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1章 陈寒怒怼腐儒!朝堂上再次掀起波澜!
    第二百二十一章陈寒怒怼腐儒!朝堂上再次掀起波澜!

    他甚至偏过头去看向吕本。

    吕本和他对视一眼之后,也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到了一些什么东西。

    那意思是说:你这老小子心里面在想些什么?你们要做的事是什么?其实我们早已有猜测。

    陈寒和朱元璋的确是有猜测。

    一旦这个棉布的价格降低了之后,这些个走私买卖人肯定会大量的收购棉布,会大量地借着价格下跌之势抢购,然后又高价贩卖到海外去。

    就这一点小心思其实谁都瞒不住。

    只不过吕本他们估计是没有想到,会直接喊出不允许降价的人,居然是皇帝陛下。

    其他的人也是愣了。

    特别是跟着吕本的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在这个时候都是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谁能想到皇帝居然会如此地偏袒陈寒。

    皇帝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一个消息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不用玩了。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大家伙就只能是偃旗息鼓。

    好不容易等到这么个机会,好不容易在这个时候可以拿到最低廉的价格,可没有想到是皇帝亲自将这个价格给稳住。

    他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

    唯有用皇权强行将价格给稳住,唯有让大明商会去收购,才能够真正的名正言顺。

    所以这一点朱元璋做出来的事,是让吕本佩服。

    同时也没有想到的。

    不过朱元璋这边刚说完就有官员们直接站出来:“陛下,此事引起重重大动荡的乃是陈寒。

    难道他就不要负一丁点的责任吗?

    他一句话导致全天下的百姓都受到了牵连。

    导致松江乃至于东南沿海所有的村庄,在这恐慌当中,惶惶不可终日。

    他明知道他自己的影响力巨大,早已超越了一搬人。

    可是他依旧信口雌黄,他依旧在京城散播谣言,使天下所有的人不得安生。

    他这么做法,难道就不应该受到惩罚?

    难道就任由他去做我们做吗?

    难道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要跟着他震荡?

    陛下,您不该如此维护他。”

    御史站出来直接这么一说,官员们当即也是跟着说道:“陛下,在我的家乡山东曲阜,有不少的人种棉花。

    他们原本能够靠着棉棉花可以安稳度日,可是没有想到在陈寒的运作之下。

    他利用低价把棉花都给收购回来,使百姓们一年血本无归。

    他如此做法,却根本没有任何人去指责。”

    又有官员站出来:“陛下,臣的家乡在河南,那是大面积种植棉花之地。

    也是真正的棉花出产地。

    我河南一地之棉花占据天下四成。

    可是因为陈寒如此做法,导致棉花今年的收成锐减。

    有不少百姓是借债去种植棉花,有不少百姓是把水田转变成了棉花种植地。

    可是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更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

    官员们都站了出来反对陈寒没有得到半点惩罚。

    他们甚至都觉得陈寒就算是没有直接导致棉花降价,但是他的行为却足够引起天下所有的棉花者们的混乱。

    毕竟他发起了收购棉花行动让天下所有的棉花参与者,都感受到了恐惧。

    见到陈寒又被弹劾朱元璋都很头疼。

    陈寒现在就算是做了为天下好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官员的心目当中,他就是那样的一个恶人。

    就算现在陈寒在这里告诉他们只要好好的跟着大明商会做事情,他们就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

    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不少的官府都这样的宣传。

    都在说陈寒这个人就是大明王朝的蛀虫。

    和他走在一块浑身都要发黑发臭。

    所以才导致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陈寒现在做的事。

    也有很多的江南那边的官员说道:

    “陛下,松江棉布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终于成为了享誉天下的棉布商品。

    为了适应棉布的生产,朝廷也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将周边的农田,改成了棉花地。

    百姓们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完成这一转变。

    如今陈寒说停掉就停掉,届时,损失最大的还是朝廷。

    请陛下三思!”

    听着这位官员的话所有人都觉得有道理。

    可是陈寒听了之后却马上说道:“简直一派胡言!”

    官员们听到陈寒如此的口无遮拦,立刻生气。

    特别是说话的那名新上任的浙江道御史。

    他们家虽然不是种植面部的,但是对这种事情也算是感同身受。

    他看到过很多的农业转型不成功的案例,所以就算陈寒将改革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他也不会认为陈寒就能成功。

    所以陈寒一说这话他立刻是站出来:“陈大人您虽然是我们的上司,但是卑职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您如此的谩骂卑职,如果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卑职不介意跟您在这里当堂论理。”

    陈寒哈哈一笑,然后看向了朱元璋:“陛下,按照他们的说法,有一百年的传统就不能打破垄断。

    那我到时要问一下在元初,若没有黄道婆从崖州将织布技术带回来,何来松江以及周边地带的繁荣?

    然而松江棉布的繁荣,何尝不是对周边纺织业者的剥削?”

    “这……”刚才说话的浙江道御史一时间语塞。

    吕本知道陈寒的巧言善辩功夫又要发挥作用。

    不过陈寒的一番话让吕本这些人都没有办法反驳。

    他的这番话说得是对的,当初松江棉布起来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其他地方的纺织业者们纷纷倒闭歇业。

    难道那时候的松江棉布就可以崛起,而现在陈寒这边拥有更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