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66章 平庸中的平庸
    “不过犒劳之事暂且放下吧,我知道你的国库里也不富裕。”

    任小天随后摆了摆手说道。

    道光苦涩道:“真是让先生见笑了。

    这些年朕虽殚精竭虑,但国库收入仍旧是越来越少。”

    任小天轻笑道:“国库收入少了,但是有些人的钱包却鼓起来了啊。”

    道光紧蹙眉头:“先生这话什么意思?”

    雍正怒其不争的说道:“还不明白?小天是在说你朝堂的官员贪腐!”

    道光有些不太相信:“不会吧?朕可是带头奉行节俭。

    朕在上朝时见诸官官服上也都打着补丁。

    如何能说他们贪腐呢?”

    雍正闻言不禁双手扶额。

    自己怎么会有这么个愚蠢的后代。

    就连乾隆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

    眼前这人确定是自己亲手培养的好圣孙吗?

    难道是在自己死后他长歪了?

    任小天十分无语的说道:“这么跟你说吧。

    明末崇祯皇帝勤俭吗?”

    道光点头:“自然勤俭。”

    皇帝里惨如崇祯的可不多。

    他那国库空的连老鼠进去都是含泪走的。

    要不是他穷的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也不至于让大清先祖轻易的入关了。

    任小天继续说道:“他穷,可是他手底下的官员穷吗?”

    道光紧跟着摇了摇头。

    谁不知道崇祯手下的官员贪污成风。

    除了极少数清廉的官员之外,哪个不是巨贪大恶。

    打入京城后李自成抄家抄的手都麻了。

    光是一个国丈周奎家产就有百万两。

    要知道周奎只是一个底层出身的外戚而已。

    比他有权有势的大臣那可多了去了。

    一边是穷困潦倒,一两银子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崇祯。

    一边是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大臣。

    两边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任小天继续说道:“你现在的情况和崇祯时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你现在没有他那时候的天灾连年。

    否则你的日子比崇祯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道光还想为自己分辨几句:“可是...”

    雍正不等他说话便直接呵斥道:“可是什么?难道在官服上打几个补丁就能说他们是清官了吗?

    那这清官也未免太好做了!

    你这高高在上的皇帝又能看到什么?

    你能看到的也只是大臣们想要让你看到的而已!

    私下里他们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真的知道吗?!”

    当年雍正在没有成为储君之前可没少和贪官污吏打了交道。

    自然知道他们欺上瞒下的能力有多强。

    除非是真的去到下面亲自查看,否则只会被他们哄的团团转。

    道光皇帝一看就是庙堂坐久了,根本就不是那些贪官的对手。

    他和乾隆的情况还有所不同。

    因为乾隆是知道贪腐成风,但却有意纵容。

    否则也就不会拿出议罪银这么个奇葩的政策来。

    但是道光是被蒙蔽了眼睛,根本就不知道下面官员的情况。

    他还兀自做着满朝都是清官的美梦。

    殊不知赋税收入大头都被贪官们给分了去了。

    任小天不由得瞥了琦善一眼。

    这个脑满肥肠的家伙也不是什么清官。

    据说当年道光皇帝抄他家的时候,搜出了不少的银两。

    加上他的田产、房产等东西,加在一起也将将达到一千万两。

    虽然与和珅没法相提并论,但也称得上是巨贪大鳄了。

    更为关键的是道光以及后面的咸丰年间。

    官员贪污成风也就罢了,偏偏在位的还都是些能力十分庸碌的庸官。

    他们除了贪污之外,正事是一点也不干。

    康熙沉吟片刻说道:“先生,既然话说到这儿了。

    不若你把旻宁的情况说清楚。

    也好让他自己知道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康熙对于这个四代孙了解的还真不算多。

    任小天点点头刚要说话却被乾隆一声呵斥打断:“琦善,你先跪在外边听宣!”

    评价皇帝这种事情自然是不好当着臣子。

    尤其是乾隆认定任小天不会说出什么好的评价来。

    这样就更不能丢大清皇室的脸面了。

    琦善如蒙大赦,他实在也是不敢再听。

    生怕下一刻脑袋就搬家了。

    他连磕几个头后弯着腰退出了御书房。

    乾隆不放心,还在附近看了看。

    确定没有任何宫人侍卫在后才返回御书房。

    任小天失笑几声,随即正色说道:“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我用这么一句话来评价他吧。

    有心机而无大略,有小能而无雄才。

    若是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平庸,十分的平庸。”

    道光听到任小天的话后脸色难看了几分。

    毕竟他自认勤政不辍,怎么就成了庸人?

    “还是我之前举的哪个例子,道光皇帝和明末的崇祯皇帝很像。

    不仅是当时面临的情况,就连二人的性格也是很相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道光是愈发的不服气。

    他再怎么样也得比崇祯皇帝朱由检那个亡国之君强吧?

    “这事等我说完你就能明白了。

    不过我还是从头说起吧。

    旻宁是嘉庆皇帝嫡次子,不过嫡长子早夭,旻宁也算是嫡长子了。

    他原名绵宁,旻宁这个名字是乾隆亲自为他改的。

    并且颁下诏书说将来继体承绪者,当以绵作旻。

    这基本就确定了旻宁是下下代的继承人。

    随后又把他带在身边培养了几年。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确立旻宁为储君,按照秘密立储的制度把诏书放在了正大光明的匾额之后。

    等到了嘉庆十八年,紫禁城中爆发了一件大事。”

    康熙忍不住出声打断道:“皇宫大内之中还能出什么大事?

    总不能是旻宁发动宫变,将嘉庆给赶下台了吧?”

    这事在历代王朝中都不少见,所以康熙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事也不奇怪。

    道光顿时大惊:“圣祖,不是这么回事啊。”

    任小天也笑道:“旻宁还算是个孝顺的人,不至于干这种事情。

    实际上当时是天理教教众在京城发动起义,带人攻入了皇宫。”

    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也是嘉庆年间多次白莲教起义中规模较大的一次。

    不过这次起义最出名的地方还是首领林清率众攻入紫禁城。

    虽然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而失败,但足以留名青史了。

    任小天继续说道:“当时在京城的天理教首领林清率二百人,在太监的领路下连下东华门和西华门。

    守卫午门的将领策凌听闻天理教打来的消息,居然直接丢下军队逃走了。

    宫中只剩下后宫嫔妃和皇子皇孙们。

    眼见起义军兵临城下,情势可谓岌岌可危。”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