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1章 平原城下的对峙
    青州平原城。

    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城池如今却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逄纪和审配率领着袁尚军如乌云压城般兵临城下,已经过去了数日。

    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丝毫进攻的迹象。

    反而在城外扎下了连绵不绝的营帐,仿佛要以围困之势逼迫城内的袁谭军投降或者突围。

    站在城头之上的袁谭,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和无助。

    他的身旁站着辛评,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还有一位来自许都的神秘人物—满宠。

    当袁谭突然在城内发现满宠的身影时,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希望。

    因为在此之前,他与辛评曾商议过,曹操一直在河北布局,曹军绝对不会坐视青州被袁尚占领,他们必定会扶持自己与袁尚抗衡。

    这个发现就像给袁谭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原本慌乱的心情稍稍安定下来。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曹操的真实目的,那便是挑起河北内战,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此时此刻的袁谭和辛评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

    眼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击退城下的袁尚兵马,保卫青州的安全。

    袁谭站在城头,寒风如刀般迎面吹来,他不禁眯起了眼睛,努力想要看清城下的情况。

    然而,这刺骨的寒风却让他难以睁开双眼。

    就在这时,袁谭突然转身,目光落在了身后的满宠身上,他的声音带着些许疑惑和急切:

    “伯宁,你之前曾断言城下的兵马不久之后必会退军,可如今为何还没有丝毫动静呢?”

    数日前,满宠在袁谭面前信誓旦旦地表示,城外的敌军用不了多久就会撤军。

    这一说法让袁谭和辛评都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们实在想不通袁尚的兵马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退兵呢?

    除非曹军能够成功渡过黄河,攻打邺城,以此来实施围魏救赵之计。

    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尽管曹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强悍。

    但自从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一直在黄河两岸对峙,已经鏖战了数年之久,曹军的兵力也已经相当吃紧。

    辛评和袁谭一致认为曹军不太可能为了青州而冒险渡过黄河,绕过黎阳的袁军大营,进而去突袭邺城。

    毕竟这样做的风险实在太大,随时有可能被袁军前后夹击,根本就得不偿失。

    然而,满宠的话却始终萦绕在袁谭的心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满宠如此肯定城下的敌军会撤军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袁谭,让他无法安心,所以他忍不住开口直接询问。

    身后的满宠不紧不慢地向前走了几步,然后稳稳地站在了袁谭身旁。

    他的步伐显得有些从容不迫,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满宠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就像平静的湖面被微风吹过一般,轻轻地荡漾着。

    他对袁谭说道:

    “袁公子,稍安勿躁。我想应该不会等太久了。”

    接着,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然后继续说道:

    “等时机一到,还烦请公子迅速召集平原城内的所有兵马,准备好追击那些撤退的敌军啊。”

    满宠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这让袁谭和一旁的辛评疑惑更甚。

    他们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同样的疑惑。

    袁谭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追问道:

    “伯宁,难道是曹军已经开始北渡黄河了吗?”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显然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

    满宠微微一笑,他的笑容中似乎隐藏着一些深意。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袁谭的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城外的敌军大营,若有所思地说道:

    “公子,稍安勿躁。

    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了!”

    ......

    平原城外的袁尚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逄纪和审配二人相对而坐,面前的几案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

    他们悠闲自得地品着荆茶,茶的香气在帐内弥漫,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荆茶在河北已经不算是稀罕物了,自从甄宓嫁给魏延之后,甄宓的兄长甄尧便获得了荆茶的代理权。

    他不仅可以在河北售卖荆茶,还能将交州的蔗糖和海盐一并引入。

    这些来自南方的特产在河北市场上大受欢迎,为甄尧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为河北的士族带来了更多的雅好。

    正当二人一边品茶,一边闲聊时,蒋义渠和马延两位将领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急切,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为首的蒋义渠走到逄纪和审配面前,拱手施礼道:

    “监军,先生,我军已经围城多日,将士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知何时可以攻城啊?”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显然是对攻城充满了期待。

    原来,邺城和馆陶城外的两场战斗,将袁谭军打得落花流水。

    使得袁尚军士气高昂,将士们都信心满满,恨不得早日夺下平原,荡平青州。

    审配放下茶杯,看了一眼蒋义渠,然后缓缓说道:

    “蒋将军稍安勿躁,攻城之事需从长计议。”

    蒋义渠心中有些焦急,他忍不住说道:

    “先生,我军的实力远胜袁谭军,为何还要拖延时间呢?

    早点攻破城池,拿下袁谭,不是更好吗?”

    审配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

    “蒋将军,平原城被袁谭苦心经营多年,城墙高耸坚固,城内防御设施完备,要想攻下此城,绝非易事。

    而且,袁谭的军队也并非毫无战斗力,他们在城中据守,占据了地利之便,我们若此时强行攻城,恐怕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此外,攻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行。

    而我军长途跋涉而来,尚未得到充分的休整,体力和士气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再加上从冀州运来的攻城器械还在路上,没有这些关键的装备,我们的攻城行动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所以,我们应该耐心等待,等攻城器械一到,让士兵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养精蓄锐之后,再全力以赴地发动攻城战。

    这样一来,我们的胜算才会更大一些。”

    逄纪也插话道:

    “正南先生所言极是。

    我们要等待最佳的时机,一举攻破城池,这样才能确保胜利。”

    蒋义渠听了逄纪和审配的话,心中的焦急稍稍平息了一些。

    他知道这两位都是经验丰富的智谋之士,他们的决策必定有其道理。

    于是,他拱手道:

    “是,监军,先生,末将明白了。

    末将定会耐心等待,听从军令。”

    审配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蒋义渠和马延说:

    “你们先下去吧,有什么情况随时来报。”

    蒋义渠和马延应了一声,转身退出了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