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4章 舌战群儒!陈寒狂怼官员
    第一百四十四章舌战群儒!陈寒狂怼官员!!

    转了一大圈之后,陈寒和朱元璋则是选择了一个空旷来开始开朝会。

    在这个地方开朝会,主要就是来讨论一下,当前要怎么样才能够将这些个好的技术最大化,利益化。

    同时也要看一看这些个官员们,对于这些技术的接受程度有多高。

    看得出来,文官们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这些东西。

    首先来说,如果陈寒的这些个技术真的能够成为主流。

    真的能够推动天下的发展的话。

    那么他们这些个文官们该怎么办?

    其实文官们一直以来,并不想着所谓的技术进步。

    他们想的是什么?

    他们想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地位的稳固。

    社会的发展永远停留在初级阶段,这才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而现在看起来,陈寒正在将这个模式越来越往危险的地方推动。

    所以他们反对陈寒。

    如今的陈寒似乎并不见得,会跟他们文官走在一块。

    而且一定会将文官们的路往狭窄之处走。

    所以朝会选择在这里开,文官就有很大的意见。

    而且一听陈寒的意思,有可能是要将所有的这些技术推广到市场上面去。

    这让不少的文官更是担忧。

    朝会刚开始陈寒直接是上前说道:“陛下如今,我的五大工厂大家也都看了,不管是钢铁,玻璃,水泥,红砖还是纺织。”

    “大家都看得出来,全都是为今后大明打基础的,必须要去完成的。”

    “而今咱们大明王朝最缺的是什么。”

    “最缺的就是基础。”

    “最缺的就是商业环境。”

    当陈寒这么一说,下边的文官纷纷撇嘴。

    除了吕本他们这些人之外。

    一个个的在听到这话之后马上是不高兴了。

    特别是督察院的那些个御史。

    御史为何能够来到这个地方很简单,大明王朝对于言路并没有阻拦。

    就算是陈寒作为督察院的左佥都御史。

    可是下面总有一些个硬骨头的人。

    就比如郭汝槐他们这些个人。

    郭汝槐这时候也并不见得就同意陈寒的说法。

    所以他直接是站了出来说道:“陈大人,那如果这些技术到了市面上后被买卖人给控制。”

    “将来钢铁流落到市面,变成了大量的武器。”

    “变成了流民造反的工具,又该如何处理呢?”

    郭汝槐站出来,陈寒并没有觉得奇怪,反倒是认为这个家伙真的是有点原则。

    他不会因为跟自己有点交情,甚至不会因为自己曾经救过他,而对自己做的事情完全赞同。

    反倒是站在了他的立场上,提出反对意见。

    朱元璋估计是很喜欢这个人。

    所以即使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巡城御史,可有大事,居然都有他的份。

    估计其他的人也都看得出来。

    当前敢于在公共场合之上,对陈寒进行扎心弹劾的,还得是由郭汝槐这样的人来做。

    同样那些文官,更是有一些小心思。

    那就是,你不是一直去救这个郭汝槐吗?

    可是这个郭汝槐,总是站出来反对你。

    岂不就是告诉世人一件事情。

    那就是你做的那些事情。

    即使被你救过的人,也不认同。

    那反对的意见就会更大。

    反对的效果就更多。

    听完了郭汝槐的话之后,陈寒直接是说道,“如果一项新的技术害怕流落世面,害怕被买卖人利用。”

    “那将来咱们就不用谈发展。”

    “大明王朝现在继承的可不仅仅是元朝的衣钵,同样也继承了我中原王朝,自秦朝以来所有的技术。”

    “当年制造铁的技术尚且保密,提盐的技术尚且保密,制煤技术尚且保密,可到如今,不照样成为了千家万户常用的技能?”

    “如果我们敝帚自珍,将所有新技术,全部用于朝廷自行消化。”

    “那请问有多少银钱,能投入这生产当中去?”

    “就光说钢铁和玻璃生产,每日要耗费多少焦炭?需要耗费多少砂石,郭大人你可清楚?”

    这个话问得郭汝槐一时哑口无言。

    陈寒道:“每日要消耗的焦炭在三千斤以上,每日要消耗的砂石在五万斤以上。”

    “这些个数字只会越来越大,请问国库有多少钱财来消耗?”

    “难道一定要等到国库无法支撑,让这项技术永久地成为束之高阁的图纸吗?”

    “请问诸位大人,你们是想让这水泥路铺设到全天下去,还是仅在京城周边使用?”

    “仅仅只让京城周边的高官,能踩在这平坦的道路上,反倒让全天下百姓依旧在这泥泞的道路之上原地踏步?”

    “请问这便是你们这些高官胸怀天下的觉悟吗?”

    陈寒这番话说得郭汝槐面有惭愧地退下去。

    不过很快有也有官员站出来说道,“可是陈大人,如果让买卖人参与进来,将来他们以利益为决策,以金钱为导向。”

    “将所有技术通通加以利润来合计,岂不出现粗制滥造?”

    “就算技术再好,用到百姓身上,也只不过是皮毛而已。”

    “反倒是害了天下所有的人。”

    “那这又该如何解决?”

    陈寒于是再次反驳:“任何一项新制度和新型事物的出现,都会经过一个阵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买卖人的确会贪图利益,买卖人的确会粗制滥造。”

    “然而你不能否认的是,当一切都透明化之后,就算百姓没有多少见识,他们依旧会知道玻璃是要透明的,水泥是不能溶于水的,钢铁是不能被轻易折断的。”

    “将下边的压力倒推于所有的买卖人身上,迫使他们想要获得利润就必须精益求精,这才能长久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