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9章 江南士大夫的绝地反抗
    乔宇来到杨一清身边:“老师……这……”

    “一切,以陛下的心思处置。”杨一清叹了一口气,“陛下还是退让了,否则不会让你来办这件事。”

    是的,在杨一清看起来,皇帝还是有所退让的。

    谢迁死谏。

    终究还是触及了皇帝心中的底线,只是皇帝为了不让底线那么灵活破坏,于是折中用了《大诰》作为绳准。

    这也是在逼着大理寺,尽快完成《刑法》的编撰。

    要知道《刑法》,是从大明律脱胎出来的,里头还需要增加不少判例。

    大明律并不是简单的条款给你,里头还有很多判例作为支撑,告诉你类似的案子,这条应该怎么判,怎么用。

    大明律,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法典》。

    而正在编纂的《刑法》,也是法典形式。

    只是相较于之前,细化了很多官员犯罪,必须上升到了直接用公权力,也就是刑部出人动手的地步。

    总之,《刑法》也可以称之为法典了。

    当然除了《刑法》,还佣民法》,这一块是费宏在负责,而谢迁负责的是《宗法》主要是针对宗亲的条款。

    宗法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和宗藩之间准则,算是在法律上确定,宗藩属于大明国土的一部分,但地方自治。

    然后还有一些虚头巴脑的律法、税赋、经济、权责、义务,外加赋予理藩院,拥有协调各地区宗藩、少民利益的行政权力。

    简而言之,杨一清是看出来了,朱厚照是不准备让步了。

    但也没有想要谢家因为谢迁的死谏,得到置身事外的可能。

    因为朱厚照是要帮助谢迁“清理门户”来的。

    那么,谢家也是门户的一份子。

    那么谢家也就在打击之粒

    只是,损失可能少点,但也足够将谢家一并北迁了。

    丝毫不给任何逃票逍遥的机会。

    旨意从徐州加速南下。

    士绅动乱,也因此爆发。

    淮安第一个先爆了。

    这边的叶淇家人,带着数百家兵,裹挟其他士绅,凑了两千人,在通过内应,连夜打开城门,突袭山阳县。

    知县刘畅带着城中衙役反击,死战不退,最后被杀死在县郑

    攻下山阳县之后,叶家立刻宣布皇帝身边有贼子,不是大明皇帝了,随后宣布遥尊兴王朱厚熜为帝。

    直接宣布叛乱。

    朱厚照在徐州接到消息,召集群臣:“兴王被立为帝,你们北方会有多少人造反?”

    群臣一听寒气四溢,纷纷劝道:“陛下,这必然是为了挑拨家而设这祸害言论!”

    “没错!兴王虽然有贤王之名,但也绝无反叛的心思。”

    这群人赶紧替朱厚熜开脱。

    皇帝不在,上个监国就是兴王。

    他们终究结交过兴王。

    要是兴王有事,他们能逃得了干系?

    所以,这个罪名,绝对不能认。

    朱厚照闷哼一声,懒得多废话:“朕有皇长子,这群叛逆连立皇长子做皇帝的勇气都没有!也亏得敢言清君侧!”

    一听这话,众人一时间摸不着皇帝的脾气。

    倒是朱厚照看他们狐疑,犹疑,嗤笑道:“怎么?是觉得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当不得我大明的皇帝,还是觉得朕的儿子,当不得大明的皇帝?”

    “臣等不敢!这大明下一任主君,必然是皇长子!”

    “皇长子有命,陛下当立之为太子!”

    有人趁机跳出来,“请陛下早定国本,以安民心。”

    朱厚照懒得理会这个跳出来刷政治资本的家伙,站了起来:“山阳县被破,但城内反抗依旧在,着令淮安分军区,定南将军平河,立刻镇压叛乱。

    着令徐州兵马南下,直取应,弹压叛乱。

    再放檄文,凡非江南籍士绅,一律安定,镇守自家祖宅,谨防侵害。

    朕此行,只灭不臣之人!

    不会对我大明功臣之后,进行迫害!”

    “是!”

    朱厚照的话,群臣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朱厚照这是铁了心要把江南有能量的士绅全部北迁,剩下的那一批人,要么治罪死,要么反叛死!

    反正东南不可能也没机会反抗。

    因为两淮就淮安山阳县成功,剩下的全部被地方乡镇直接镇压下来。

    朱厚照放部分兵权给乡镇,乡镇主官很多都是军中退役下来的士兵。

    尤其是两淮这边的乡镇,上次江南动荡,朱厚照重点针对两淮乡镇和应府安排了军官退役的乡镇长官。

    这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拉起来的兵马,足够打一场战役了。

    反抗者,控制这自家的宗族、土地,往往都是被几个乡镇土地围在一起的。

    这样一来,这群人就算造反,立刻就被包饺子了。

    识相的都选择更换籍贯,接受皇帝的“好意”北迁。

    不识相的,那就死。

    造反星火燃起来一瞬,很快就被熄灭。

    朱厚照带着大军南下,三日后到山阳城外,叶氏举族被俘,家兵悉数被灭。

    “只诛恶首,余者流放北地,贬为痘氏。单纯的死,太便宜他们了。”

    朱厚照一反常态,没有采用斩尽杀绝的决断,而是要将主家灭了,剩下的全部流放北地。

    但生不如死,更能形容这一次决定后的造反者。

    杀人不过头点地,远不如这一场流放来得狠。

    随后,朱厚照也没过多停留,命淮北秩序如旧,然后带着兵马快速进入南方,只用了十日,抵达扬州。

    当,扬州淮商,七成聚于行宫之内。

    朱厚照来了。

    他们立刻拜见:“草民参见陛下。”

    “都坐。”朱厚照招呼一下,“两件事,朕就不废话了。”

    “第一,两淮盐业,组成公司,国营。以前的盐引规则,朕会改成两块。

    其一,民用盐。

    其二,工业盐。

    两种盐的价格不一样,品质也会不一样。

    民用盐会更加白,并且朕会革新盐法,晾晒更多的盐,来保证大明朝近一万万百姓的用度。

    而工业盐,主要是用来深度加工产品的。比如,咸鱼、腊肉、火腿等能保存久的产品。

    朕给你们优惠,拿着你们手中的历代存下来的盐引,可以按照盐引标定的石数,跟盐业公司买八折的工业盐,至于民用盐,只能打九五折。”

    “第二,答应的人,可得直隶省城市户口,并且荫一子入国子监,只要录科考过,一律从官吏开始做起。”

    朱厚照言毕,这群盐商赶紧应道:“草民叩谢恩。”

    盐商们哪里敢反抗?

    叶氏一门,被灭了。

    毛澄也来信让盐商配合,不要搞事。

    皇帝现在,点起河南、山东十几万兵马南下,只要江南七省敢反,脑袋立刻搬家,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