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34章 背信弃义
    李承乾垂眸思索。

    高句丽........

    大唐的舆图,李承乾在庄子上自家王叔的书房里看到过,也在甘露殿中看到过。

    不管是阿耶,还是王叔,都在说辽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要如何应对高句丽。

    毕竟,高句丽这块地方,是越来越过分了。

    自前隋起,就开始不断的扩张,侵入辽东,甚至与鞑靼联手。

    一个在半岛地区的国家,他想要扩张,北方苦寒之地,他们看不上,但是辽东之地肥沃,高句丽一直在旁虎视眈眈。

    这也是为什么前隋两代皇帝,都要征伐高句丽。

    大唐也是一样。

    双方之间,将来必有一战。

    辽东之地是大唐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前隋的惨败助长了如今高句丽的气焰,这下知道派遣一个王子到长安来朝贺了。

    有趣。

    李承乾的脸上露出冰冷的笑容。

    高句丽,新罗,百济,自半岛隔海相望倭国,那可比登州要近的多。

    不过,高句丽可与吐谷浑不同,吐谷浑地处高原,虽然也是要冲,但是地广人稀,资源有限。

    但是高句丽,据险而守,城坚粮足。

    与前隋之战结束之后,对于中原,必定更加严防死守,与之交战,绝非易事,不可掉以轻心。

    被高句丽侵占的辽东之地,本就是华夏故土,绝不能在高句丽手里放太久。

    大唐要收,也要守。

    一个不断扩张,且与前朝有宿怨的政权,长久地威胁东北边疆........如何能坐视不理?

    “殿下?”来汇报的内侍见太子殿下良久不语,小心翼翼的询问。

    接待倭国与高句丽使者的任务,陛下是交给了东宫。

    因为高桓权的身份与其他使者是有区别的。

    李世民在心里有些较劲,所以不会这么快就亲自见高桓权。

    所以说,只能让李承乾去见。

    大唐的太子殿下能召见你,也是你的荣幸了。

    “高句丽……”李承乾微微抬头,稚嫩的面庞露出李二凤同款深沉的表情。

    沉重责任与昂扬斗志的情绪在胸中涌动。

    或许数年,或许十数年,当大唐积蓄足够的力量,准备好万全之策时,那片土地,不是阿耶,就是自己,必定要打下来的地方!

    “等高桓权来到长安,就让他在驿馆先住下,三日之后,本宫会在东宫召见他们的。”李承乾吩咐道。

    “是。”内侍应声。

    相对于东宫这边李承乾的波澜不惊,两仪殿里,李世民要气炸了。

    手里的奏章狠狠的摔在了桌案上。

    “这个李道彦!!!”

    “给朕找了个大麻烦!!”

    “简直丢人现眼!!”

    “来人!”李世民怒喝一声:“传朕旨意!着李绩立刻前往阔水,接替李道彦总管之职,让百骑司的人,把李道彦给朕拿了,押回长安!”

    “房玄龄杜如晦,两仪殿议事!”

    “是。”内侍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应声。

    待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到两仪殿时,见到的便是怒火滔天的李世民。

    “陛下。”

    两人拱手行礼。

    李世民强压心中怒火,但是脸色依旧不怎么好看。

    “李道彦给朝廷惹了个大麻烦。”李世民皱着眉头。

    “李靖在前方打仗的时候,李道彦跟党项结盟,结果吐谷浑平定了,李道彦背弃结盟,突袭党项。”

    “抢了人家几千头牛羊!”

    李世民将前方奏报,交给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看。

    奏报是百骑司送来的,眼下,李道彦还在阔水跟党项对峙,拓跋赤辞已经占据了诸多要塞,李道彦被堵在阔水。

    李世民盯着地图研究了良久,一旦拓跋赤辞与李道彦交手,打起来,李道彦必败!

    “如此背信弃义!若是不治李道彦的罪,将来大唐在外打仗,谁还敢跟大唐结盟?!嗯?朝廷的脸都让他丢尽了!”

    “前脚结盟,人家给他带路,后脚他就偷袭人家!”

    这不是将帅之道!

