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1章 时移世易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宁出发的第72天下午,来到旧治古城。

    我们经过的时候,旧治古城是麦新城,即后来的贵定县的县治治所。

    旧治古城原本是且兰管辖的地方,西汉时灭且兰后,改变当地由土司割据的状况,回归到正统统治。

    后来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朝廷撤新贵县和定番州,取两者一个字,合并设立贵定县,治所设在平伐司,即现代的今旧治镇,同时大大地加固了城墙的军事防御能力。

    明朝末年,旧治古城作为军事重镇的功能逐渐弱化。

    清朝时,朝廷想将贵定的治所迁到别的地方,当时有两个选择,或留在旧治,或迁到新添卫。

    消息一出,住在新添卫的人们十分兴奋,也立即引起了旧治古城居民的反对。

    谁都知道,行政治所的迁移,是朝廷后续投入资源的迁移。

    朝廷为什么要将远在深山中的一个治所兴师动众搞迁移?

    这得从贵定的汉人说起。

    吃晚饭时,饭店小二就向我们说起:这里的汉人是洪武初年从四川入黔军队的后人。

    饭店小二所说的洪武初年从四川入黔军队,多姓“郎”,他们入黔后屯军在旧治古城内。

    到了明万历年间,祖籍是陕西庆阳府的安汝桂被朝廷授以“明威将军”,率兵入黔征战,后来这支部队在距离旧治古城几十公里外的“新添卫”屯军,他们也带来了家眷和族人,他们姓“安”。

    安姓人也进入旧治古城内生活和贸易。

    渐渐旧治古城内的汉人形成郎姓和安姓两大家族,民间中流传有许多两大家族比富的传说。

    清朝要将治所迁址的消息一出,有人反对,官员就提出一个办法:称土!

    就是将旧治古城周边的农田土壤和新添卫的农田土壤,各取一盒,然后分别称重,谁重谁胜出。

    这是民间判定土壤是否肥沃的方法之一。

    古代的人,无现代那么多化验仪器,要判断土地肥沃的程度,除了看土地上边的植物生长情况,就是通过看泥土颜色质地、看泥土的保水性来观察。

    肥沃的土壤,颜色呈或黑或青或黄色,土层最好超过60厘米才算得上深厚,土块疏松不板结,才易耕作。

    肥沃的土壤,通常保水性也强,灌水后,泥土可以持续六到七天保住水份;瘦脊的土壤容易板结,或会快速渗水?,留不住水分。

    夜晚打露后,干燥的肥土会有返潮现象,而瘦脊的土壤不会。

    称重的结果,是新添卫的土壤比旧治的土壤重得多,新添卫胜出!

    输了的一方就传说,对方新添卫的人想出了办法,就是往土里放入水银,才顺利胜出了。

    无论如何,愿赌服输!

    朝廷用了这个办法,成功实施了迁址计划。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即公元1687年,贵定的县城由旧治古城迁到新添卫,即现代的贵定县城。

    话说,新添卫在我们经过的公元1389年,还只是一个新添的千户所;新添卫作为湘黔驿道交通节点,也设有驿站。

    次年,即公元1390年才升格为新添卫,卫治所于新添城,即现代的贵州省贵定县新场乡。

    后来,人们也清醒过来了,哪有什么私底下两族相争的阴谋?

    政治家们走的都是阳谋!

    或许古时候的人们不了解,是因为身在局中,而后世的人们,从地图上看,就很清晰了!

    同是在黔南地区,旧治古城地处偏远且交通不便,新添卫西北与龙里县相挨,龙里再往西北,就是贵阳了。

    从杨老驿到麦新城、再到旧治古城、再到龙里,比从杨老驿到麦新城、再到新添城、再到龙里的距离,要多出很多!

    换句话说,不经旧治古城,道路拉直了!距离变短了。

    为了实现对贵州的加强统一管理,将贵定治所迁址到更便于控制的区域,是统治者必然的选择。

    这才是不便明说的真相。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钧世》里说:时移世易,理自然也!

    时光流转,社会变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会因为个别人的意愿而有所停留 。

    言归正传。

    我们吃完晚饭,也早早回客栈休息了。

    一夜无梦,又到天明。

    第二天清早,天还未亮,我们就起床了。

    在客栈旁边的饭店吃完酸汤粉,我们就出发了。

    旧治古城到龙里驿站约60里路,我们计划一天内走到。

    沿着驿道一路向西北行走,沿途的风景如诗如画。

    跟之前的喀斯特岩溶地形不同,这边的风光更似是田园风光向草原风光过渡。

    走过山腰、村落、古树、河流,进入森林和峡谷。

    走过潺潺溪水、瀑布飞挂、奇峰怪石的峡谷,眼前竟然出现是广阔的草原!

    这里的草原跟新疆和内蒙内的不同,这是由众多大小不一的草坪,被一道道水坝围住,组成一幅水草丰美、马羊肥的画面。

    这里的草原辽阔,天的尽头是青山围绕,走在驿道上,令人心旷神怡。

    上午的阳光,照在水面上,闪着白光,马羊在草坪上静静吃草,我们从旁边的驿道经过,它们头也不抬一下,仿佛我们不存在一样。

    此情此景,我们又似路过一幅画,身在画中,却又似人在画外。

    美丽的地方,一路走来,看见过不少,但像这里的情形,还是第一次看见。

    走到午后过一点,我们到了龙里驿。

    龙里,因龙架山得名。

    龙里县,最早建置的历史是唐朝。

    唐朝时,这里叫新安堡。

    宋代时,新安县降为羁縻县。

    元代时,新安县改属定远府。

    到了明代,洪武初年,在此置龙里驿站。

    龙里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呈南北相间排列,呈波状起伏。

    龙里县地处苗岭山脉中段,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区,属黔中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错。

    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