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我做不到?”乔小姑问道。
    这事情最后怎么样取决于夏淮波的态度。
    夏淮波要是在意了,必定会影响他们的感情。
    除非乔小姑不在乎他们之间的感情,那样才能不受伤害。
    “我想想都痛快!
    他们要乖乖的听话,以后我就能让他们见见孩子。
    这是我最大的让步!
    要是不!或者是阳奉阴违,骗我见到了孩子之后,在我在孩子面前说三道四的。
    哼!我丑话说在前面了,夏淮波也说不出来什么!
    那咱们就走着瞧吧!”乔小姑说的底气十足。
    乔小姑不是外人,李向南也就直说了。“这事到最后不要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好!”
    “放心好了,我还是有分寸的。
    你都不知道他们夏家现在尾巴翘的多高!
    他们觉得夏淮波当上税务局的局长了,他们家又出了个当官的!
    就以为家里头又风光了呢!
    一个小县城的税务局局长,能管到京都来吗?
    他们看着夏淮波吃的好用的好,风光的很。
    居然还想多要养老钱!
    我不是不让他给父母养老,但是该给多少就是给多少。
    难不成他家还想夏淮波吃我的,用我的喝我的,然后把工资都给他父母?
    我家里头的吃的喝的,必须是夏淮波花工资去买。
    你不说我喝奶粉对身体好吗?
    自从结了婚,我奶粉都是不断的!
    (李向南都不记得自己说过这事!)
    每个月,我要她给我买一件衣服,包括我脚上穿的鞋,看看这套瓷杯子好不好看,景德镇的……
    反正这东西都是他花钱买的。当然我也让他给自己买。
    他舍不得花钱可不行,我相中了就要买回来,不管是我的东西还是他的东西。
    他的工资花完了,剩下不够的我来花!
    如今可不像以前了,有钱买不到东西!
    不过那也是对别人来说,我从来都没有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时候!
    我们现在的生活,夏淮波的工资一个月都支撑不到十天!
    剩下的花的都是谁的?
    我的!
    说白了是我养着他!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反过来倒贴他,我很够意思的。
    如果他觉得我太浪费了,那可真对不起!姑奶奶,可不跟他过苦日子!”
    这夏家的操作可真够神奇的了。
    李向南:“不对啊!夏家缺钱吗?
    小姑父他爸的退休工资也不少,不至于不够他两口子花吧?”
    “老太太比谁都节俭,怎么可能不够花!
    不是觉得我不讨喜吗?
    就想从他儿子或者说从我手里扣钱,然后给他女儿花!
    他们这算盘打的多响啊!
    不过也就是想想!
    我要是扛不住自己的钱让他们花了,那是我没本事!”乔小姑心情愉悦,肯定她是占上风的。
    李向南:“小姑,你想的真通透!”
    “不是我看的通透!
    说实话,当年我也是动心了!
    要不然,这些年我看谁都没看顺眼!
    年少时的情动难以忘怀。
    所以我就要和这个人在一起试试,看他有多好,到底是不是我年少时心中人的模样。
    如果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人了。
    那我也试过了,人生一辈子,我也就不遗憾了!
    如果能过得好,那我就这辈子算是得偿所愿!
    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过不好!
    他就混蛋!
    不要拖泥带水的婆婆妈妈的,你说是不是?
    为了点小事纠结什么呀?”乔小姑还朝她挑了挑眉。
    这话是说给谁听呢?
    “你知不知道,当年的事老夏家办的多恶心。
    可是我能拿他们怎么样呢?
    到最后只有我和夏淮波的日子不好过。
    不只是因为我忘不了夏淮波,他们不仅那么瞧不起我。连你周爷爷和周奶奶都跟着生气。
    凭什么?
    我大发慈悲,把受苦受难的夏淮波捡回来。
    现在怎么样?
    夏淮波听我的!
    看着我家财万贯,可是他们根毛别想占!
    现在,可以看着他们气的要命,却又拿我无可奈何!
    没事和他们斗一斗。
    逗逗老太婆,逗逗在我面前装逼的老头,再逗一逗夏淮波的几个姐姐。
    可偏偏他们拿我无可奈何。
    唉!那真是其乐无穷。
    舒坦啊!
    我的孩子没出生呢。其实我也希望这是个儿子。
    因为越是儿子他们越想要啊。
    别觉得这是他们夏家的种,我让他们到时候看着我生的儿子和我亲近。
    他们干着急的日子在后头呢!
    而且我想好了,我要再弄一个生育指标,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年我也不是一件有用的事情没干,换了生育指标,问题不大。
    等有了指标之后,我就再生一个。
    然后我就让夏淮波结扎。
    就是夏家逼着夏淮波跟我离婚,他家都别想再有其他孙子了。
    也或者我生的这两个都是姑娘。
    他儿子又结扎了!
    那才好玩呢!
    向南,你知不知道,别人恨你却拿你无可奈何,也干不掉你!
    滋味很美妙!”
    乔小姑这么说,是不是现在还没有输精管复通手术?
    不过,就是有了输精管复通手术也不是所有的结扎男人都可以恢复生育能力。
    李向南能说什么,她直接给乔小姑竖大拇指。
    绝!真是绝!
