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
    一些官员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内心的惶恐让他们如同置身酷暑。
    他们的眼神闪烁不定。
    害怕与旁人的目光相交,生怕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什么不祥之兆。
    有的官员紧紧握着手中的笏板,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仿佛这样就能给予他们一些安全感。
    就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小心而引来不必要的注意。
    站在后排的官员更是如履薄冰。
    他们不停地用眼角余光瞥向前方。
    试图从那些位高权重的同僚们身上寻找一些线索或暗示。
    然而却只能看到一张张紧绷而严肃的面孔。
    整个朝堂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恐惧所笼罩,每个官员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不要与这起走私案有任何牵连。
    这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使得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变得异常沉重和压抑!
    ……
    兵部。
    气氛紧张而忙碌。
    库部司的官员正陪着熊寅,带着锦衣卫一班人马,埋头在堆积如山的文册之中。
    他们正在彻查最近半年的火器库存情况。
    以及各州对火器的使用情况。
    “这里,看看这个册子。”熊寅指着一份记录,眉头紧锁,“这个州部,半年来多次申请火器用于剿匪、缉盗。”
    “咱们得好好对对数目,看是否有出入。”
    锦衣卫们点头,迅速拿起笔和算盘,开始仔细核对。
    册子上详尽描述了各个州部使用火器的情况。
    每一次的镇压行动、关外的军事活动都一一记录在案。
    熊寅深吸了一口气,亲自找来了几位户部经验丰富的老账房先生。
    他们所经手的都是国库账目,因此个个都是老资历了。
    “各位,这次的任务非同小可,咱们得把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
    老账房们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这次的事情严重性。
    军器库跟国库一样,都是国家的命脉,尤其是火器,更是重中之重。
    “虽然做不到每一发弹丸都记录在册,但库中存放的火器数量咱们是有详尽记录的。”
    熊寅说着,翻开了另一本册子。
    “咱们就根据这些记录,减去每一次活动所消耗的,应该就能得出个大概的结论。”
    锦衣卫和老账房们纷纷行动起来,算盘声此起彼伏,笔尖在纸上飞快地飞舞。
    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数据开始浮出水面。
    熊寅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他手中的账目仿佛成了烫手的山芋。
    从安北、安西到单于都护府。
    近半年来这些边境地区从关中几个州部抽调了大量火器。
    虽然名义上是为了镇压各国。
    但出兵所使用的火器数量,每次都超出了实际所需的镇压数目。
    “账目是诚实的,”熊寅喃喃自语,“但它说的不一定是全部真相。”
    他深吸了一口气,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
    账目上的消耗量,可能并不全是用于镇压。
    而是有一部分,流入了非法的渠道!
    走私!!
    熊寅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他当即决定带着锦衣卫前往户部。
    那里保存着都护府建造的相关名册。
    不仅有朝中重臣的记录,还有各地商贾的信息。
    他心中清楚,自从都护府建立以来,大量商人涌入边境地区。
    安西、安北的繁华背后,也隐藏着不少猫腻。
    “走,我们去户部。”熊寅一声令下,锦衣卫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的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对真相的执着。
    在熊寅看来,查找走私火器的线索或许并不难。
    毕竟,火器的暴利太大了,哪怕是最谨慎的商人,在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时,也难免会露出马脚。
    他相信,只要顺藤摸瓜,就一定能揪出幕后的黑手。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户部,熊寅出示了相关手令,顺利地查阅了名册。
    他的目光在名册上快速扫过,每一个名字、每一笔交易都可能是关键的线索。
    锦衣卫们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核对账目,有的则密切关注着熊寅的指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熊寅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冷笑。
    “看来,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
    丽政殿内。
    温暖如春。
    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青烟带着淡淡的檀香味。
    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长孙皇后坐在软榻上,手中绣着细致的帕子,偶尔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李承乾,眼中满是母亲的温柔。
    “高明,最近朝中事务可还顺利?”长孙皇后轻声问道,手中的针线并未停下。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一笑:“母后,朝中一切都好。”
    “只是最近儿臣给父皇布置了一些事务,需要他亲自处理,所以他老人家这些日子在国子监忙碌,很少回宫。”
    长孙皇后闻言,轻轻一笑:“你父皇啊,他就是个操劳的命。”
    “不过,你能开始让他分担一些国事,母后很是欣慰。”
    嗯,再继续读书的话,怕是人都读傻了。
    这一点,长孙皇后是深有体会。
    说着,她放下手中的绣活,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儿子。
    李承乾身材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
    长孙皇后心中不禁感叹,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独当一面了。
    “高明,你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长孙皇后关切地说道,“身体是最重要的,只有身子骨硬朗,才能更好地处理政务。”
    李承乾点点头,笑道:“母后放心,儿臣会注意的。”
    “倒是您,平日里也要多保重身体,别让儿臣和父皇担心。”
    长孙皇后听了这话,心中一暖,拉过李承乾的手拍了拍。
    “好孩子,母后知道你孝顺。”
    “只要你们父子俩都好,母后也就放心了。”
    长孙皇后突然轻咳一声,换了种认真的语气说道:“高明啊,母后听闻宫中秀女众多,但你似乎只临幸了几位佳丽,这样怕是不太妥当。”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笑道:“母后,儿臣确实忙于朝政,对这方面的事情未曾多加考虑。”
    长孙皇后轻轻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朝太子,延续皇室血脉是你的责任。”
    “你应该早点考虑一下此事,以稳固我皇室基业。”
    李承乾闻言,略显一丝尴尬:“母后教训得是,儿臣确实忽略了这一点。”
    “请母后放心,儿臣会注意的。”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过,也别太过强求,缘分到了自然会有好消息。”
    李承乾应了一声,心中也是无奈。
    主要是宫中那些秀女佳丽,年纪……太小了。
    哪怕是他最宠爱的武曌,也没有二十。
    这么小的年纪,怎么生啊?
    不过,看着母后灼灼的目光,期待的眼神,李承乾也是一头黑线,无奈答应下来。