    况且,他被困在阔水,一旦兵败,那就是上万兵士的损失!

    那都是大唐的兵!

    都是一条条人命!

    杀他十次都不够!

    这会儿的李世民被李道彦气的后槽牙都咬紧了。

    房玄龄与杜如晦快速浏览完奏报,脸色也都凝重起来。

    房玄龄沉声道:“陛下息怒。李道彦此举,确实荒唐至极!背信弃义,乃兵家大忌,臣以为,应当治罪严惩。”

    杜如晦补充道:“更为棘手的是,如今拓跋赤辞据险而守,堵塞要道。李道彦被困阔水,进退维谷。一旦党项人狠下心来,与吐谷浑战败逃亡的残部或者是其他势力勾结,恐生更大变乱。”

    “吐谷浑虽然被平定,李靖将军等人依旧驻兵,就是因为西海都护府新立,局势尚未稳定。”

    李世民重重一拳捶在案上:“朕岂能不知!李靖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眼看就要被这个蠢材毁于一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蠢材死不足惜,但是朝廷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恶化。”

    李世民目光扫过两位重臣:“所以,朕已下令,让李绩火速前往接手烂摊子,务必稳住党项。至于李道彦……”

    “朝廷要给党项一个交代!”

    “这关乎大唐朝廷的脸面,关乎朝廷的信义!”

    李世民眼中寒光一闪。

    “等到李道彦被押解回长安之后,朕会交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

    “陛下圣明!”房杜二人齐声应道。

    “还有,”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一丝疲惫与恼火,“派人去安抚拓跋赤辞,朕会严惩李道彦,大唐不会允许臣子背信弃义,朝廷已经将其革职查办,李道彦所抢的牛羊,会尽数还给他们,朝廷另有赏赐送到党项。”

    “望往后大唐与党项之间,一切照旧。”

    “是,臣等立刻去办。”房玄龄和杜如晦知道事态紧急,不敢耽搁,立刻躬身领命而去。

    李世民伸手扶额。

    当初大唐攻打高昌的时候,其中高昌的罪名有一条,便是臣邦之间,相互攻伐,视同谋反。

    党项也是大唐的藩属国。

    他们也尊奉大唐皇帝为天可汗,如此名义上拓跋赤辞也是他的臣子。

    一个臣子带兵攻伐了另外一个臣子。

    李世民拳头都硬了。

    混账玩意儿!

    两仪殿内,李世民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看着阔水那个小小的标注,胸中怒火再次升腾。李道彦这一颗老鼠屎,差点坏了一锅好汤。

    消息传到东宫,原本还在思索高句丽的事情的李承乾心中暗道一声坏了。

    三四会审,按照朝廷的法度,李道彦必死无疑!

    李道彦也是宗室重臣。

    李承乾蹙眉。

    其父李神通,与太上皇是一个辈的,都是太祖之孙,论起来,自己还要称呼李道彦一声堂叔。

    李承乾重新将目光落在桌案上摆着的舆图上。

    怎么看怎么都是李道彦要完犊子了。

    糊涂啊。

    将领在外带兵打仗,不怕树敌,也不怕吃败仗,但是决不能鼠目寸光。

    朝廷的布置,朝廷对外的声誉、信义........

    李承乾想起王叔李复曾经在庄子上闲聊时说过的话.......

    三个月前......

    书房的院子里,两人坐在树荫底下的躺椅上纳凉,有一遭没一遭的聊着所谓带兵打仗。

    王玄策抱着一摞资料送到这边来。

    “放进屋子里就好,一会儿我让小桃归纳一番。”李复懒洋洋的说着。

    这会儿他可不愿意动弹。

    转而又跟李承乾续上了刚才的话头,只是话锋一转。

    “为将者,勇猛善战是基础,但更要懂得‘势’。何为势?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势,四夷的人心向背是势,甚至天下人对大唐的看法,也是势。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便是自取灭亡。”

    “有勇有谋,但是不顾大势,即便是个人有再大的功劳,坏了朝廷的布置,那个人的功劳,又有什么用呢?你是给朝廷带来了麻烦,对不对?”