    乔小姑:“向南,小辰他的职业让他肩负了使命,我想他现在的选择是不得已的。
    但是他对你一心一意的,这是不可否认的!
    你也考虑考虑,像我这样,既不错过自己的感情也一样活得潇洒自在!
    而且你们的情况比我乐观,你周爷爷周奶奶多通情达理啊!
    你邱阿姨也是一个好婆婆!
    我二哥一个男人也不会把眼睛总盯在家事上!
    也就是那两个人混蛋,她们是外人啊!现在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以后也不会好过到哪去到!
    你和小辰在一起,他们之后只有求你的份。不管他们心里服不服,那都是你高兴了可以让她们进家门,不高兴了她们就进不去你的家门。
    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闹了半天,这是在劝李向南,是劝她该怎么对待和周博辰的感情。
    李向南没有说自己的想法。
    她和乔小姑不一样的。
    夏家是真真正正的伤害到了乔小姑。
    周家不是这样的。
    李向南对周家没有恨。
    葛建红和周爽都是无关紧要的。
    难不成为了收拾她们,李向南非要进周家的门?
    现在也能收拾。
    对周父的感觉复杂一些,但也谈不上恨。
    可以无视!
    李向南换了一个话题。
    乔小姑不是磨磨唧唧的性子。她也就不再说了。
    就分红来说,这不是一点儿钱。
    而且只会越来越多。
    但看乔小姑现在的态度,没给她推出去的机会。
    李向南觉得自己要是还要找理由的话,乔小姑肯定还有一大箩筐的话等着她。
    所以她以失败而告终,这笔钱没推出去。
    那冷饮厂股份的事儿就先这样吧!
    她娘的服装店和批发生意,李向南时不时的要帮着看着一点。
    如果她长期不在家的话,李向南怕有精明的店员会糊弄她。
    尤其是服装批发这一块,现在数额越来越大了。原来是李向北看着。
    他现在上大学住校,一个星期才回来一回。
    李母原来就想叫大姐过来,大姐因为小女儿太小,现在小外甥女一岁多,带来有田满妈和她娘搭把手,估计也没问题了。
    夏天的时候向南收到过大姐的信,她是想来的。
    她说秋天的时候孩子要忌奶了。
    本来孩子换水土就容易生病,如果是再赶上断奶的话,这孩子非病了不可。
    她想着给孩子断奶,让孩子好好缓一缓,然后她再带着孩子来京都。
    想想现在也差不多时候了。
    李向东脑袋挺聪明的,再说是初中文化。让她把这些事情都监管起来,肯定没问题。
    而且李向东性子强势,也不容易受人欺负。
    李向南也没有商量李母,直接给大姐打了电话。
    大姐他们连队的张连长调走了之后,她的广播员工作被人顶了,上任的广播员还想让大姐给写稿子。
    大姐不肯就被后来的连长给穿小鞋儿了。
    李向南打电话求了陈彩芳。
    陈彩芳直接从省家属大院把电话打到了李向东的生产连队。
    接着又有人从省里给他家捎来了包裹。
    这虎皮拉大旗拉的不小。
    那个把李向东拿下去的连长被厂里的领导骂了一顿。
    然后连队里又让李向南干广播员的工作,李向东也没去干。
    李向东坚持不去,你们领导不是说她的初中文化不够吗?
    我不干了行吧?
    她这么坚持,让厂领导心里觉得没底。
    陈彩芳的电话首先是打到团部总机,这个电话从哪打过来的,是能查到的。
    再加上他们连队的人也隐隐的听说过她的亲妹妹挺有出息。
    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李向东家的关系这么硬,谁也不想得罪这样的人家。
    后来领导直接给她安排了一个仓库保管员的工作。
    这个工作好啊。
    一样是轻巧活,工资还不少。
    而且农闲的时候仓库保管员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干。
    这可比一年365天,几乎都不停的广播的工作要强。
    正好现在是连队冬闲的时候,就让姐姐一家来北京溜达溜达。
    工资还可以照拿。
    李向东来看看之后,想留下就留下。她如果还想回去那就回去,谁也不会强求她。
    不过,李向南觉得的大姐看过大城市之后不会再想回小小的生产连队。
    再者说大姐也有来的意向。
    信里没有明说,但是向南觉得大姐过得不痛快。
    李向南还嘱咐大姐一句,在生产连队的工人身份不要丢。
    大姐肯干,又能吃苦,在北京肯定能挣一份不菲的家业。
    但退休工资是最基本的保障,要是能有的话为什么不要!
    还要让她注意火车上的安全。
    现在火车上可不太平……
    李向南打完这个电话,这事就过去了,剩下的就看大姐的决定。
    她不知道,大姐家也是一番折腾。
    去年冬天,李母带着向南向北他们回来的时候,她就和大女儿说, 外面真的和家里不一样。
    外面的经济形势和农村、农场都不同。
    都开过会议,改革开放正式进行了。
    在京都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
    但是李母回来后,觉得村子里还和几年前差不多。
    向南说的不进步就是后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那时候她就想让向东跟着自己走。
    向东说孩子小暂时不能跟她走,但是以后她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