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84章 没那么温和
    “他怎么不快了?说来听听。”李世民说道:“站起来回话。”

    “是。”内侍应声。

    起身后,躬着身子,将李复说的那些话,挑挑拣拣,尽量挑点能听的人话,说给李世民听。

    “奴婢愚钝,未能体会泾阳王殿下玩笑之意......”

    李世民却是摆了摆手,打断了内侍的话。

    “这跟你没关系,想来,他在你跟前的抱怨,可没有你说的那般温和。”

    “你就直接说,他原话说了什么,朕心里有数,也不会怪罪于你。”

    那小子是个什么性子,自己还能不知道了?

    绝对没有内侍说的这般温和!

    绝对!!!

    内侍不敢再隐瞒,声音颤抖的将李复的话复述了一遍。

    说完又噗通一声,跪地上了。

    然而,预想之中的怒火并没有到来。

    殿内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安静。

    片刻之后,上方突然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哈哈大笑。

    “好一个李怀仁,你真是一点亏都不吃。”

    “还敢背后蛐蛐,不对,是当真朕的人的面蛐蛐朕!”

    “反了他了。”

    虽然嘴上如此说,但是语气依旧是带着几分调笑。

    被堂弟这样骂几句,倒也格外真实,还真是多了几分奇妙的亲近感。

    “行了,你也别跪着了,起来吧,没有你的事情。”

    “泾阳王那混不吝的性子,朕是了解的,他也就敢在你们面前撒撒泼,编排朕几句,王德,着些赏赐给他,他也受惊了。”

    “赏赐嘛,记在泾阳王账上,下回找他要账,让他闲的没事吓唬人。”

    “是。”王德强忍着笑意应声。

    泾阳王殿下赏赐没要成,反而被陛下记了笔账。

    这下可是亏大了。

    李世民思来想去。

    李复说的,多少也有点道理。

    “算了算了,既然他都开口骂朕了,若是朕还装作听不见的,还真是显得朕这个做兄长的不体贴了。”

    “从朕的私库里,挑点好东西给他送过去。”

    “好好堵住他的嘴,少在背后编排朕。”

    李世民挥了挥手。

    “是,老奴这就去办。”王德躬身领命。

    转眼,夏天已至尾声,书院的招生又开始了。

    今年书院的招生比往年更加热闹,从前来报名的学生中看,家境优越的占比也比去年多了许多。

    很多农户家出身的孩子,看着那些衣着光鲜靓丽的同龄少年,眼神里多少也带着几分怯懦与自卑。

    躲在暗中的李复带着李承乾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叹息。

    “今年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王叔因何叹息?”李承乾不解。

    “你不懂。”李复摇了摇头。

    “唉?”李承乾愣住。

    这还是头一回,王叔说自己不懂,但是也不跟自己解释。

    “王叔不说,小侄怎么懂呢?”

    李复抿了抿嘴唇。

    “说了你也没法懂。”李复说道:“而且,该懂的时候,你自然就懂了。”

    李承乾的脸上的神色被迷茫占据。

    这咋懂?

    王叔在打什么哑谜?

    李承乾自己琢磨着。

    不,不对劲。

    王叔既然这么说了,那一定是有他的深意在里面的。

    李承乾开始仔细观察这些学生,尝试自己领悟出什么东西来。

    能让王叔如此一脸高深莫测的表情,还说自己该懂的时候就懂了,那意思就是要让自己去认真感受,领悟,从而明白。

    “没有什么好看的了,走吧。”李复对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点点头。

    站在这里这么久,自己到底还是没有能看出些什么。

    比起王叔的境界,自己还差得远呢。

    回家的路上,李复一路都在琢磨。

    《送东阳马生序》能进课本,还真是有它的道理昂。

    教育的延迟性,这下真的体验到了,因为原本在课本里的,在先贤文章里的场景,这就出现在自己眼前了。

    虽然,现在是大唐,说不定自己就是后代口中的“先贤”。

    贤不贤的且不说。

    反正是挺先的。

    回想起原身的小时候,虽然不至于说余幼时家贫,但是也不富裕。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年头,一本书翻开看一看,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识文断字,难就难在这个“断”字上。

    想要读书读明白,一定是要读有注解的书籍,不然自己看一本书,不听先生讲解,是看不明白的。

    这年头的书没有防自学机制,可是其本身,就不是未曾启蒙就能读明白的。

    所以当年,老赵也是辛辛苦苦的出门去买书,借书,请先生来给李复启蒙。

    因此李复也能说是无从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了。

    不过好在,这帮学生进了书院,书院有藏书楼,有图书馆,有先生们能够为他们答疑解惑。

    至少,在读书的路上,他们不用走的那么艰辛。

    李复心里在琢磨这些事情,但是李承乾心里想的就完全不一样了,从书院回家的路上,叔侄两人即便是坐在一辆马车里,也没有说话聊天,各自想着各自的事情。

    李复的思绪,寻常人很难跟得上,更别说是一头雾水的李承乾了。

    李承乾哪儿能想到,自家王叔是在想他自己本身的教育延迟性的问题。

    哪怕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这一出去。

    他能想到的只是,王叔看到了那些来书院报名读书的孩子们,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不管是什么差异,总之,不一样就对了。

    想来想去,他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到了家门口,下了马车,李承乾终于忍不住问了。

    “王叔,方才在书院门口,您说我不懂,我观察了许久,虽然还是有些迷茫,但是,多少好像也明白一些了。”李承乾说道。

    李复一愣。

    明白?

    明白什么了?

    李复看向李承乾,眼神里的迷茫一闪而过。

    “你明白什么了?”李复好奇问道。

    他在想课本上的文章呢。

    这李承乾都能明白?

    不是吧?不是吧?

    肯定不是,李承乾又没读过宋濂的文章,宋濂是明朝的,这会儿,还是大唐呢。

    他能明白,那真是见鬼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