    “如此一来,带着功劳,留在长安,朝廷也会再去重用这样的人。”

    “所以带兵打仗嘛,不要在意眼前这点委屈,不要想着个人那些功劳。”

    “目光放长远,站在高处看一看,凡事利则动,不利则静,一方面要站在朝廷的角度上去看,一方面要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去看。”

    “即便是攻打一个地方,但是不要只盯着那一个地方去看,看看四周,里甚至看看远隔千里之外的对手,毕竟,这边一交手,说不定另外一边看着你这里打的如火如荼的,就想着从另一边占便宜呢?”

    这就跟你在前走路,后头有人突然犯贱,盯着你的屁股就想来一记千年杀。

    又或者在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手滑,你光顾着弯腰捡肥皂了.......

    这能行吗?

    大唐决不能成为“兄弟你好香”里的兄弟。

    到时候史书记上一笔,那真是够丢人的。

    “打仗这种事情,不能你得了小利,结果让旁人捡去了大的利益,这不是为他人作嫁衣吗?”

    李复说完,叹息,摇头,故作高深三连。

    没办法,瞅见王玄策了........

    干脆顺带着跟李承乾唠唠这回事吧。

    李承乾当时听着,只觉得王叔这番话高屋建瓴,将用兵之道上升到了战略全局的高度,令他受益匪浅。如今结合李道彦之事再细细品味,更是觉得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李道彦可不就是“逆势而动”的典型?为了眼前几千头牛羊的小利,悍然背弃盟约,不仅将朝廷在西域的布局和信誉置于险地,更给了周边势力可乘之机。

    “信”立,则万国来朝,四方宾服;“信”失,则人心离散,步步维艰。

    如此看来,李道彦真是死不足惜。

    即便是宗室,也绝不能例外。甚至,正因为他是宗室,才更要严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舆图卷起,放置一旁。

    这件事无须自己多想,阿耶会妥善处置,这也不是东宫太子能够干预的。

    思来想去,即便李道彦能够留一条命,惩罚也绝对不会太轻。

    因为此风不可长,在外带兵打仗的将领,绝对不能犯这样的毛病。

    东宫庭院中已经开始落叶的树木,秋意已浓。

    李道彦在外办的事儿,捂都捂不住,更别说去收拾烂摊子的,是李绩。

    那是李复的老丈人。

    李复在庄子上接到消息的时候,也是直说李道彦这个时候办的事儿,是真的蠢。

    大唐为什么打高昌?

    因为高昌劫掠大唐边境。

    所以大唐发兵打仗了。

    你踏马.....

    你带兵去劫掠党项,去劫掠给你带路的向导.......

    拓跋赤辞不干你?

    这当真是个烂摊子。

    自家老丈人但凡去的晚一点,这摊子收拾都收拾不起来。

    书房里,李韶的神色中,带着浓重的担忧。

    亲爹又要上战场了。

    打的还是师出无名的仗。

    “蠢货!简直是蠢不可及!”李复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眼下传回来的消息,党项只是在阔水据险阻击李道彦。”李韶说道:“陛下已经派人去安抚党项了......”

    李复摇头。

    “打是一定要打的,就看岳父他能不能赶得上了,如果赶得上,在打之前把李道彦给绑了,押回长安治罪,安抚党项,那一切好说。”

    “如果赶不上,那就有大麻烦了。”

    “拓跋赤辞要是不反击,他以后还怎么在党项各部立足?人家不把他李道彦堵在阔水往死里打,都算客气了!这烂摊子……”

    李复一想到自家老丈人李绩要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就一阵头疼。

    李绩能力是强,可这局面也太被动了。

    党项人怒火难消啊。

    “岳父大人这次,真是接了个苦差事啊。”李复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希望他能尽快稳住拓跋赤辞,把李道彦那个蠢材弄回来,别再节外生枝了。”

    “事情即便是结束,岳父也要在那里驻守上好一阵子。”李复叹息:“夫人,你让老赵去准备些上好的药材和皮货,等到战事稍缓,给他送过去,那边是苦寒之地,让他多保重身体。”

    李韶点头应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