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正文 第1412章 食物链上层人物
    在暴力镇压下,小二哥拿出了这辈子最快速度,最佳记忆,以及最佳社交能力。

    记不住的就问掌柜,问同僚。

    不会写的字也是大胆的问。

    实在表达不清楚的,就画图。

    还很贴心的画下了路线图。

    一整个下午,关在包间里,写了满满一叠纸。

    陈观楼看着纸面上如同鸡爪一般的字,很是嫌弃。好歹,都认识。

    “五家山匪,谁家最大,谁家消息最灵通,最有能耐?”

    “自然数牛背峰的那群山匪。听人说,他家老大以前是楚王的部下,楚王败了, 就带着几个兄弟进山当土匪。人面广,手面阔,消息灵通。关键是他不像别的土匪头子,只知道抢钱玩女人。听人说,他带着人在山里开荒种田,本事可大了!”

    “官府没剿他?他可是楚王部下!”

    “不太清楚。或许他打通了官府关系。”

    陈观楼笑笑,不置可否。

    小二哥消息渠道有限,能知道牛背峰的山匪头子是楚王昔日部下,已经很了不起。

    等小二哥写完所有资料,陈观楼果然守信,给了对方两锭银子,加起来十两。而且是足两,绝无偷工减料。少府铸造的银子,无需怀疑质量!比起户部以及地方官府铸造的银两好多了。

    户部那帮文官不干人事,常年在铸钱一道上搞小动作,都成了定例!

    地方官府更不用说了,以技术有限等等借口,五两银子,杂质就得有一两五钱。赚疯了!

    一群垃圾!

    离开酒楼,小路悄声问道:“楼爷,接下来我们做什么?直接去找那群土匪打听消息吗?”

    陈观楼笑了笑,“不,我们去赌坊,找几个同行聊聊。相信他们都很乐意,跟我分享一些本地风土人情。”

    打听消息,当然不可能只问小二哥一人。

    狱卒衙役,互相之间大把的共同话题。一碰面,三两句就聊了起来。聊到半夜,出了赌坊,直接去当地县衙,再找师爷聊聊。

    高端的事情,也只有处于食物链上层的人才知情。

    那么大一批货物,想要运出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无论走水路还是陆路,或许不会惊动当地县令,但一定会惊动县令大人身边的师爷,以及当地大户。

    陈观楼找到师爷住处,把人绑了,带出城,丢进破庙,恐吓一番,果然听到了想要的消息。

    “二十多天前,的确有一批货从本县经过。他们很识趣,给了一笔可观的银子,就没为难他们,放他们走了。”

    “那你知不知道,一个月前,平江侯府的商队曾从贵县经过?”

    师爷一脸懵逼,“没听说啊!平江侯府的商队经过我县,怎么不打声招呼,让我们尽一尽地主之谊。”

    “真不知道?”

    “老夫性命在壮士手中捏着,岂敢撒谎。壮士若是不信,可以去问本县几家大户。本县所有的事情,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这么说,一个月前,官道上死了人,你们也不知道?”

    师爷更懵了。

    “有死人吗?为何没人来报官?莫非,侯府的商队被……”

    “你是师爷,应该很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陈观楼似笑非笑。

    师爷连连点头,他懂!他嘴巴可严了!否则也不能吃上师爷这碗饭,而且一吃就是几十年。

    不是谁都像穆青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你知道那批货去了何处吗?”

    “老夫真不知道。老夫只管收银子,给批条!别的一概不问,这是规矩!”

    “当初跟你接触的人,还记得吗?将他的面貌画下来。”

    师爷顿时露出为难的神色,“已经过了那么长时间,老夫不……”

    “休要废话!”陈观楼打断对方,接着不怀好意地笑道:“正经师爷的本事,我比谁都清楚。别跟我说不记得。不记人,你当什么师爷?你怎么吃上这碗饭的?”

    他嗤笑一声。

    师爷的基本素养,除了要懂官场规矩,懂衙门实操,还要有超强的记忆力。尤其是见过的人,经历的事,这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东翁遇难,需要全力救助。找谁?

    师爷得翻遍整个脑子,将认识的见过的人,都要过一遍,找出合适的人。这才是一个称职合格的师爷。

    如果人都记不住,怎么当师爷!

    师爷为难道:“非是有意推辞,而是老夫不擅丹青。纵然勉强作画,也是四不像。”

    陈观楼蹙眉,忘了这茬。他也不擅丹青。此刻,他多么希望外甥女婿穆文栩在场,那小子丹青写实,堪称一比一复刻!

    “我,我能画!”

    小路子弱弱的举起手说道。

    陈观楼盯着他看,“你会?”

    “我在族学学过丹青,夫子说我很有天赋。可惜不能考科举。”

    小路子深感遗憾。

    陈观楼却笑起来,问题解决了。

    师爷描述,小路子作画。一直忙活到天大亮,终于有了一幅合格的画像。

    “就是长这个模样!”师爷指着画像说道,语气略显激动,“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老夫见了,顿生三分好感。听他说科举受挫,无奈经商,老夫感同身受,这才没有刁难他,也没询问货物清单,收了钱就放行,让他走了。”

    陈观楼盯着画像,神情若有所思。

    小路子悄声问道:“楼爷觉着他眼熟吗?”

    “你见过?”陈观楼反问道。

    小路子抓抓头,略显困惑,“我也说不上来。好像见过,但是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你肯定见过他。估摸他们踩点的时候,你们撞见过。”陈观楼大胆推测。

    小路子啊了一声,是这样吗?

    怪他脑子不太好使,怎么也想不起来。读书那会,夫子就说他脑子进了水,至今还没倒干净。能混进商队做事,只是因为他姓陈。跟陈观楼一样,跟侯府早就出了五服。

    不同的是,陈观楼牛逼了,站起来了。而小路子他们家这一支,一直败落一直败落,败落到家徒四壁。

    若非有族学,他根本没机会读书识字。

    若非有族中接济,他家早就饿死了。

    如今他在商队做事赚钱,他家情况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