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完文官的禀告,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行了,此事朕已经知晓。”
    “诸位可还有其他的事要启奏?”
    显然李世民对这事没有多大的兴趣。
    那名官员听到李世民的话,连忙行礼退下。
    “哎,你说这名禀告的官员有没有可能收了那个寺庙的好处,所有才将这事拿到朝堂上来说。”
    李孝塨听到杨旭的话,看了一眼那名官员。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你不是仙人弟子么,难道不能算一下。”
    “算也要知道生辰八字啊,不然怎么算,我又不认识他。”
    “而且我干嘛去算,算还要付出修为,我直接调查不行吗?”
    杨旭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只见戴胄起身来到了过道中间。
    看到这位有事要说,杨旭停止了与李孝塨的悄悄话。
    毕竟一般像戴胄他们这种一个部门的老大要说事,那就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讲!”
    “启禀陛下,夏州刺史上奏,因寒冬来临,夏州百姓又刚刚经历了洪涝灾害。”
    “目前面临粮食和御寒衣物短缺的问题,目前已经有百姓因此问题要离世。”
    “并且,不止是夏州,像丰州、绥州、胜州、银州等等这些地方的州府都有类似的奏折。”
    李世民听到戴胄的汇报,眉头紧皱了起来,这还真是一个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好家伙,感觉亏了啊,这地盘打下来,没有收获不说,还要花钱出去。”
    杨旭摸着自己光秃秃的下巴说道。
    “朝廷是亏了,你小子可没亏。”
    李孝塨对着杨旭调侃道。
    杨旭对于李孝塨的调侃直接当做没看到。
    突然,杨旭感受到了李世民的目光。
    显然李世民又将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关于此事,衡州王你可有解决之法?”
    “没有,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
    杨旭直接摇头道。
    听到杨旭的回答,李世民瞬间脑袋上冒出一团黑线。
    【专啃嫩白菜:哈哈!旭哥这不是已读乱回么。】
    【四爷:旭哥,这你还真不能不知道啊,你必须得知道啊,这可是能够赚钱的机会,还是赚朝廷的钱。】
    【一介书生许公子:是啊,你这可不能已读乱回啊,这你得必须知道才行,这可是赚钱的好几会。】
    【拔剑为红颜:朝廷显然是没有足够的钱粮和衣服,朝廷没有你有啊,这样送上来的机会,你可不能推出去啊。】
    一时间直播间的大佬们纷纷让杨旭清醒一点,别在已读乱回了。
    杨旭看到大佬们的提醒,也反应过来了。
    对啊,这可是上到手里薅羊毛的机会,他刚刚都干了一些什么。
    “那什么刚刚走神了,不知道陛下你问了臣弟什么?”
    李世民听到杨旭的话,嘴角抽搐了一下。
    “朕问你关于这些州府百姓御寒问题可有解决之法?”
    “有,这个必须有,就是嘛这个解决之法看朝廷愿不愿意出钱了。”
    杨旭连忙说道。
    李世民听到杨旭的回答,瞬间明白过来了。
    “此事退朝后再议。”
    李世民对着戴胄说道。
    戴胄自然也明白过来了。
    返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要启奏?”
    李世民说完看了一眼现场的众人。
    看到没有人再启奏,李世民这才说关于西突厥的事。
    “既然已经无事启奏,那么开始献俘仪式。”
    “将这乙毗射匮带上来。”
    “宣乙毗射匮进殿。”
    王升连忙喊道。
    很快乙毗射匮和一众大型部落的首领被带到了大殿内。
    “拜见天可汗!”
    乙毗射匮领着一众首领对着李世民行礼道。
    “免礼!”
    “尔等被我大唐衡州王所降,现在朕问尔等,可否真心愿意归降我大唐。”
    “为我大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等愿意!”
    “臣拜见陛下!”
    乙毗射匮和一众首领连忙表示愿意,并且改口行礼。
    “哈哈!好,好,好!”
    “乙毗射匮听封!”
    “封你为灵州侯,遥领灵州长史一职。”
    “臣谢陛下!”
    接着李世民又将其他的几个首领也一一进行了封赏。
    杨旭在下面坐着撇了撇嘴。
    “这是哪门子的献俘,这不是封赏么。”
    杨旭对着李孝塨小声嘀咕道。
    “不然你觉得要将他们怎样,杀了么?”
    李孝塨回应道。
    “现在我们商讨一下这新增疆域的管理问题,不知道诸位有什么看法?”
    “衡州王,你有什么看法?”
    杨旭听到李世民一开始就直接询问自己,愣了一下。
    不过既然对方问了,他自然就直接回答。
    “设道置州县,可划为安西道。”
    “将一些需要流放的罪犯和其家人迁移过去,将这里原有的一些百姓迁移到关中、或者直接到江南道以及岭南道。”
    李世民听到杨旭的建议,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打算。
    于是微微点了点,接着看向其他众人说道。
    “诸位爱卿觉得衡州王建议如何?”
    现场的大臣们听到李世民这样询问,怎么会不明白,显然这是要采用杨旭的建议。
    于是纷纷表示认可。
    而且这样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
    这样就能给自己手里的人谋一些官职。
    这么大一块地盘,需要的官员可不少,不说多了,就州府来说,至少需要设立十个州府。
    而这州府下面还有县,这一下可就多出不少的空缺职位。
    而杨旭手里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
    这位手里可没有什么人,那么这些官位自然不会去跟他们争。
    而且人家现在可是掌管着整个岭南道和半个江南道,也没有那个精力去谋这安西道的官职。
    所有对于杨旭的建议,这些人纷纷表示没意见。
    毕竟这可比设立所谓的都护府能谋划的利益要多的多。
    “既然诸位都认可衡州王的建议,那么就置安北道,礼部和吏部尽快拿出章程来。”
    “臣领旨!”
    李孝塨和长孙无忌两人连忙行礼道。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无事退朝!”
    “臣等告退!”
    等所有无关紧要的人走了以后,大殿内就只剩下了杨旭、长孙无忌、戴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这些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