟徐青平教授的眼中,这里面的价值,却是不相等的。
    李卫东在乎黄金多重,相当于多少钱。
    而徐青平,却更看重上面的承载的历史,所代表的意义,有着怎样的研究价值。
    他这几天带着人,加班加点,才对那些黄金制品,完成了初步的梳理。
    对每一件,都进行了大量的拍照,以及文字记录。
    就是想把这份历史给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而李卫东其实也挺想成全徐青平教授,像对方这么纯粹的人,往后只会越来越少。
    但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错过了最开始的机会后,这批黄金就已经被打上标签。
    如今国家还很困难,要还债。
    为什么农村养了那么多猪,结果自个吃不到也就算了,就连城里,也是限量供应?
    就是因为大部分的猪肉,都用来还债了。
    而黄金,在全世界都是硬通货,不管用来还债,还是自家储备起来,都显得极为重要。
    甚至李卫东怀疑,就算真的让对方把这批黄金带回研究所,它最终也会被上交,一番辗转后,会被融成标准分量的金条。
    这才是实打实的。
    至于说这些都是古董,在几十年后,会不断的升值,远远高于其黄金本身的价值。
    那又怎么样?
    自己现在上交了,融了,给国家解决了困难,都是自己的功劳。
    留给后代,便宜别人?
    再算再高尚,也没这个高尚法。
    为什么是只有盛世古董才值钱?
    因为古董不能当饭吃。
    像眼下,最困难的时期刚过去,大家伙的肚子都还填不饱,你在那里扯什么历史,什么研究价值,什么给后代子孙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你是觉得大家伙手里没石头是吧?
    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才是硬道理。
    贫穷就要先发展,先解决衣食,就算牺牲一些别的方面,也是必须的。
    更何况,过几年后,天知道有多少古董被付之一炬。
    所以,李卫东哪怕知道徐青平在未来是对的,也不打算跟他‘同流合污’。
    李卫东简单看了一遍,将那份黄金清单留下,随即在另一份清单,还有证明信上签了字。
    既然徐青平说是赵海峰让他签字,那就说明赵海峰不打算管了。
    毕竟大墓是李卫东发现的,黄金也是他找回来的。
    赵海峰可是要面子的,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还会继续抢功劳?
    不过,就算他什么都不做,等回头这批黄金交上去,也会写明:第六(新)农场上交黄金一批。
    是的。
    表面的文件,根本就不会写李卫东的名字。
    因为这是一个重视集体的年代,你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代表,却不能抹去集体的功劳。
    所以,表面上的功劳,会是属于整个第六农场的,是大家伙的。
    赵海峰作为第六农场的队长,天然占据主导地位,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撇开他。
    当然,不仅仅是好的方面,要是出了事情,他同样得为此负责。
    李卫东将签了字的清单递给徐青平,随口问道:“徐教授,您怎么看待如今的考古发掘?”
    “怎么?你也觉得我们考古是在挖人家祖坟,跟那些盗墓贼,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徐青平眉头一挑,他们考古文物研究所自从成立后,就存在不少争议。
    尤其是他们下乡进行古墓发掘的时候,被当地老百姓排斥,甚至曾经有人半夜里对着他们住的地方泼大粪。
    也被头发花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老人指着鼻子大骂过。
    毕竟传统观念里,一直认为人死为大,入土为安。
    像以前,哪怕最恶毒的行为,也无非是起出棺材,挫骨扬灰。
    哪怕考古不会将人挫骨扬灰,可该研究的,却一样没少。
    比如说,敲碎骨头,磨成粉末拿去化验之类的。
    “不是,您误会了,我是觉得以目前的技术,不可能对所有文物都能进行有效的保护,甚至可以说损失很大,既然这样,那些没被盗墓贼发现的古墓,或许可以先保留起来,等过些年再进行发掘。”
    要不是看在徐青平为人正派,一心想为公的份上,李卫东压根就不会说这番话。
    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现在挖出来了,很难逃过几年后的集中销毁。
    与其这样,还不如等过些年再说。
    不发掘,有时候就是最大,最好的保护。
    “你放心好了,只要是我发掘过的古墓,绝对会尽最大的力量保护好。”
    徐青平压根就没在意。
    或许在他看来,李卫东就是外行瞎指挥,你懂怎么保护文物吗?
    李卫东见徐青平的态度,就知道自己白说了。
    他也没有再劝。
    真到了那个时候,又岂是你一个‘小小’的教授能阻拦的了得?
    甚至,李卫东很怀疑,就算现在分别了,以对方的性格,说不定过几年两人还会重聚。
    不过那个时候,两人恐怕很难再像现在这样,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
    怕夜长梦多,徐青平拿到李卫东签了字的清单跟证明信后,一杯茶都还没喝完,就告辞离开。
    黄金没了也就没了,虽然心痛,但这三天该研究的,该取证的,基本都完成了,回去对着照片研究虽然困难了点,但也好过没有。
    而剩下的那些瓷器古董,还有些别的东西,却不能再有什么闪失了。
    必须得赶紧拉回去。
    李卫东起身将徐青平送到门口,然后去跟赵海峰说了一声,就让人把那些黄金装好,然后一起送到监狱这边。
    这批黄金已经惹出了不小的乱子,继续留在农场也非什么好事。
    还不如赶紧上交。
    顺便,李卫东也过来跟大队长唠唠嗑。
    只是他刚到监狱,还没等进大队长的办公室,就半路被人给截住了。
    五千字!
    事实证明,天气预报没有欺骗我,这不,刚刚写完,就出太阳了。
    所以,凌晨更新没毛病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